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若干思考

2013-02-01 17:48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1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

程 君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天津 300222)

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育人的重要阵地,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学生社团的快速发展,社团运行暴露的问题日益增多,但最突出、最核心的是社团管理问题。加强和改进社团管理,探索科学化管理之路,是高校学生社团作用得以发挥的重要保证。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主要问题

第一,社团定位不准,管理理念陈旧。为什么要发展学生社团,谁来管理学生社团,怎样做好社团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仍不够清晰,特别是对社团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充分,有些社团活动还停留在“课外活动”的层次,没有将支持社团建设和发展的认识统一到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上来,统一到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繁荣校园文化的要求上来。

第二,工作机构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目前,一些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团委、学生会主管,但这种管理最终只能流于形式,造成管理责任不明、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如学生盲目成立社团,完全自主和自发,缺少准入和审批环节;社团缺少挂靠的业务指导部门;社团管理缺乏管理监督和控制,无据可查。

第三,缺乏整体规划,社团结构不平衡。社团发展存在盲目性,缺乏宏观、长远的规划,势必造成社团发展结构失衡。如学术类社团较少,缺乏学术性和专业性;社团成员构成不平衡,一年级学生占多数,高年级参与的学生不多,社团干部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社团发展横向比较不平衡,社团间的差距较大,整体功能发挥不够,缺乏高质量的活动。

第四,社团指导力量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高校大部分社团的指导教师主要由任课教师、团委教师、辅导员等担任。这些指导教师大多为义务兼职,自身工作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社团工作中去,难以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指导力度的缺乏,也导致了社团管理规范化欠缺,制度不健全,如个别社团甚至没有管理条例或章程,大部分社团传承性不够等。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路径探析

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层次是个性化。解决社团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就需要应用符合时代特征的先进管理办法,来探明高校学生社团科学化管理的新路径。

(一)以规范化管理为基础,实现社团科学发展

健全管理机构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首先要统一思想,健全管理机构,坚持“党委领导、团委引导、分类指导、教师辅导”的管理模式,建立分层管理网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加强对社团的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坚持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方针,以育人为宗旨,重视社团建设,明确社团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学习并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文化引领,培育先进的社团文化,推动社团建设,提高层次、提升水平。

科学定位规划 重视社团规划,实施差异化、重点化、品牌化战略。高校学生社团既要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又要加强社团的内涵建设,有重点、建精品,形成社团发展的自身特色,由内而外,不断扩大社团活动的影响力。根据社团类型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分类指导,分别制定不同类型社团的发展方针、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大力支持政治理论类社团、努力扶持学术科技类社团、积极倡导公益服务类社团、正确引导文艺体育类社团。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社团的类型和特点,选聘优秀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制定奖励政策调动教师积极性,鼓励校内专业教师、知名教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还可邀请校外专家参与社团的指导工作。

加强社团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聘社团干部人选;定期对社团干部进行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指导并举方式;建立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更替有序、充满活力的社团骨干队伍。

加强社团会员队伍建设 重视社团会员纳新环节,建立应聘、面试程序。做好新会员培训工作,宣讲社团章程、宗旨,明确会员权利和义务。搭建社团会员成长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素质、锻炼学生能力、增长学生才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完善社团管理制度,促进社团和谐健康发展 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社团基本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1)制定社团管理条例,对社团的成立、队伍建设、成员管理、活动开展办法、经费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2)成立社团联合会,制定《社团联合会章程》,将社团检查评估纳入学校管理系统,完善社团管理运行监督机制。(3)引入激励机制,定期评选和表彰优秀社团、优秀活动项目、优秀社团负责人、社团活动积极分子、优秀指导教师等,建立指导教师奖励制度,认可和肯定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将其作为考核和晋升职务的条件。微观层面:(1)制定《社团活动章程》,确定社团的定位、目标、理念和职能等。(2)建立入团制度,确定招聘程序,做好会员资格审查,对会员高标准、严要求,引导新会员在社团活动过程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身能力。(3)建立社团干部培养制度,重视新老成员衔接、干部承接环节,完善培训办法,着力提高社团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完善社团干部考评办法,对考评优秀的社团干部进行表彰奖励,调动社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建立社团档案管理制度,利于社团传承,留存社团资料、活动开展情况、电子档案(如活动照片)等。

(二)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推动社团可持续发展

建立完整的目标体系 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统一目标。依据社团工作特点,将统一目标分解为具体目标,形成完整的目标体系。坚持全员参与,明确社团所有参与人员的职责,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注重实现目标的过程控制,明确要求社团工作动态申报、重大活动申报,加强社团活动过程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完善信息反馈制度。

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需要建立一种动态的、全过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考和评两手抓。考核依据以下方面:社团组织的常规活动和大型活动的数量和活动效果;社团大型活动开展前的活动策划和活动后的书面总结报告;学期伊始书面工作计划及学期末书面工作总结;社团联合会和学校其他机构组织的相关社团活动的活动成果等。实行考核,就得有考有评,完善评价制度,奖优惩劣。要按学期或学年对社团进行考核评价,建立健全精品社团、优秀社团,对优秀的社团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管理不规范的社团要予以批评和处理,确实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社团坚决予以整改、合并或取消。

(三)以个性化管理为目标,坚持创新彰显社团特色

树立品牌化理念,培育精品社团 品牌化应是社团发展的核心目标。社团活动走品牌化之路,必须坚持出精品、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各名校都有特色社团,如清华学生艺术团、复旦大学舞蹈团、北大爱心社、北师大春秋学社等。树立品牌理念,打造精品社团,需坚持社团特色与高校发展特色相结合,重点扶持思想性强、特色鲜明、有发展活力的社团,通过开展特色活动,加大投入,有意识地打造品牌社团,让社团在良性竞争中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挖掘内涵,坚持高品位,提高活动的层次和质量。

坚持方法创新,适应社团发展趋势 增强创新意识,既要注重观念创新,又要注重方法创新。网络化是社团建设的创新载体,利用社团网站、微博、QQ群、手机报等新媒体开展社团活动,占领网络阵地,建立社团内外交流平台,扩大社团宣传,促进社团向纵深方向发展,提高社团的辐射能力。

社会化将拓展社团发展范围,社团发展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社团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社会调查,与社会联系紧密,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需要。跨校的社团联合,建立社团联盟,是提高社团生命力的重要保证。社团发展应逐步加强与企业合作,增强市场意识,通过跑企业、拉赞助等,增加与企业合作的机会,也必将提高社团竞争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需要不断适应时代变化、顺应新的发展趋势,社团科学化管理之路任重而道远。

[1]张韵君.论校园文化视野中的大学生社团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3):134-135.

[2]王振兴.大学生社团管理的文献综述[J].新西部(理论版),2011(24):166.

[3]南麒.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四导”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32):54-55.

[4]单儒超.创新教育视野下大学生社团功能及作用发挥的路径探析[J].河南教育,2010(8 中):92-93.

[5]任志宏,赵平.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107-108.

[6]骆伦彪.激活学生社团功能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J].广西教育,2010(18):61-62.

[7]林青,杨丽娜,曹宇.略论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1(23):43-44.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
缤纷社团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