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青
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体会
龙青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 提高疗效及减少误诊率。方法 回顾分析住院收治9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81例采用手术治疗, 9例采用保守治疗, 其中6例保守治疗无效, 转手术治疗, 全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8.24 d, 术后患者出现切口感染11例, 腹腔内出血l例, 痊愈84例, 好转6例, 无死亡病例发生。 结论 小儿急性阑尾炎病程发展快, 一旦确诊需积极手术治疗, 同时做好围手术期处理, 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患儿起病急, 病情变化快, 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 部分病例早期出现坏疽穿孔, 早期不容易明确诊断, 造成不良后果, 严重者可以危及患儿的生命[1]。回顾分析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观音垱镇中心卫生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9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现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0例, 其中女36例, 男54例, 1岁以下3例;1~3岁9例;4~6岁32例, 7~12岁46例。其中47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 以右下腹为主; 80例患者合并有发热, 以中度发热为主;69例患者表现为多伴厌食、恶心、呕吐或腹胀;46例患者体格检查右下腹有固定压痛伴肌紧张, 46例患者腹透示肠腔积气或少许液平面, 90例患者血分析WBC>10×109/L。
1.2 治疗方法 本组87例采用手术治疗,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常规采用以连续硬膜外辅加氯胺酮进行静脉强化麻醉,根据患儿的超声诊断结果以及临床症状, 分别采取剖腹探查口41例, 麦氏切口49例。手术方式行阑尾切除并腹腔引流术46例, 单纯阑尾切除术44例, 腹部切开后, 分离结扎患儿阑尾系膜及阑尾血管, 于根部进行阑尾切除, 残端使用7号丝线结扎, 并迅速逐层关闭腹腔。对于阑尾局部脓液较多的患儿, 在手术中取脓液标本术后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 术后针对性的应用抗生素治疗, 对于合并有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作者采用阑尾切除并脓肿切开引流术。
9例采用保守治疗, 81例采用手术治疗, 其中6例保守治疗无效, 转手术治疗, 术后患者出现切口感染11例, 腹腔内出血1例, 全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8.24 d, 痊愈84例, 好转6例, 无死亡病例发生。
我们知道, 小儿阑尾炎由于病程短, 病情变化快, 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 早期明确诊断比较困难。对于患者的早期诊断作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认真监测患者腹痛的发展及变化:注意腹痛是否为持续性, 在患儿活动观察右下肢的活动是否受限, 有无喜卧右侧或屈腿。②给予患儿体格检查, 右下腹压痛和肌紧张是明确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最可靠的依据, 用相同的力度分别按压患儿的左右下腹, 仔细观察患儿表情以及哭闹程度, 同时注意小手移动的方向, 认真判断出患儿疼痛最敏感和局部肌紧张最明显的部位。③ 患儿的胃肠道症状以及全身反应明显:患儿出现发热及精神差以及腹胀, 恶心、呕吐, 厌食。④同时需要与肠痉挛、肠系膜淋巴结炎、原发性腹膜炎、腹泻、大叶性肺炎相鉴别诊断, 以免出现误诊及漏诊。⑤ 腹穿:我们知道小儿阑尾炎早期渗出明显, 部分病例早期出现坏疽穿孔, 因此腹腔穿刺可以帮助我们给予患者明确诊断, 腹腔穿刺发现脓细胞或大量炎性细胞可协助诊断;临床上B超对化脓性阑尾炎以及阑尾周围脓肿有助于诊断[2]。
对于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治疗, 作者认为如果小儿阑尾炎一经明确诊断, 则应该分析最佳手术时机, 需要立即行急诊手术治疗, 部分患儿合并有脱水以及酸中毒症状, 则需要立即给予纠正, 争取时间积极行手术治疗。对于合并有腹膜炎及肠梗阻患儿作者采用右下腹探查切口, 其余病例则一般采用麦氏切口, 手术过程中切开腹膜后, 作者应用组织钳将腹膜外翻固定于皮巾上, 注意皮肤切口的保护, 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手术中间处理腹腔脓液一定尽量干净, 部分病例作者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吸净。一般脓液多时作者常规放置引流, 手术结束关腹时常规用甲硝唑清洗右下腹和切口,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如果患儿腹膜炎严重, 需在患儿肠鸣音恢复后进流质饮食;对于阑尾无穿孔、腹膜炎不重者, 待麻醉恢复后, 术后12 h可进流质饮食;置引流管一般3 d内拔出, 嘱患儿并早期下床活动防止肠粘连;7~10 d拆线。
[1] 苏域, 高娣. 小儿阑尾炎误诊25例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5):937.
[2] 靳明林, 石彦. 误诊为急性肠梗阻的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分析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3, 25(12):1041.
434012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观音垱镇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