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新模式

2013-02-01 12:15:14顾明华
关键词:会员制校企培训

魏 洪, 顾明华

(1.中国石油大学 教育发展中心,山东 东营 257061; 2.中国石油大学 科技处,山东 青岛 266580)

一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新模式

魏 洪1, 顾明华2

(1.中国石油大学 教育发展中心,山东 东营 257061; 2.中国石油大学 科技处,山东 青岛 266580)

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会员制模式是针对当前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企业以加盟方式与高校合作开展继续教育,以适应社会、企业与高校的共同需要的新模式。实施这一模式可使校企双方通过建立师资库和课程资源的共享平台,增强校企双方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能力,达到双赢的目的。这一模式是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一种探索。

继续教育;校企合作;会员制模式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继续教育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2012年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强继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5年继续教育发展目标为“形成资源比较丰富、结构相对合理、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办学与服务体系”,“各类社会成员有机会、有条件接受不同形式和类型的继续教育……从业人员年参与各类继续教育2.9亿人次,参与率达到42%以上”。还提出了“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职业导向的非学历继续教育”、“以提高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针对性为重点,稳步发展各级各类学历继续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在新形势下,作为继续教育主要阵地的企业和高校,如何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创新继续教育合作模式,探索适合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课题。

一、新形势下探索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新模式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探索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新模式是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也是企业与高校的共同需要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屡次提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陆续把继续教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继续教育作为科教兴国、建立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战略性、基础性地位越来越凸显。可见,“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已成为党和国家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继续教育事业必须承担的一个全新的使命。

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不仅是经济发展对继续教育事业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人才培养和高校发展的内在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和技术开始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因而,人们对知识和技术的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自我提升、能力重构、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企业员工的基本需求。企业作为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主要集聚地,必然需要对上述人才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1]由此可见,企业是开展继续教育的主阵地。而高校为了履行其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职能,促进自身的发展,也必然需要利用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成为实施继续教育的主力军。

伴随着人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继续教育事业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格局也随之发生了转变。继续教育越来越注重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领域的开放性、教育过程的终身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方式的多样性等等。为此,在新形势下,探索继续教育的新模式,尤其是探索“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新模式,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形势下探索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新模式是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继续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革。从中国继续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信息技术对继续教育的深刻影响,以及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改造传统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等方面分析研究发现,新形势下的继续教育需要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原因如下。

首先,贯彻“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需要校企合作促进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信息化时代迫切要求社会中的人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树立起“全民终身教育”、“全民终身学习”、“为生存而学习”等一系列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2]为此,校企合作双方必须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以顺应时代的变革,把人的一生作为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使每个人都可以得到终身进修和不断丰富知识的机会。

其次,信息技术的固有特性使得新形势下的继续教育表现出与传统教育截然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模式。如今,知识传播的载体呈现数字化特性,传统的纸张、黑板、录像或录音等手段转变为用计算机处理和传输数字信息;学习环境呈现网络化特性,人们学习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数字化知识信息的网络化交流变得越来越便捷、高效;管理和服务呈现智能化特性,与传统的面授教育或脱产学习相比较,信息时代继续教育更多地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克服了以往采用纸介建档的人工管理模式所带来的弊端,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资源呈现多媒体化特性,学习资源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仿真模拟于一体,课程多媒体化消除了信息的不确定性,继续教育参与者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课程呈现形式;教育方式与学习计划呈现个性化特性,充分体现了5W:即无论何人(whoever)、在任何时候(whenever)和任何地方(wherever)都可以自由地与世界上其他任何人(whomever)进行任何形式(whatever)的交流学习;实践场景呈现虚拟化特性,虚拟化的教育环境,如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图书馆、虚拟社区等等,为参与者提供了便捷快速的学习场景,在人们进入现实客观世界之前提供了感性认识。[3]

再次,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以来,在办学网络、资源建设、教学模式、质量保障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继续教育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为中国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取得了创新发展,呈现出与时代相适应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作性特征。由于信息技术能够为继续教育提供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教育服务环境,所以可以使继续教育更多地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开放,更多地通过纵横交织的渠道,利用电视、网络教学等多种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手段扩大教育的受众面,有效解决企业中工作人员工作与学习的矛盾。

二、目前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习型企业建设和终身学习氛围的形成,促进了各行各业对继续教育的重视。高校结合自己的办学优势与行业、企业及相关部门进行合作,使合作渠道进一步拓宽,合作成效也不断显现。总的来说,校企合作正逐步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因环境、资源、经济水平和政策的制约,目前,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采用单隐含层的BP神经网络结构,其中输入层和输出层均采用2个神经节点,隐含层采用20个神经节点。隐含层与输入层之间的传递函数为Sigmoid函数,输出层与隐含层之间的传递函数为Purelin函数。神经网络采用的训练函数为trainlm函数,最大训练历元为5 000,训练精度要求为1.0 e-8。误差曲线见图1,计算精度统计见表1。

(一)高校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长远利益关注不够,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性规划设计欠缺

在当前的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中,大多数高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提供继续教育服务。企业也依据自身的人才需求规划或者人才培养计划定向性地与高校合作。高校虽然每年从不同企业中承担个别人才培养项目,但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长远利益关注甚少;企业由于在校企合作中不断更换合作对象,导致了缺乏对人才培养的整体性规划设计,同时,为完成培训任务而开展培训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合作导致的弊端是继续教育的针对性较差。

(二)校企合作模式单一,学历化倾向严重

对高校来说,学历教育是高校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因而,当高校面向企业开展继续教育服务时,难免会带有一些学历教育的色彩,这不仅体现在形式上,也体现在课程和师资上。高校在接受企业的培训项目时,为企业提供的教学计划、课程教材和师资往往都是适合学历教育的,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按照企业需求开设的;即使开设的课程有企业定制的,也仅仅是一些点缀,没有跳出学历教育的培养模式。就企业方面而言,企业在向高校输送培训项目时,也往往要求学员培训结束后能取得一个毕业证,这就使得高校与企业的继续教育合作具有学历化的倾向,并不能真正解决企业所需要的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

(三)校企资源整合不足,“双师型”师资和“有用”的课程匮乏

高校和企业都拥有开展继续教育的部分资源,如师资力量、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等等,但这些资源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为提高竞争力需要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这就需要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创造能力和工作能力。而企业员工除了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和强化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把学习融入工作和生活中。因此,企业需要给他们提供终身学习的场所或环境。而要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双师型”的师资和“有用”的课程。然而,单就高校或企业培训机构自身而言,建立一支专门的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非常困难的。因高校里教师绝大部分是传统的理论型、研究型教师,这些教师没有生产一线的实践经历、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难以密切联系生产实际问题开展教学;而企业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又难以迅速掌握日新月异的理论前沿知识,从而造成了师资力量难以满足企业继续教育需求的矛盾[4],这同时也是“有用”的课程匮乏的主要原因。

三、在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中实施会员制模式的探索

针对目前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育发展中心在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中进行了会员制这一新模式的探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2001年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以来,在学历教育规范办学、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学习平台和管理系统建设、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伴随着学历教育的稳定发展,探索建立了为行业、地方企业提供继续教育的专用培训网——中国能源教育网,并探索出了一个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新模式——会员制模式。

(一)实施会员制模式的意义

所谓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会员制模式,是指企业以加盟方式与高校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模式。实施该模式的主要意义是:第一,可使高校以社会公共教育服务机构为依托,汇集行业内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师资库和课程资源的共享平台,增强校企双方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能力。第二,校企可以共同参与研制继续教育课程,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第三,企业可以提供生产现场的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作为校企共享的师资,高校可以为企业设计课程框架、提供配套课程研发技术,以定向研发方式制作课程资源,以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四,企业优质资源可以通过共享方式由学校对外呈现,供类似企业选用,避免同类资源的重复建设,并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二)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实施会员制模式的优势

1.责任主体优势

会员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能够使高校和企业都处于一个责任主体的位置上。对高校来讲,它从企业继续教育的参与者转变为设计者,从企业人力资源发展长远利益出发,为企业设计继续教育的项目和课程,利用高校作为社会公共教育服务机构这一优势,为企业调配适合企业业务需要的师资、开设适合企业需要的课程;对企业来讲,它从继续教育的组织者转变为倡导者,与高校责任主体虽说都是从企业人力资源发展长远利益出发,但是,企业更需要肩负起搭建员工终身学习环境、推动学习型企业建设的责任。角色的转换、责任主体意识的增强,有利于整合校企继续教育资源、提高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层次、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5]

2.教育与技术的融合优势

信息化时代,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利用网络技术。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实施会员制,可以通过企业网络大学系统建立起面向全体员工、所有专业领域、所有岗位的继续教育。建设企业网络大学,不是仅仅建一个网站,而是要对教育理念、学习习惯、管理流程、服务方式等综合考虑,只有把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融合起来,才能有效实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目的。在这一点上,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已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过程中,高校已经有了很长一段运作过程,取得了这方面的成功经验,这是任何单纯的网络技术公司所无法比拟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育发展中心便是这类高校中的优秀代表,其自主研发的中国能源教育网综合体现了成人学习习惯、企业培训教育理念和教学服务等元素,为企业构建企业网络大学提供了便捷通道,这也是会员制模式能够成功实现的基本条件。

3.成本优势

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育发展中心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过程中,网络在线培训的优势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会员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其成本优势也很明显:企业不用对软硬件系统进行投入,只需要获得一个会员账号和远程地址即可,而且也不用建服务器,甚至不需要技术维护;学校还为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提供咨询服务,为企业设计年度培训项目、提供企业特色课程定制。而企业的会员费投入仅仅是一个网络技术维护人员的工资成本。可见,这种新的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模式避免了企业软硬件方面的重复建设,既提高了企业继续教育的信息化水平,也有效地节约了资金。

(三)实施的办法

高校必须为加盟会员定制企业网络学堂(或大学),提供学习管理平台支持服务,提供学历教育、岗位培训、职业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学习资源;通过公共服务网络或者企业专用网络学堂(或大学)平台,提供专家讲座和公益培训课程;为会员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咨询、培训项目设计等服务;并为会员单位提供企业文化和产品宣传等服务;还为会员提供与相似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流渠道。

企业必须提供生产现场的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作为校企共享的师资,可以通过高校定制的企业网络学堂(或大学),选用适合自身需要的课程资源,面向所有员工组织实施培训项目;可以组建学习型班组,建立工作经验交流环境,真正实现全员的继续教育;可建立培训项目管理档案,管理全年培训项目的计划和方案;可建立员工学习档案,实现培训管理信息化;还可以建立自身的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库和培训师资库,提高企业继续教育的信息化水平。

四、结语

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实施会员制模式,促使高校和企业关系更加紧密。高校站在企业的立场上设计培训项目、开发课程;企业则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继续教育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学员学习的常态化、信息化。通过该模式,企业建立起一种混合式的继续教育组织模式,学员参与培训活动不受工作时间限制,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企业规定外的课程。截至目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育发展中心与行业内多家企业、地方企业建立起了这种新型合作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在信息化时代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很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总之,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实施会员制模式,是推动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虽然在信息化时代,校企合作还没有一种固定模式,还没有形成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专业可借鉴的成熟模式,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育发展中心在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中实施的会员制模式,经过实践的检验,可谓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模式。

[1] 胡明山.“校企合作”型继续教育双赢模式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2006(5):57-58.

[2] 张力,张林云.信息时代下成人继续教育的定位与发展路径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2):24-25.

[3] 顾明华,魏洪.信息化时代继续教育特征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1):110-111.

[4] 刘琳娜,张彦通.加强校企合作,保障高等工程继续教育的实效性[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99-102.

[5] 刘长平.我国继续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6(6):26-29.

[责任编辑:赵玲]

ExplorationofNewModelsofUniversity-EnterpriseCooperationtoCarryOutContinuingEducationUndertheNewSituation

WEI Hong1, GU Minghua2

(1.EducationDevelopmentCentreof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Dongying,Shandong257061,China;2.ScienceandTechnologyDepartmentof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Qingdao,Shandong266580,China)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carry out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implement membership-based model is a new mode aiming at solving current existing problems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ommon needs among society, enterpris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model, the enterprise cooperate with university to implement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manner of joining. The ability of jointly carrying out continuing education from both sides of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is enhanced and double-wins are achieved by implementing this model through sharing-platform establishment of teacher database and curriculum resource. This model has great guidance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membership model is a useful exploration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under new situation.

continuing education;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mbership-based model

G724

A

1673-5595(2013)04-0105-04

2013-04-27

山东省教育厅2011年度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J11WH78)

魏 洪(1972-),男,四川仁寿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育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会员制校企培训
中西会员制超市竞争加剧
环球时报(2022-12-01)2022-12-01 14:55:48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会员制的“全球化渗透”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治理研究
商情(2017年1期)2017-03-22 11:09:24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职业高中学生会员制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