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做中学”理念的技校生职业意识教育

2013-02-01 08:27陈仪梅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做中学职业指导意识

陈仪梅

(深圳技师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40)

职业意识与职业意识教育

所谓职业意识,指个体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有什么样的职业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职业行为。职业意识是支配与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重视,对技能型人才职业意识的培养与教育也受到社会、企业、学校的广泛关注。

职业意识教育就是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与职业社会,传播与职业相关的知识,传递职业发展动态,使学生加深对职业的认识和理解,制定职业规划,明确职业目标,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作为一名职业人需要具备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如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学习与创新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等等。

根据素质的冰山模型,职业意识犹如潜隐在海平面下的庞大冰山体,相对于海平面上的小小尖角(知识、技能),体现为个人深层次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着个人择业、职业道德和工作状态。因此,职业意识的培养是事关职业教育和社会全局的基础工程。由于职业意识具有“潜隐”的性质,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职业情感、态度,并将内在职业意识体现到外显职业行动中,使职业意识教育落到实处,就成为职业意识教育的一大难题。

技校生职业意识教育现状

技工院校的职业意识教育大致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一是专业系领导或企业界人士做专题讲座,二是专业授课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教育,三是开设职业指导课程,由专业教师担任教学工作。相比较前两种教育形式,职业指导课程所传递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完整,因此成为技校生职业意识教育的主要途径。

然而,由于职业意识具有内隐性,职业指导课程面临巨大挑战。职业指导教师在通过教学将虚化的职业意识落实到实际的专业学习中,促使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并转化为职业行为方面,面临着教法、学法乃至教育观念转变的问题。

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合于“90后”学生群体。“90后”学生思想活跃,崇尚自由,追求个性,普遍不喜欢理论知识学习,也不擅长理论形式的学习,而倾向于视觉学习和动手操作,且动手能力较强。怎样的理念和教学方法是有效的呢?作为一名职业指导教师,笔者开始苦苦探索与实践。

“做中学”教育理念的启迪

“做中学”教育理念由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所倡导,作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百年来对中外教育影响深远。其主要观点是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倡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做中学”具体而言就是“从活动中学习”,“在经验中学习”。“从活动中学习”就是在实践操作中学习,让学生融入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中,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在经验中学习”就是从经验中积累和发现知识。杜威举例说:“我们可以压迫一个孩子的颈部肌肉,使他每遇到一个人就鞠躬,到了后来,鞠躬成为一种自动的行动。但是,在他的鞠躬具有一定目的和一定意义以前,他的鞠躬并不是一种认识或敬重的行动。除非他明白他所做的事情,并为这件事的意义去行动,否则就不能说培养或教育过他”。因此,杜威提倡要让学生获得事物的观念,就必须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在亲自接触具体事物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手、脑、耳、口等感觉器官,获得丰富的感觉经验,然后通过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亲自解决问题。

联系到技校生职业意识培养的实践,要让学生认识到树立职业意识对用人单位、个人的重要意义,并具备职业化的态度和言行,唯有通过“做中学”,促进学生本人的体验、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在情感、态度层面重视职业意识,并知道怎么做,学会去做,才能产生教育效果。

结合技校学生不喜欢理论学习而喜欢动手等学习心理特点,笔者开始在职业指导课程中尝试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活动、游戏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树立职业意识。

“做中学”理念下的职业意识教育实践

为契合技校学生身心特点,基于“做中学”教育理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一)室内活动教学

教师结合学习主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相应的活动任务。例如,在学习“质量意识”时,我们开展了“建纸塔”和“多米诺骨牌”的活动。

第一步,引入活动——“做什么”。教师讲解活动规则,提供相应的教学器材,明确各小组工作任务。

第二步,活动开展——“如何做”。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任务。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做好观察和记录,负责答疑和后备支持,必要时给予指导和提醒。

第三步,小组评比——“谁有资格获得质量金奖”。根据评定原则,评价各组作品的质量是否过关。如在建塔活动中,要检验纸塔能否“屹立不倒”;在多米诺骨牌活动中,要检验各组设计的骨牌图案能否无间断地一次性推倒。

第四步,活动分享,讨论小组成败经验,并联系学习工作实践,讨论“工作中如何做”才能保证工作质量或产品质量。不要小看这不起眼的活动。一个个纸塔渗透着学生的智慧和团队合作;一块块骨牌的摆放不但能考验学生的体力、耐力和意志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小组作品,并在成败得失间领悟质量意识的重要性。很多学生一开始会追求塔的高度和美观,而忽略了塔的根基,最后在失败中明白“想要把塔建得更快、更高、更美,应以质量为重,质量是塔生存的根基”。更有学生引用古语“万丈高楼平地起”,表达自己对质量的理解。在骨牌活动中,因操作不慎,任意一块骨牌的意外倒下,都可能前功尽弃,经历失败后,学生在操作中变得小心谨慎。在活动分享环节,有学生谈到 “搭建骨牌使自己深刻明白了做事情需要耐心、细心和用心”;有学生谈到“通过搭建骨牌学会了遇到挫折不气馁、不退缩,重要的是树立信心,鼓起勇气,重新再来”。还有学生谈到,“工作要脚踏实地”。对于质量的认识,学生在活动分享中逐步提高。

第五步,教师总结。结合质量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结合学生分享,教师引入质量的相关知识点,例如,从纸塔活动的评比规则理解“对产品质量而言,不是100分就是0分”,树立“高标准、零缺陷”的产品质量意识。通过搭建骨牌活动说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导大家明白“1︰10︰100”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最后,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总结,鼓励学生脚踏实地,重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第六步,布置课后作业,要求每位学生联系学习、工作实践,在课后撰写活动感言,并挑选优秀作品全班分享。

每次活动,学生都快乐地沉浸其中。看到学生手舞足蹈的欢快场景,作为教师,笔者深刻感受到在活动中学生身心的解放,感叹学习本应如此快乐。然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厌学?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正如杜威“做中学”理论所主张的,要让学生融入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社会活动获得个人经验。教师所要做的事,是使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在有意义的活动中运用自己的才智,通过“做”,让学生自己领悟工作的道理。

(二)户外拓展训练

在课程中,我们还引入心理拓展训练,把教学场地搬到足球场,为训练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开展“二人三足”、“珠行万里”等团队活动。

通过“二人三足”的活动,学生感悟到:“在一个团队里,大家必须心齐”,“一个团队必须要有一个卓越的领导者统一协调指挥”……

通过“珠行万里”活动展开小组竞赛,有学生在分享中谈到“团队成员要学会相互配合”、“团队作战,当队友失误时不应该抱怨,因为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而且埋怨也无济于事,还伤感情,关键的是大家要相互鼓励和协作”。当有小组为夺冠而激动不已、欢呼雀跃时,也有的小组为没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而陷入深刻的反思和总结之中,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在接下来的活动分享中表现出色。

每个心灵都有丰富的内涵,只是有时候我们没找到方法去激发它。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双 “隐形的翅膀”,只是很多人都不懂得去发现和运用它。通过拓展活动,可引导学生自己体验、感悟,通过“做”启迪思考,激发潜能。每当学生富有逻辑的分析总结如珠串般冒出来时,作为教师,笔者内心涌起无限的幸福,深刻感受到“乐中教,乐中学”的美好。

为训练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笔者将心理拓展训练“信任背摔”引入课程教学。

开展活动时,每位学生依次从约1.5米高的背摔台上双手抱胸,直身向后倒下,由6~8名同学在背摔台下平伸双臂进行保护。每位学生背摔前,都向保护的同学发问:“你们准备好了吗?”保护的同学齐声回答:“我们准备好了,请相信我们!”然后集体倒数三、二、一。“信任摔背”极富趣味性,每次上课训练,都能吸引周围的学生驻足观看,同时极具挑战性,别看背摔台不高,但真正走上去向后倒下,却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而且对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同学间的信任非常有效。

有学生在分享环节谈到刚开始站上去很紧张,有点想打退堂鼓了,但听到保护的同学坚定有力的回答,让她充满了信心,于是勇敢地倒下去。也有学生掩饰不住紧张和恐惧,但又特别想尝试,于是在大家鼓励下勇敢地走上背摔台,当安然无恙地被保护同学接住后,发现“其实没有那么恐怖,恐惧源自我们的内心”,同时特别感激保护自己的同学。也有学生因为紧张和恐惧,在摔下那一刻不自主地张开双臂或者坐下去,尝试不甚完美的一次后,要求重新再来,直至“超越自己”。

“信任背摔”增进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信任感,也让我与学生共同成长。

(三)经典案例分享

职业意识教育以基本职业知识为基础,以对职业价值的理性认识为核心,同时展开对职业目标、职业道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信念、职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为联系工作实践,笔者引入大量经典案例分析,以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如树立质量意识,除了通过建纸塔等活动让学生感知“质量”的重要性之外,更需要联系企业实践,让学生认识“质量”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我们选取了海尔集团创立初期“砸冰箱”的事迹,通过讨论海尔的成功与砸冰箱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白了树立质量意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联系到三鹿奶粉、毒馒头、地沟油、豆腐渣工程等一系列质量问题,学生侃侃而谈,联想到质量与责任、与规范的关系。

在讲到责任意识时,笔者与学生一起学习了为捍卫乘客财产安全挺身而出的公交车 “最美售票员”和“最敬业的公车司机”,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 “信义兄弟孙东林、孙水林”的事迹……在一个个优秀的典型人物背后,学生感受到了责任的内涵。很多学生在观看“2010感动中国”活动为信义兄弟颁奖的视频时,眼里闪烁着泪光,联系到新闻报道中“包工头拒付农民工工资玩失踪”、“农民工讨薪无门天桥过夜”等社会现象,学生群情激愤。

谈到教育,就离不开活生生的人。通过案例分析,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以从认知、情感、道德等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在这样的讨论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尤为重要,要求教师是一个讨论引导者,做到界定明确的问题,引起讨论;通过提问,避免使讨论跑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讲清观点;使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和发展;同时,保持对全体学生的关注。

(四)对接专业系部开展实训

职业指导课程作为职业意识教育的主要途径,因其完整、系统而不可替代,但要发挥对学生的影响力,还必须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职业意识教育也应呈现出专业教育特色。例如,学习规范意识时,讲到“5S”规范管理,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职业化过程,我们将课程安排到系部实训场地开展“5S”实训。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在活动汇报会上激情洋溢,通过实训前和实训后照片的对比,学生体会到劳动的成果,特别有成就感。通过这一举措,学生体会到了“5S”管理的意义,也学会了如何在专业实践中践行“5S”。

这样的活动密切配合系部教育,大受系部欢迎。在课程教学中,笔者深刻感受到职业指导教师必须加强与专业系部的沟通和合作,大家应携起手来,在学生教育的方方面面渗透职业意识教育。

(五)亲密接触企业实践

职业意识的形成是一个由幻想到现实、由模糊到清晰、由摇摆到稳定、由远至近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为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职业社会,在课上我们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企业参观。如汽车专业学生到汽车4S店参观,印刷专业的学生到印刷厂的工作车间学习。通过视觉和听觉信息的输入,增进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通过与企业的亲密接触,有的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和需要努力的方向,而有的学生却怅然若失,原本对未来工作世界有着无限的憧憬,在了解实际的职业社会后,遭遇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这时候指导教师要伺机引导,帮助学生理清认识,调整不切实际的职业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做出正确选择。

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我们还把毕业生请回课堂,通过师兄、师姐的现身说法和释疑解惑,让学生有榜样可循。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很多迷惘的学生一下子感到豁然开朗。

对待未来的职业需要理想和激情,但更需要脚踏实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职业意识教育就是这样,既要鼓励学生勇于展翅,又要提醒学生适时飞翔。职业指导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创造一切条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帮助学生拓展、挖掘自身潜能。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下,职业意识训练课程引入大量活动和游戏,深受学生欢迎,很多学生在评教中谈到 “非常喜欢这种多样的教学形式”,“生动、有趣,劳逸结合”。还有学生评论“这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带来不一样的教育意义和理念”。

但在采用这样的教学形式时也要非常注意对课堂和学生的监控,稍不注意,很可能会流于形式,导致课堂看起来很热闹,却没有收到实效。因此,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与总结中,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要加强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讲评。通过作业延伸课堂,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对感性认识进行提炼、总结。

第二,要注意教师角色和地位的转变。在“做”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监督者、记录者,有时甚至要“跑龙套”。在引导学生分享的时候,教师是一个引导者、促进者,是一个倾听和鼓掌的人。

第三,分享、讨论的学习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关于结果评定,即“做得如何”,评价标准体系是关键,需要进一步细化和量化,以增强课程的可操作化和规范化。

第五,职业指导教师应进一步加强与专业系的联系,融入专业教育中,成为某个或某几个专业的职业指导专家,据此提升课程的实践性。

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技校学生职业意识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必将会为社会用人单位培养出更多具有高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1] 张桂宁.基于就业质量的职业意识教育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5).

[2] 赵淑琴.浅谈中职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2).

[3]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 赖红梅.浅论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内涵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8(8).

[5] 刘金虎.《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实施“问题——研究”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5(2).

[6] 刘洣林.基于职场视角的大学生职业意识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3).

[7] 刘振华.探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4).

[8] 赵敏.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5).

[9] 张铃艳.浅议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J].职业,2012(14).

猜你喜欢
做中学职业指导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教育部:中职学校应至少配备1名职业指导教师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浅谈职业指导推动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就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