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平(北京教育学院海淀分院)
领异标新二月花
——浅议2012年语文高考作文题
董晓平(北京教育学院海淀分院)
高考作文题历来备受社会关注,一是因为它占分比例高,在所有高考科目中没有哪个科目有一道题占60分的;二是因为它综合性强,一个高中生积累的博约、见识的深浅、品位的高低、语言的文野,都可以从一篇作文中反映出来;三是因为作文题最容易引发见仁见智的评价,而作文评分误差又是所有高考试题中最大的。
2011年全国语文高考共有17个作文题,其中给材料作文的有9个,既给材料又给标题的有3个,只给标题的有4个,给材料又给话题的有1个。2012年的17个作文题中,除了江苏卷既给材料又给标题外,其余16个作文题清一色的给材料作文,从200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的作文题放弃话题作文而推出新材料作文以来,这种局面是第一次。我以为这种局面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促成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我以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语文高考采用给材料作文最安全。可以作为佐证的是,2012年6月7日中午,在网络上传布的高考作文题后来与真题对照,有很多的题相去甚远,甚至大相径庭、南辕北辙。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命题、制卷、印刷、运输、保管等诸多环节都考验着作文题的保密性,对比给材料作文,《早》(2010年湖南题)、《旧书》(2012年湖北题)这样的作文题,保密难度大是不言而喻的。
2012年高考17个作文题所使用的材料,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湖南卷使用了一帧摊开的双手的照片,辅之以一组排比句(32个字)的解说;湖北卷用杜甫《春望》中的“家书”做引子,引出学生甲、乙、丙、丁对书信形式的议论。我们从这两个作文题的材料中不难看出命题教师自编自制的良苦用心。
其余15个作文题的材料都有所本,多数来自报刊网络传媒,也有一些摘自书籍。例如全国课标卷、大纲卷“修船工补船洞”“学生周末回家帮妈妈挑秧苗”的材料分别来自《羊城晚报》《中国组织人事报》,北京卷“巡路工计永革独守深山”的材料来自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浙江卷“学生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的材料来自台湾作家刘继荣的网络博文,上海卷关于“来自心灵的微光”的议论则取自《爱默生集》。
对这些有所本的作文题材料我有两点看法,一是不宜照搬所本之文(引用格言警句除外),命题者应有所加工改造,渗透测试目标,引领思维指向,以免全国的老师学生都去争阅某几种报刊杂志。二是所本之文不宜直接或过多地贴近社会热点,对主旋律和正能量要讲究“暗合”。北京卷“巡路工计永革独守深山”的材料来自2012年5月17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在同一时期媒体大量集中报道的还有“最美的司机”“最美的教师”,如此直接贴近社会热点的后果之一是学生的思维可能容易被束缚,拘泥于真人真事歌颂劳模,不敢跳出老计去思考老计背后的一些精神层面的内容。与之相比,全国课标卷“修船工补船洞”的材料引发对“行善”和“感恩”的思考,很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暗合主流价值观,又能有力激发和有效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
从有效且充分发挥高考作文题的选拔功能的角度看,一道好的作文试题应该是没有“靶心”的,教师也不必煞费苦心地要求学生一定要从作文题材料中寻觅“最佳角度”。2009年全国课标卷和大纲卷的作文评分量表中就明确规定,“题意”这一项的评分标准,一等与二等是相同的,都是“符合题意”(而不是一等“紧扣”二等“符合”),三等是“基本符合题意”,四等是“偏离题意”。全国课标卷“修船工补船洞”的材料可写的角度很多,例如:修船工做好事、船主知恩图报、做好事有好报等。大纲卷“学生周末回家帮妈妈挑秧苗”的材料可写的角度也很多,例如:甩掉多余的顾虑、挑起担子坚持到底、在实践中学习、在妈妈的鼓励下成长等,这些角度都是有思维深度和生活体悟、考生喜欢探究和写作的选题。我们可以评判考生选择这些选题写得好与不好,但这些角度没有“最佳”与“次佳”的区分,写好了都能得高分。
好的高考作文题还应该为不同写作水平的考生搭建起广阔的展示平台,在一道题里做到这一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浙江卷和湖北卷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们的共同点是把限定性选择与自主选择结合起来。
浙江卷作文题的材料取自台湾女作家刘继荣的博文,内容是女儿被评为“最欣赏的同学”后母女的对话以及由此引发的网民的三种议论。材料具体、朴实,贴近学生实际,网民议论使母女对话的寓意得到延伸和展开,考生对网民三种议论的选择使开放性与限制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湖北卷作文题把一段关于“书信”的材料以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片段的形式呈现,以背诵篇目《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为构思的触发点,以甲乙丙丁四个学生的看法为中心,试图引导考生思维多向展开。比如,在紧密联系现实的前提下,可以分别从老师的“家书消失”、生甲的“不可替代”、生乙的“更便捷”、生丙的“形式变了”、生丁的“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等见解中选取角度立意作文;也可将师生的“看法”进行整合提炼,进一步明确“看法”的哲理内涵和现实指向,并能由此及彼地广泛联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实际说开去,从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传承与创新、守望与扬弃、回归与疏离、物质与精神(情感)等层面展开对“变”与“不变”的理性思辨。这样,从不同水平的考生对于试题材料的理解和认识的深浅以及作文立意指向的广度和深度就可以体现作文试题考查的层级性要求。
从全国范围看,考场作文所反映出的高中生理性思辨能力的低下和日渐衰落,已是一个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海卷这两年的作文题,锋芒所向都落在了理性思考能力的检测。
今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向考生提供了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以“微光”比喻各人自己的长处和价值,通过“微光”从闪现到舍弃又到被发现的过程,引导考生对自我作理性思考。这段文字选自《爱默生集》,寓含哲理,富有思维张力,体现了思辨性材料的特点。这段文字内涵丰富,语句之间具有内在逻辑性,“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提供了进行纵向深入思辨的可能性。这段文字容易与考生的感性生活经验相联系。考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贴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际生活,引导他们思考自我的价值是什么、如何塑造自我、我愿意有怎样的“自我”等萦绕于心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思辨能力在考生的作文中得到体现,在评卷时得到测量,也有利于实现高考作文的区分功能。
高考作文命题讲究开放性和限制性相统一,开放性是第一位的,限制性是为了防止宿构和套写,以保证写作测试的有效、可信,公平、公正。开放性不等于选材的随意性,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地构想主题,文字提示过分繁琐、过分坐实,容易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思考。限制性体现为一定的思维力度,包括抽象思维的能力。作文题也不能过于简单、直白,否则就容易给宿构或套写者开方便之门。
2012年17个作文题异彩纷呈,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预设主题,不编织一个貌似有理的圈套让学生往里钻,而是尽量提供多种可能和结局。作文题只给定了可能,没限制你的不可能,这种想象和伸缩的自由,才是写好考场作文的真谛。我们期待着2013年会出现更多更好的作文题,引领并推动中学作文教学走向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