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信息技术课堂学生行为管理探究

2013-02-01 08:27甘友梅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中职信息技术

甘友梅

信息技术课是中职教育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操作性、互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有其特殊性。首先,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学习习惯欠佳;其次,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很多中职学生抱着在得过且过的心态;再次,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又次,是课程地位与观念问题,信息技术课程一直来处于辅课地位,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在课堂上容易放松;最后,信息技术课很多时候是在机房上课,学生有很多自由操作电脑的时间,面对游戏和上网的诱惑,学生很容易分神或吵闹。因此,中职信息课堂的管理面临着较多的困难。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实施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切实协调好学生、电脑和教学的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减少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

学生课堂行为特点分析

(一)学生课堂行为具有习得性

人的行为受到所经历事件和所处环境的影响,有些经历促使我们做出某些行为,而有些经历则使我们避免某些行为。学生的良好的课堂行为也是在课堂经历中习得的。在课堂中,一部分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会起到示范作用,促使其他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反之,如果机房里部分学生玩游戏、随意走动等不良行为没有被教师及时制止,学生会想当然地认为信息课堂上可以不遵守秩序,可以不完成课堂任务,以致下次课他还会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

(二)学生课堂行为具有可塑性

既然多数行为是后天习得的,也就意味着这些行为可以被改变。在信息课堂上出现的学生典型问题行为,如躲在电脑屏幕后或角落里聊天、玩游戏、睡觉等,也是后天习得的,同样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矫正。

(三)学生动机的转变将带来行为的转变

学生的行为表现均是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出现任何行为的动机都与两个因素有关,即他们认为行为带来的价值和他们对成功的期望值。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体会到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价值,提升他们对成功的期望值,改变学生的行为动机,并强化学生积极的行为,有利于信息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积极行为的促进策略

(一)强调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与要求

在课程的开设之初,学生经常会问:这门课有作业吗?要考试吗?上机考试还是理论考试?进行闭卷考试吗?这说明学生对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了解知之甚少。教师在学期初有必要向学生详细介绍该门课程的地位与要求:如学生掌握该门课程对就业的重要性;通过该课程,学生需达到哪些要求;相应的课堂规则;作业规范及要求;机房管理制度等。学生对该课程的了解越多,就越明确自己该怎么做,就能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激发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往往源于好奇、游戏或网络,对学习的内容与过程不一定真正感兴趣。当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后,学生就有了主动学习的动力,从而可自觉规范自身的课堂行为。

从学生兴趣点入手,设计教学活动 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一般设置两个学期,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之后,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掌握必备的信息处理与运用能力。在学习该课程时,只有通过一定量的操作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在布置操作任务时,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笔者在讲授演示文稿的制作时,选择了几个典型的操作任务,如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与美化、产品宣传手册的制作、电子杂志的制作等。同时,在确定这些操作任务时,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主题。

从学生学情入手,实施有效教学 学情指学习者在某一单位时间内或某一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思路、掌握情况等。学情会随着教学的进展而变化,教师应该根据学情的具体情况与变化,确立合适的教学任务与手段,实施有效教学。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将面向具体学习者的有效教学的特征归纳为五种关键行为,即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习者投入学习和确保学习者的成功率。这五种关键行为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1)选择适合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主要有自主探究模式、合作学习模式、任务驱动模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等,到底哪种教学模式合适,与所授的内容有关,也与所教班级的学情有关。如果班级的学风较好,可以多采取自主探究模式和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反之,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尽可能地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2)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学生对教学活动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的态度、程度及对活动的体验,是课堂交互的重要方面。对信息技术课堂来说,师生之间的交互显得更为重要,教师要尊重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更加高效。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也有一些简单的策略,如课堂提问;布置学生能单独完成的作业;教师在学生参与活动前的演示与讲解;学生作品展示;操作竞赛等,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可更好地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技能。(3)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笔者经常会碰到一些不能自觉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有的偷偷讲话,有的玩游戏,有的关掉显示器悄悄睡觉。如果教师不经常性地走动,督促或提醒他们,他们的这种状态将持续。当教师经常在机房巡查与指导时,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他的课堂行为也将更加自律。当发现学生的课堂行为不良时,可及时采取口头批评、谈话或明确告知惩罚措施等方法规范学生的行为。每个学生都希望被关注、被重视,学生越是感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他们就会更加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当教师发现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时,也要及时地加以肯定与鼓励,让学生有满足与愉悦感,对自己更加自信。

关注作业完成情况 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有的作业只有在机房才能完成,离开了机房环境,教学任务无法实现;有些操作上的错误学生自己难以及时发觉,比较隐蔽。关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还要确保学生作业有较高的正确率。笔者在机房里做过观察,当发现学生不操作时,原因往往是学生不懂、不会,当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后,学生就能很快地继续操作。当发现部分学生已经完成操作任务后,教师要及时补充操作任务或加深操作难度,不能让学生无所事事。

综合利用各种评价方式 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课程评价应该是三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信息技术学科重视的是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扎实掌握,要避免“重结果,轻过程”的学习评价。形成性评价应该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评价方式。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电子作业及时批改与反馈,从而使学生以更认真的态度去对待教师布置的作业。另外,针对中职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较易发生不良行为的现状,教师可详细地记录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时反馈给学生,纳入平时成绩,促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此外,可适当提高形成性评价的比例,促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

结语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的学生行为管理是课堂有效管理的主要构成部分。要养成学生的良好课堂行为不但要了解中职学生的行为特点,还要针对学生的行为特点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案与教学行为,利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形成良好课堂行为的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营造活泼、生动、高效、交互的课堂,切实提升中职学生的信息素养。

[1] 吴凌云.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分析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29):173.

[2] (美) 兰德尔·斯普瑞克.高中课堂管理:行为管理的9项策略[M].王勃涛,刘文琴,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3] 肖伟东.浅探信息技术的课堂管理问题与解决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6):16-17.

[4] (美)加里 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 李移伦,姚和芳.浅谈课程教学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1):90.

[6] 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特点探索[J].江西教育科研,2005(4):49-51.

[7] 周雪华.信息科技学科教学的目标、模式和评价[J].教育传播与技术,2005(1):39,40.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中职信息技术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