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分析的高职院校校园网络谣言治理策略

2013-02-01 12:24:53顾佳滨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谣言校园院校

顾佳滨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东阳32210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截至2011 年12 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 亿。 网络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交往工具。 高职学生是网络上最活跃的群体之一,抢占网络宣传阵地, 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新形势下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全新场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谣言也逐渐演变成一种较为常见的网络传播乱象。 一些网络谣言造成了学生人际关系疏远、价值观念模糊等。 这些问题都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因此,高职院校加强网络谣言的治理,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网络谣言在校园内传播的原因和特征,为治理策略探索良方,笔者在浙江省4 所高职院校中的每个学校随机抽取了100 名学生,共计400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387 份,有效收回率96.8%。通过电话、QQ 访谈了20 名学生代表和5 名教师代表,并在微博上广泛征集意见。

何谓校园网络谣言

《辞海》 对谣言的解释为:“没有事实依据的传闻,捏造的消息。 ”百度百科对网络谣言的定义为:“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 ”据此,笔者根据多年的网络管理经验,对于校园网络谣言做出如下界定:通过网络媒介在校园内传播缺乏事实根据或未经证实的、并在校内外造成恶劣影响的信息。

校园网络谣言案例分析

下面笔者将结合一起真实的校园网络谣言的案例来分析网络谣言在校园内传播的客观条件和特征。 一天早晨,一个学生在人人网上发布了一条消息:“昨天一个同学被教室墙上掉落的瓷砖砸到了脑袋,陷入昏迷,被同学立即送至学工办,学工办的某一老师首先怪罪学生, 你们的座位怎么能靠墙? 掉下来怪谁。 然后坚决让学生送到学校的医务室, 怕事情闹大。各位同学, 给自己爸妈打个电话吧,也许这个学校再这样下去就要死人了。 ”在短短一小时内,这条消息在人人网上迅速传开,同时在新浪微博转发近200 条,并出现在了“1818 黄金眼”、“都市快报”等主流媒体,全校多个班级QQ 群都收到了这条消息,校园官方微博接到相关咨询信息达30 条。 学院办公室当天上午就接到媒体和家长的电话咨询。 顿时议论纷纷,师生中有谴责该教师行为的,也有寻求事情真相的。

事情发生后,学院立刻调查了解情况,事后证实该信息是一条网络谣言。 该事件真相是:学生被砸后,该教师立刻用自己的车迅速将学生送至医院救治,学生恢复情况良好。 通过多方努力,当天中午就找到发布网络谣言的学生,了解情况后, 原来该生并不是现场经历者,只是道听途说,加之对学院的不满,在网上发泄了一番。 最后经过心理辅导教师的沟通交流和批评教育,该学生在网络上删除了信息,并在校园官方微博澄清、道歉后,谣言才予以终止。

从该事件分析,笔者认为网络谣言在校园内传播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学生心理存在问题 校园网络谣言的产生往往是夹杂着学生的心理问题,他们认为通过网络渠道能够发泄情绪。 发泄是减压的一种方式, 学生发泄了自己的情绪,却忽视了网络谣言给他人及学校带来的危害。

学生对于网络谣言的辨析能力弱 随着大学的扩招,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基本上是刚上分数线的学生,这些学生相对本科、重点大学的学生, 普遍行为习惯较差、思维能力较弱, 在面对网络谣言时,不能明辨是非,反而在校园网络谣言的传播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网络通信工具普及 在调查中发现,随着经济发展,手机、电脑等通讯设备已经在大学生中十分普及,调查结果显示,手机拥有率为100%, 可以上网的手机拥有率91.3%,电脑拥有率86.7%,同时调查的几所高校的3G 网络覆盖率达到了100%, 随时随地 “织微博”、“聊QQ”、“看新闻” 已成为每个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这都为学生参与校园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客观条件。

同时,网络谣言在校园内传播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传播渠道多、速度快 从上述事例来看,学生获得网络谣言的主要渠道是人人网、微博、QQ 等大学生经常使用的即时网路通讯工具,它们以病毒式传播,加之通讯工具的普及,助长了网络谣言传播。

传播影响大 校园网络谣言的可怕之处在于产生的恶劣影响,上述事件对于当事教师及学校都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容易发现源头 在现实社会散布谣言往往会受到追究,而在网络上,个体的一切活动和行为都不被标识,个人承担的责任也很快被分散。 匿名表达方式比较普遍,这往往造成寻找谣言散布的源头困难,给澄清、制止谣言带来困难。 但在校园网络环境下,这一现象却不同,笔者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微博、QQ 使用上使用实名制的比例占到了91.8%。 他们在发布信息时,希望能吸引他人,尤其是异性的关注。 大学生在QQ 空间、微博等网络通信工具上,有自己照片的比例高达85.7%以上。 再加上学生之间的相互熟悉度高,基本上能挖掘到校园网络谣言的源头。

谣言内容校园色彩浓厚 社会上的一些网络谣言传播背后往往有着浓厚的政治和宗教背景,他们制造谣言的目的就是攻击党和政府,危害社会稳定。 但据调查了解,现在学生对于这类政治谣言关注度不大,他们热衷于传播校园内的一些奇闻异事。

校园网络谣言治理的策略

校园网络谣言的传播给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谣言通过互联网传播后干扰师生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秩序, 破坏校园稳定,因此,加强校园网络谣言的治理势在必行。 笔者根据多年的校园网络管理及德育工作经验,结合本次校园网络谣言事例,提出了外部和内部环境相结合的共同治理策略。

加强立法工作 校园网络谣言的传播不止于校园内,它与其他网络谣言一样, 都具有危害性,但当前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给予一定的约束和惩治,因此加强立法工作迫在眉睫。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乔新生教授指出,解决网络谣言泛滥的问题,必须强化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网络用户虚拟空间的错觉,明确网络非法信息传播的责任主体,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动态平衡。 建议:全国人大应尽快出台有关法律规则,明确规定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在降低、消除网络谣言传播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强化互联网监管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从源头上杜绝网络谣言,对于散播网络谣言的源头绝不手软。

提高媒体的责任意识 一些网站、 报纸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为了吸引读者,扩大影响力,追求经济效益,不负责任地给网络谣言提供了传播渠道。 面对这样的状况, 主流媒体必须承担起责任,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坚持守法自律,加强网站管理, 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抵制网络谣言的传播,营造健康有序的传播环境。 避免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是每一个互联网平台服务商所应承担的基本责任。

推行网络实名制 唤起网民的责任意识,推行网络实名制。 通过这样的制度建设,使网民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也对社会负责,从而在这个虚拟世界建立起诚信基础,重塑其公信力。 从长远来看,这是互联网安身立命并且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

同时,校园网络谣言治理的内部策略有以下两点:

1.加强学生心理疏导。 校园信息管理有其特殊性,以往高校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采用学生发言审核制度,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信息不予公布,这种“堵”的方法,在如今的网路时代已经行不通了。 借助新技术的力量, 网络谣言传播之快、散布之广、影响之坏、危害之大,有目共睹,必须坚决遏制。 但越“堵”,学生越要发泄。 大禹面对滔滔洪水, 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最终取得了胜利。 因此,治理校园网络谣言要重在疏导,要加强大学生心理辅导,建立校园网络发泄平台, 由专门心理教师负责监控,对于学生心理问题主动及时进行沟通,并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正如本文所列举的这次事件,心理辅导员教师在解决谣言的根源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2.加强道德自律教育。 校园网络谣言的传播者主要为学生,作为“90”后的大学生,他们成长在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在当前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他们的心理特征、思想观念、道德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化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性格特征,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 因此,加强道德自律教育才是治理校园网络谣言的关键。 不信、不传网络谣言,使网络谣言没有生长的土壤。 各高校可通过网络法制的宣传、 语言课堂文字教育、思政课堂课堂责任感教育等形式进行道德自律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对网络谣言的辨析能力。

总之,校园网络谣言严重危害高职院校的和谐稳定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各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 建立防范长效机制,认清网络这把“双刃剑”,努力把网络谣言的危害降到最低点,用“法律”和“自律”破解网络谣言。

□有话职说

美的一个主要的特征, 就是创造性,没有创造性的东西,也就不美。

——施昌东

[1]王恩界,王盈.从一起网络谣言看网民态度的基本特征[J].东南传播,2010(5).

[2]安仲森.论网络谣言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与应对举措[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0)

[3]陈红梅.网络谣言传播的特点及其应对[J].编辑学刊,2009(6).

[4]许亚荃,李炜.从网络的虚拟性看网络谣言[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5]王国华,汪娟,等.基于案例分析的网络谣言事件政府应对研究[J].情报杂志,2011(10).

[6]陈鹏.针对网络谣言的政府义务[J].浙江社会科学,2012(2).

猜你喜欢
谣言校园院校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环球时报(2022-04-13)2022-04-13 17:16:04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中国盐业(2018年17期)2018-12-23 02:16:56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谣言
谣言大揭秘
学生天地(2016年32期)2016-04-16 05:16:19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