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寅雪
第六届国际成人教育贝伦会议主题“走向美好未来的生活与学习——成人学习的力量”在全球风行,引发了我国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教育领域关于学习问题的争议。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是传统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学习方式,是否依旧是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不二法旨?是否还是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学习的必奉圭臬?尽管问题的答案林林总总,仁智各异,但作为当代成人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学习,站在传统学习与现代学习交织的汇集点上,如何从传统“苦学”理念中解读其中“乐学”的真谛,如何让传统“乐学”理念展现鲜活的时代活力,或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带给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必答习题。
我国“乐学”理念的产生可追溯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与其学生所编撰的《论语》是集大成者,是全面阐释传统“乐学”思想的元典。《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1]道尽了“乐学”的真谛。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孟子,对“乐学”也有自己的见解。他在谈到认识万物之理时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2]这是一种认识的快乐,探求真理的快乐,也是学习的快乐。《吕氏春秋》中关于“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为之而乐矣,奚待贤者,虽不肖者犹若劝之;为之而苦矣,奚待不肖者,虽贤者犹不能久。反诸人情,则得所以劝学”[3]的论述则从心理学上对乐学进行了分析,它第一次把“乐”与“情”结合,揭示了“乐学”的情感韵意。由此引申,我们可以发现,传统“乐学”理念,尤其是孔子“乐学”理念的传承,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当代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学习的认知之源。
这种认知之源着力于“苦为乐之本”学习理念的聚合。倡导研究生将传统的苦学理念向现代的“苦乐相形”的学习理念变迁。其核心是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等传统学习名言警句的现代解读。既要结合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行为,激励他们以“学而不厌、锲而不舍、读书破万卷”的学习精神勤学苦读,同时,又要引导他们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学习心态,从苦学中发现快乐、寻到快乐、收获快乐,进而在更深界面上把握“没有千日苦学,哪有成功快乐”的哲学寓意。
这种认知之源致力于“乐为苦之魂”学习意识的韵合,强调在现代教育思潮与传统文化理念的碰撞与融汇中,大力传承与延展“以苦为乐”、“先苦后乐”的传统学习风范。要求研究生以“悬梁剌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学习态度,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学习情境中,探求“其非本心之乐为,强之而不能终日”的现代韵味,更为强烈的领略“苦与乐”的辩证关系,从而使“苦者乐之所系,乐者苦之所倚”的蕴意翊化为专业研究生学习的主导语境。
稍览我国古代先贤求学之路,即可发现,“乐为苦之本,苦为乐之形”乃传统乐学理念的鲜明特色,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断言,“苦乐相长”的思辨就是传统乐学理念得以生长与发展的摇篮。从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行中,人们感悟的是发愤图强的快畅;从闻鸡起舞的孜孜不倦中,我们又感受到砺志报国的快意;从韦编三绝的苦读中,人们又感触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快悦。这些史实显明,传统文化在倡导“苦学”精神的同时,更注重“乐学”精神的传扬,从而把学习的真韵实性,升华为传统文化的精金美玉。以古启今,“以苦为乐”当是成人教育学研究生学习意志的时代体现。
“苦乐相依”是专业研究生学习意志之石。中国古代哲学昭示,苦乐相依乃学习之大道,苦与乐相互依存,相互浸润,贯穿于研究生学习的全过程。不经苦学之风雨,何能见乐学之彩虹,不忍苦学之冰寒,何能收获乐学之芬芳。从认识论意义上而言,学习的本质就是“苦学”,然这种苦学又非普通意义上的苦,而是在一个勤砺苦磨的反复过程中,身感神受到乐的情境与文心,庄子《养生主》关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之语正是此种“苦乐相依”理念的理性解注。
“苦乐相倚”是专业研究生学习意志之玉。万事相倚乃老子《道德经》之精要,这也显明“苦乐相倚”也是专业研究生学习之圭臬。从古人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到现代谢觉哉的“快乐常常不是要等艰苦之后,而在艰苦之中”;从巴尔扎克“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到高尔基的“一个人苦味尝得越多,他对甜的渴望就愈是厉害”,等等不胜枚举的名言警句,无不辉映着这种哲学理念的熠熠光芒。而成人教育学研究生的学习过程,恰恰是“苦乐相倚”的博弈起点与行进空间,也正是在苦与乐的博弈过程中,研究生们感受到学习的真谛与快乐。
自传统“乐学”理念萌生伊始,就对我国文化和教育带来了亘远与深彻的影响,使“以生为本”的学习认知基义,“以乐为实”的学习行为基兆,“以文为果”的学习行为取向基桢,成为传统教书育人的圭璧。其中,元代吴澄关于“读书当知书之所以为书,知之必好,好之必乐。既乐,则专在我。苟至此,虽不读,可也。”[4]的论述,明代王守仁关于“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4]的见地,明未王夫之提出“苛作者本心之乐为,强者则不能以终日”,“勉强之功,亦非和乐在终不能勉”[4]的论点,更是对在传统教育中教书育人行为方式的犀燃烛照。当然,这些传统乐学理念的霞明玉映,对当代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学习行为塑型更有着征古启今的功效。
“乐学”理念有益于专业研究生学习行为取向的转型。“乐学”理念能有效激活研究生学习行为的潜质,将往日以“上课、问答、作业、考试”为主体的学习行为,向提升自己“亲和力、沟通力、科研力”的方向转型,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的情境中,寻到学习行为的真谛,从而将陈旧的“为学而学”的狭义学习行为,翊化为“乐学做人”之宏旨,“乐学做事”之闳论,“乐学做学问”之弘章。
“乐学”理念有益于专业研究生学习行为方式的阔宕。“乐学”理念既是对传统八股教育“摇头晃脑”学习行为的颠覆,又是对现代应试教育“亦步亦趋”学习行为的破解。所倡导的“乐以向学”的学习目标,“乐以茂学”的学习态度,“乐以治学”的学习方式,“乐以为学”的学习意识,“乐以思学”的学习评价,不仅将专业研究生学习行为方式扩展至极点,更促使专业研究生在传统学习行为与现代学习行为的碰撞与融合之间,将既往单一性、被动性的学习行为方式,向多样性、主动性的学习行为方式转进。
目前,在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大学阶段甚至中学阶段的学习惯性仍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致使研究生们不能很好把握乐学与苦学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对苦学与乐学的辩证关系的认知还存在差异。一些人片面理解“以苦为乐”的韵义,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死记硬背、废寝忘食”作为学习的第一要义。而又有一些人,则断章取义地理会“乐为学本”的理念,把“随着兴趣学,跟着感觉走”作为自己学习的起点。从表象上看,似乎这两种学习认识都有可取之处,研究生们也乐在其中。然而,从本质上看,这两种学习认识都是对专业学习“何为苦乐”问题的误读与曲解。从结果上看,这两种学习认识都必然导致研究生学习信念的困惑。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当前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学习中出现的种种不尽人意之处,都可以在此找到深层次的原因。
专业研究生学习实践表明,厘清“学以活为魂”和“学以用为根”的边界与关联,是把握“乐学与苦学”辩证关系的不二法门。因为:(1)“活学”的过程是一个由分散到整合,由共性到个性的过程。整个学习过程,要将日常所看、所学、所思、所感、所悟通盘调动,这个“融释贯通”的过程复杂而又痛苦。专业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所有的苦涩都渗透在“盘活”这一过程中。然而,一旦完成从“生搬硬套”到“活学活用”的华丽转身,整个学习过程将变得灵动而赋有韵味。随之,这个“豁然贯通”也就变的乐意盎然。(2)“学用”乃专业研究生学习根本所在,学的目的是用,而不是满足某种兴趣爱好,与其随着兴趣学,不如对现时学习感兴趣。因而,这种“学用”过程不仅是专业研究生“知行合一”的过程,同样是一个“从苦到乐”历史性跨越的过程。研究生只有经受过“板凳寂寞、废寝忘食、抱冰握火”之苦学,才能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成就,在自我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之间铺就“高速”,而在人生路上的高速奔驰,将给研究生带来“如沐春风、韵逸音籁、境远情长”的恒久快乐。
当前,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肯下苦功,肯吃苦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的苦学精神与苦学行为得到老师与同学们的高度赞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苦学者都能最终得以品尝苦学带来的快乐美酒,常有英雄扼腕之叹。究其因果,对苦学本质认识偏失,对苦学节点把握不准当是主因。一些人执着地认定(或道听途说,或主观臆断),学习范畴越“高深”就越能显示苦学之真谛。于是乎,有人捧起了线装版《康熙字典》,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之气概,深研细读。一些人则认为,学习知识越“生僻”就越能显出苦学之精义。由是,一些人随身携带《国家与革命》、《反杜林论》等“经典宏著”,以“不破楼兰誓不还”之豪气,猛啃死读。尽管“宵衣旰食”的苦学精神被他们诠释得淋漓尽致,但学习结果与学习目标却“大相径庭”。这些现象深刻表明,苦学不仅仅是具有“以苦而乐”的学习精神,更重要的是寻获“苦有所值”“苦有所归”的学习方法。
就当代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学习而言,理性学习方法的抉择,恰恰是在对“苦在哪里”这个哲学命题进行慎重思辨的基础上,对“苦学”的逻辑节点与推进方式的深度掌控的必然结果。具而言之,就是苦在“厚积薄发”,苦在“融会贯通”、苦在“知行合一”。苦学应是对专业学习必要基础性知识的怀珠韫玉,是对专业学习必然学习规律的“探赜索隐”,以此寻到“开阔眼界、扎实基础、转换角色、打造个性”的学习路径。在此过程中,“五路赶超”当是关键环节。“五路超赶”强调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与成人教育学的豁然贯通,诉求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知识、社会知识的道同契合,追祟在多学科的碰撞与融合中,新的认知火花产生与新的知识嫩芽破土。惟有如此,研究生们的苦学,才能进入“今日播种月亮,明天收获朝阳”的欢乐语境。
同理,在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潇洒学习”者也大有人在。他们的“乐天学习”行为,引来同伴们的一阵阵羡慕。一些人把严肃的学习行为与随意的娱乐行为划等号,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怎样学就怎样学。于是,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读流行一时的畅销书,甚至热衷于一些所谓的网络知识,就成为这些人学习的主要行为,导致扛着开阔视野大旗,看小说四处游走的“乐学者”不乏其人。与此相反,一些人则把个人以往的学习方式作为实施学习行为的主要标准,排斥甚至拒绝汲取新的学习行为因子,认为“乐学”便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由是,“我行我素”者有之,“自我陶醉”者有之,“自我闭锁”者有之,举着积攒学习实践经验之名,行打零工赚小钱之实者也小有人在。然而学习实践显明,这些所谓的逞一时之快的学习行为,给人带来的只有“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的悔恨。
深而剖之,此类“乐极生悲”学习行为的重复上演,其焦点是专业研究生对“乐在哪里”学习命题回应失据,其要害是对乐学的解读出现了“以偏概全”“舍本逐末”的悖相。从哲学意义上说,乐是一个矛盾概念,有现时之乐与未来之乐的冲突,又有暂时之乐与长远之乐的争鸣,更有感官之乐与心灵之乐的纠结,如何把持则是智仁各异了。然而,就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学习而言,“人无近忧,必有远虑”应是专业学习的箴言警句,学习之乐重在未来,眼前之乐未必为真乐,未必为长乐,只有未来之乐才是快乐之本。而要达到此目的,“五学汇行”是必由之路。它所诉求的“学而有疑、学而有思、学而有渐、学而有新、学而有成”的学习行为,既张扬了“学以行为本”的学习要义,将学习行为的内涵要素,以及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表露得酣畅淋漓,同时,又将学习行为的推进与取向演绎得豁然开朗。两种行为意念的重合宣示,学习之乐应在有疑,应在有渐,更应在有成。惟有这般,专业研究生学习才能乐在其中,乐得久远。
铸造“乐在心灵”的学习意识应是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学习的逻辑起点。这种学习意识彰显专业研究生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的变迁,注重专业学习的“表形之苦”与“心灵之乐”的辩证关系,强调苦乐之辨,重在心灵,苦乐之义,只由心生;认为只有心灵之乐,才乐得感悟,乐得深邃。这种学习意识的树立,有利于研究生们摒弃迷茫与动摇、浮夸与躁动、怯懦与屈服,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意志、坚决果敢的信念,去重设专业学习目标,重整专业学习理念,重饬专业学习方法,重塑专业学习行为,以“蕴深凝远”作为自我学习的底板基色。其中“双心同正”则是桥梁所在。
“双心同正”是指研究生学习心态的跨越。具而言之,即以“心路校正”和“心态调正”为核心,既重视研究生们的成长心路方向的引领,要求研究生在专业学习之初,就要树立起“苦学修心、乐学醒心”的学习意识,以求实之精神,对以往自我成长历程中的成败、荣辱、是非、功过进行深刻反思,以求真之勇气,摒弃以往心路行进中的种种障碍,将成长心路毅然转入到成人教育专业学习大道上来。同时,又关注研究生们的学习心理的良性引导,翼求研究生以“苦学有岸,乐学无疆”学习心理,把“乐在心灵”的意境,锐化为“乐于吃他人不吃之苦、敢于做他人不做之事,善于容他人不容之物”的心品,让心灵成为展示专业学习价值的第一窗口,让心地成为支持专业学习行为的第一动力,让心态成为评价专业学习成效的第一标准。唯此,成人教育研究生方能以高屋建瓴之势拓开专业学习之新旅。
就成人教育学专业而言,营造一种“乐在久远”的学习语境十分迫切。这种情境立足于专业研究生学习现实,以勾画“钩深意远、长乐久安”之未来为起点,以规划专业研究生现实专业学习和未来人生设计为落点,以求在“现实苦学与未来快乐”的纠结中,在“现实专业学习与未来人生发展”的谐契中,让研究生们深切明澈,现在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为将来做准备,现在良好学习生态的营造,必是未来美好生活之路的肇基。由此,培养专业研究生辨析现时苦学和未来收获之间平衡节点与转换切点的眼光和能力。诚然,受视野和思维所限,一些研究生还局限于“小乐即安”的学习状态,对未来生活有长远规划者只是少数。因而,营造“乐在久远”的学习语境显得尤为紧迫。
从整体来看,“双文比翼”的学习路径,才是营造“乐在久远”学习语境的现实支撑。所谓“双文比翼”强调,一方面,要以“学习与科研同一”为导向,以“会当临绝顶”之胆略,细检以往所学知识之库存总量,充分运用“收集梳理、总结归纳”之辩证思维,把所积沉的各类专业知识、社会知识、实践知识进行重新聚合,着力外化为以学术论文为形式的新认识,并在这一内涵知识的外化过程中,获得自我科研能力凝练与提升的“长乐久安”境意。另一方面,则要求以“学业与就业同步”为引领,以“面向市场、服务社会”为目标,以掌握行政公文写作为基准,在专业学习中以敢为人先的胆识,独品行政公文写作之苦涩,备尝行政公文写作之艰辛。正是在这种苦涩与艰辛的对冲中,发现行政公文写作之奥秘,寻找行政公文写作之门径,并在有效提升自我社会服务能力过程中,品享“玉汝于成”的欢快。
“乐学”的最高境界,是“独乐之乐不如众乐之乐”的震聋发愦,其表象是“团队之乐方是本心”,其实质是“后天下之乐”世界观的现实印鉴。这种学习行为,并非推助“吾不乐则人皆不可乐”,“吾有乐人方可有乐”的极端个人主义的快乐观,而是强调乐学并非个人之乐,追祟“以吾之乐引众人之乐”,或“以已之苦换他人之乐”的团队精神,塑造专业研究生“风雨同行,执手共进”的团队意识。同时,这种学习行为还发散着“小乐与大乐”的传统文化之光,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将自己的学习思考与心得,化为心灵的火花,去引燃团队的学习激情,去照亮团队的前行道路。由此,让专业研究生在“小我之乐”与“大我之乐”的无缝对接中,收获“博学精业、聚效储能、明德修身”的馨香兰韵。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彰显“双气激扬”则是必然所在。
“双气激扬”是研究生学习行为的前提保障。展而言之,就是既要以敢为人先的气势,或以高掌远跖的眼光,或以高志领异的创造力,或以奋勉灵敏的思维,对传统学习思维进行优化,对固有学习模式进行亮化,以期为专业研究生学习行为铸就新的高度;同时,又要以舍我其谁的气魄,舍弃勾心斗角的小心思,退却负气争强的小心眼,隐没明争暗斗的小心性,抓住当前的主要矛盾和学习矛盾的主要方面,针对学习行为中的确实与疏漏,进行补苴罅漏,让“同声相求、同乐相应”的团队精神,成为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团队的旌帜。
[1]杨伯峻.论语译注(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杨伯峻.孟子译注(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战国)刘安.国学经典吕氏春秋[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4]乔炳臣,潘莉娟.中国古代学习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