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海峰
大肠息肉是生长于肠腔内黏膜表面发生隆起的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多发病。大肠息肉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种,癌变的发生和肿瘤性息肉之间存在有密切的关系,是一种癌前病变现象[1-2]。因此,临床上及早地对大肠息肉进行治疗,有效的切除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结肠息肉的检查和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改进,使用内镜将息肉切除的方法就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笔者通过对本院大肠息肉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内镜下治疗疾病取得的临床效果,现将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的对象是本院2009年12月-2011年2月收治的68例大肠息肉患者,其中男44例,女24例,年龄8~72岁,平均42.3岁。临床主要表现有便血、黏液便血、腹胀、腹痛、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所选取的患者中有28例为多发息肉,最多者的息肉有22枚,另有40例单发息肉患者,共有130枚。患者的息肉以直肠和乙状结肠较多,其他的还有横结肠、降结肠和升结肠,息肉直径不大于1.0 cm者有105枚,占80.8%,直径在1.0~2.0 cm之间者有18枚,占13.8%,直径大于2.0 cm者有7枚,占5.4%。所有的患者均经过病理活检,结果显示乳头状腺瘤者有29例,炎性息肉者24例,绒毛状腺瘤者7例,混合型腺瘤者6例,幼年型息肉者2例。
1.2 术前准备 首先要对所有的患者进行血常规、肝功能和出凝血时间检查,对50岁以上的患者还应给予常规的心电图检查,认真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患者要进食12 h,并于检查当天早上8点口服两盒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解于2 L温开水中,1 h后喝完清洁肠道。然后准备手术中需要使用的器械,本组研究中使用的高频电离辐射器的型号为IC200E/200EA,是德国爱尔播消化内镜智能电刀和氩气刀,其内有内镜电刀模式,可以将整个电切过程分为电切和电凝两个部分。另外,还要准备一次性息肉切除器、一次性活检、一次性硬化针、一次性爱尔博铅板和肠镜五爪异物钳。并将所有的设备按照要求相连接起来。
1.3 治疗方法 治疗时指导患者处于左侧卧位,根据患者息肉的实际情况可以选取合适的体位,选择应遵循不使息肉倒卧于肠壁、不下垂、不贴近侧肠壁且易于观察的位置的原则。按照常规的方法插入肠镜,确认息肉的位置和形态,反复冲洗并将息肉表面和周围的粘液等液体吸除,以将息肉暴露在内镜的直视下,利于息肉电凝电刀的操作。最后再认真进行电切手术的操作,主要有高频电凝电切术、高频电灼术和活检钳咬除等操作。术后暂时禁食24 h,如果没有发生出血、腹痛等情况便可以食用一些流质食物,指导患者卧床静养,10 d后可以适当做些户外活动。住院期间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出血等情况,并及时给予处理。
1.4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以了解内镜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的内容包括息肉的复发率、癌变率,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等。
本组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息肉均被摘除。息肉电切后有大部分发生局部少量渗血,但均不需要特殊处理而自行停止。3个月后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随访,并对其进行肠镜复查,其中有1例患者的息肉复发,需要再次行内镜下电切治疗。
大肠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其复发率和癌变率都较高。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是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但是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一旦复发就很难再进行处理。内镜下行大肠息肉切除的方法既可以满足患者对微创手术治疗的要求,还可以降低手术的治疗费用,有效地降低大肠癌变的发生率,具有经济、微创、安全、操作简便、恢复快等优点。临床中常用的手术方法有高频电切、高频电凝切除和活检钳咬除等。高频电切对于细长蒂和直径较小的息肉治疗效果较好,高频电凝切除术适用于直径较大的广基息肉,切除难度较大,容易产生出血而引起穿孔危险的患者。而对于巨大的广基息肉或癌变者则需要经过活检组织病理之后再进行手术治疗。总之,在选择手术方法时应根据患者息肉的实际情况,包括位置、大小和数目等情况进行选择[3]。
内镜手术在手术前后要做好周密的护理工作,包括术前的清洁处理,保证患者可以得到充分的换气,术后还应避免患者过早地饮食,以防止诱发迟发性出血和穿孔[4]。
本组研究中患者均顺利地完成内镜息肉的切除手术,随访复查3个月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只有1例出现复发,之后给患者再次进行内镜切除手术。说明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方法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1] 徐存美,王秀莲,粟鹏.内镜治疗大肠息肉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180-181.
[2] 谢晓芳.成功电凝切除46例肠息肉患者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6):1177.
[3] 王一呜,高娟.大肠息肉内镜治疗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1,25(2):176-178.
[4] 邓桂军.内镜辅以肾上腺素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1,(1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