超声用于流产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2013-02-01 19:10:08李慧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0期
关键词:异位症囊肿流产

李慧娟

超声用于流产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李慧娟

目的 探讨超声用于流产后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1年3月~2013年2月行流产术的6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观察, 患者术后均采用超声探查,观察超声探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测结果。结果 患者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6.9%。经超声检查发现术后卵巢巧克力囊肿52例(其中伴随膀胱浸润11例), 子宫残端腺肌症13例。结论超声诊断能够对流产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盆腔组织器官的变化进行明确诊断, 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超声;流产;子宫内膜异位症

近年来, 随着流产人数的不断增多,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断增加。受卵巢雌激素影响, 异位的子宫内膜会出现周期性出血, 导致周围组织纤维化, 引起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腺肌病等, 并导致患者不孕不育, 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手术治疗是临床常见治疗方式, 然而术后亦可导致子宫内膜重植, 从而引起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1]。术后对腹腔组织器官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超声具有可重复性、无创性,可动态观察等优势, 因此在临床中普遍使用, 笔者对河南安阳安钢集团永通公司医院收治的行流产术的6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65例流产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年龄19~53岁, 平均年龄(35.8±3.5)岁, 病程2个月~3年, 平均病程(1.01±0.23)年。患者术后经临床诊断及超声诊断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治疗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主要临床症状:月经不调35例, 痛经47例, 肛门坠胀感及性交痛21例, 尿频尿痛5例。

1.2 仪器及方法 采用CE-400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设置为3.5 MHz。患者取仰卧体位, 充盈膀胱后, 在耻骨联合上方放置探头, 进行多切面检查, 保证子宫残端、双侧附件及周围组织脏器声像图, 对子宫残端及双侧附件区回声。

2 结果

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发现, 确诊63例, 误诊2例, 确诊率为96.9%。65例患者中术后卵巢巧克力囊肿52例, 其中单侧29例, 双侧23例, 均呈囊性低回声或无回声伴内部光点悬浮, 其中伴随残端子宫残端腺肌症宫内见多发、散在囊性低回声或无回声30例, 伴随膀胱浸润14例。单纯复发子宫残端腺肌症19例。

声像图表现:① 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残端上方出现囊性肿块, 边界模糊, 呈椭圆形或圆形, 囊壁约为3~6 mm, 液性囊, 未见回声区、光带悬浮及稀疏弱光点;膀胱浸润者出现无回声区内光点混悬或与膀胱壁相连续的囊性无回声区,浸润向膀胱突起, 膀胱壁模糊, 囊肿在疼痛时变大, 缓解后变小。② 子宫残端腺肌症, 子宫残端体积明显增大, 最大至52 mm×45 mm×32 mm, 形态规则、边界清晰, 内部回声减低且分布不均匀, 可见无回声或散在、多发的小囊性低回声,大小约为2~10 mm,疼痛呈周期性改变。子宫残端在疼痛时体积明显增大, 缓解后体积减小。

3 讨论

近年来社会观念逐渐开放, 流产人数不断增加, 由于多种原因, 术后患者可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育。子宫内膜组织覆盖在除子宫腔外的其他部位时,称作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变部位常见盆腔腹膜、阴道直肠隔、卵巢、输尿管等[2]。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激素依赖性疾病,育龄女性为主要发病人群, 近年来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 并成为妇科常见病症, 由于疾病与盆腔痛、不孕症等有直接关系, 因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研究逐渐增加。目前临床关于疾病病因尚不能统一, 主要有以下几点:经血逆流、血行-淋巴播散学说、免疫机制、基因突变及多态性、环境毒物、解剖学缺陷等。其病理机制是异位子宫内膜症下卵巢受到累及, 同时对肠管及泌尿系造成影响。郎景在报道中认为, 内异症可分为卵巢型、腹膜型、深部浸润型和其他部位型四个类型, 而日本临床研究者根据疾病的病灶形态,在腹腔镜下将疾病分为无色素性病灶、含色素病灶及继发性病变。无色素病灶主要表现为浆液性囊泡、透明小水泡及表面隆起等, 含色素病灶主要表现为血性囊泡、紫蓝色结界、含铁血红素着色等、浆膜下出血等[2]。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疼痛机制一般认为有三个方面, 异位种植病灶出血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 腹腔内岩性因子产生作用, 或盆腔神经受到浸润或累及。

目前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采用手术根除治疗,尽量保留患者生育功能。临床治疗时手术方法的采用主要参考患者年龄、生育意愿、病症轻重等确定, 一般采用保守性手术、半保守手术及根治性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种植学说认为, 通过对子宫切除能够切除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种植的来源, 从而减少复发可能性。然而在对病灶切除的同时亦可能导致子宫内膜重植, 从而导致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 因此术后患者存在复发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残端腺肌症等病症, 从而导致周期性尿频、下腹部疼痛、尿痛等临床症状。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MRI、CT、超声等, 然而MRI、CT等检查成本较高。辐射高且重复性较差, 因此不利于临床推广使用。通过超声诊断能够对患者术后出现的复发情况及病症进行观察, 从而为疾病治疗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本组患者经超声确诊后, 采用针对性中医治疗, 患者病症均有明显缓解。

本次研究中, 超声诊断显示患者均出现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残端腺肌症等症状, 经病理诊断, 符合率高达96.9%, 通过积极对症治疗后, 患者基本痊愈。由此可知, 超声应用在流产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中, 能够对盆腔组织器官的变化准确显示, 准确率较高, 有助于及时发现病症, 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值得推广使用。

[1] 吴杨.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价值.中国基层医药, 2010, 82(4):125.

[2] 刘英.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1):36-37.

[3] 颜耀华.剖宫产术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癌变一例.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0, 64(4):548.

455133 河南省安阳安钢集团永通公司医院

猜你喜欢
异位症囊肿流产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别自责,自然流产不一定是你的错
为什么不能隐瞒不愿提及的流产史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 03:57:55
骨内腱鞘囊肿的MRI诊断
磁共振成像(2015年9期)2015-12-26 07: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