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网络课程资源的运用

2013-02-01 16:49庹明照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28期
关键词:课件历史资源

◆庹明照

历史教师在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时,既要学会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也要摒弃简单的“拿来主义”,学会取舍甚至是动手制作修改,精心挑选资源和设计问题,做到资源与教学相融。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教学时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课程资源按不同功能和特点可以分为很多方面,其中既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智慧等素材性资源,又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性资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首次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在教育技术装备日益普及的今天,历史教学与网络技术配合,既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又可建立学科资源库、网络课件等。同时利用网络上的图片、视频、文字可以生动形象地再现史实,创设历史情境。这是常规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网络资源的广泛应用为历史新课改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通过这几年的探索,经历过“拿来主义”的失败经历,也品尝到成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的喜悦,笔者总结出,在历史教学中要想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要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恰到好处地补充教学

虽然现在的历史教科书上图片文字资料比较丰富,但仅靠课本教参提供的史料往往不足以满足教学所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方便快捷以及更丰富的信息来源。历史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课件,或通过视频影像资料、动画设计制作出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以其鲜明的动态视觉,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打破了时空限制,从而加速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收和记忆过程。所以,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恰到好处地补充教学。

例如,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大战”,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通过甲午战争中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事迹,体会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继承保家卫国的优良传统;二是通过以“泱泱大国”自居的清王朝败给“弹丸小国”日本的史实,增强忧患意识,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课本用几段文字简要讲述了黄海大战的过程,用两段小字和一个表格介绍了中日两国在战前海军装备方面的对比。如果只凭课本这些文图,是能达到目标,但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于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在网上下载剪辑了黄海大战的影视视频,学生通过视频资料看到以邓世昌为首的海军官兵英勇战斗、视死如归的画面,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在看完清政府为给慈禧太后祝寿,置民族危难于不顾,醉生梦死、骄奢淫逸的画面后,笔者又适时地出示了败讯传来,有人愤书的“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对联,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到清政府败给日本的根本原因所在。

2 要学会适当的筛选,切忌简单的“拿来主义”

现在网络资源十分丰富,随便在网上搜索一个课题,立即就会提供许许多多不同的教学资源任人选择。历史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优势,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筛选、整合、修改,一改历史滞后性的特点,使某些抽象的、难以表现的教学过程得以实现,以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历史,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情感共鸣,教学的空间极大地得到扩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但如果教师不细加筛选甚至是整合修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需要,选出最为典型的,而又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课程资源,就很容易出现资源滥用的情况,课堂教学变成课件展示课,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课,教学目标是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简析国民党政府覆亡和人民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为了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兴趣,笔者运用了大量的史料,幻灯片显示解放战争中的许多图片,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总统府”等,还播放了有关这些战役的影视资料剪辑,学生的兴趣果然有所提高。可是资料太多了,增加了学生从资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难度。有的学生甚至只顾欣赏而忘了思考,当教师提问时才匆忙思考,历史课差点儿成了欣赏课。结果在师生互动交流时太过紧促,只好由教师代劳小结,草草了事。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认真备课,将所用的资源与学生及教学实际充分结合起来,对教学资源进行筛选、整合、修改,以达到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3 要提前备课,精心挑选资源和设计问题,做到资源与教学相融

教师在运用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时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一是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将课堂教学变成课件展示课,而教师的功能退化为点鼠标简单描述课件,教师的引导作用由课件代替;二是教师唯恐学生知识点未能掌握,依然用传统的讲解式教学,事无巨细逐一讲解,而所用的课件一带而过,变成教学的装饰。

因此,教师要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做到资源与教学相融。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教师的提示要恰到好处,问题简单的,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看思索,通过学生小组交流得出结论;问题难的,要课前精心设计问题细致引导。同时,教师还要有教学应变机智,根据课堂情况随机应变。教师穿针引线的主导作用既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又要恰到好处。就如洋思中学原校长蔡林森所说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就似进入高速公路的引桥,不断将学生引向运行的学习高速公路;似剧团的导演,引导演员在舞台上唱主角。”

例如,“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教学,难点是:为什么在七七事变后,长期执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国民党领导层的对日态度趋向强硬,并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合作?为了解决这个难点,笔者用课件显示了有关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影视剧剪辑,中国共产党号召全民族抗战的通电,以及蒋介石亲笔签发的任命书等,然后在学生看完资料后一股脑地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结合课件思考:为什么在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产生的后果是什么?而在七七事变后,为什么国民党对日态度趋向强硬,并同共产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由于自己在课前设计问题时欠考虑,在对第一个班进行教学时,学生观看完课件后表现为较难理解。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教学过程又作了调整,在对另一个班进行教学时对所用的课件进行了调整,同时把这几个问题细化为多个小问题,分散在不同的课件展示之后。由于降低了难度,问题与课件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所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因此,教师在备课前一定要精心挑选资源,根据所选的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做到资源与教学相辅相成。

这是笔者在历史教学中利用课程资源进行探索的一点儿心得。笔者认为,在网络信息逐渐普及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既要学会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也要摒弃简单的“拿来主义”,学会取舍甚至是动手制作修改,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教学时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1]蔡林森.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析与课程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课件历史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新历史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