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敏 魏艳娟 佘世锋 王 烁
(1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广州510006;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广州510405)
现代考试理论指出,考试的基本功能有六项,即评定功能、区分功能、预测功能、诊断功能、教学反馈功能和鼓励导向功能。虽然高校围绕考试已开展相关的基础性工作,但在考试观念、考试服务、命题质量、考试反馈等方面普遍存在不足,现针对高校课程考试的实际情况,提出改进问题的一些想法。
1.1 制定考试方面的制度法规[1]目前各高校有关课程考试的工作,主要是依法依规进行。涉及到考试的文件很多,从学校层面看,主要包括了学籍管理类条例和规定,学位授予和奖励的管理等级和规定,课程考核、成绩管理办法等条例,考场纪律及考试违纪处分的规定,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和相关考勤管理规定,关于教学管理、考务管理和档案管理的规定等等。
1.2 组织课程考核工作 课程考核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和课程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各高校根据课程考核的相关管理办法,通过开卷、闭卷、口试及设计、论文、实践考查等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工作。
1.3 考试成绩评定、分析与反馈工作 高校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对考试结果提供的材料、数据进行全面的定性、定量分析,并及时、真实反馈给有关单位、教师和学生,实现考试对教与学双方面的反馈调控功能。
2.1 考试观念陈旧 多数高校对考试还停留在传统认识上,把大学课程考试只看作是一个点,一项工作和一个环节,只是一种简单的成绩确定,而没有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从培养人才和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来理解考试和成绩评定,没有认识到考试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重要性,缺乏对考试结果与教学过程的具体分析和总结。因此,考试工作缺少改革创新和突破,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鼓励创新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些观念做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培养人才的需要。
2.2 服务机制缺失 几乎所有的管理规定和条例都是硬性刚性的规则和纪律,是严肃的要求和命令,极少有帮助、咨询、辅导和服务方面的规则规定和条例,更缺少保障和激励方面的措施和办法。一些管理规则已经过时或不适应,尤其是许多规定缺少人性化因素和弹性,缺少多方面的支撑和条件,不易贯彻执行,使许多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通过考试促进教学和学习的目的,使考试变成了一种孤立的、简单的检查检验的工作。
2.3 试题质量不高[2]高校考试注重知识记忆和简单应用较多,而对高层次能力的测量不够,尤其是对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较少,试题难度普遍偏低。或者是对既往考题的简单模范,缺乏原创性和科学性,导致考试的激励作用不大,试题难度不能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
2.4 信息反馈低效 大多数高校的考试以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主,考试主要集中在期末,考试对学生仅起评定作用,反馈促进作用基本没有发挥。由于命题、施测、评分等环节都可能产生测量误差,从而降低了考试结果的客观性,同时考试信息如果不能及时反馈,也就不能真正发挥其促进教学的作用。
3.1 改革考试方式 把课程考试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激励学生爱学、会学,创造性学习,是课程考试的根本目的。把课程考试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形成性评价在成绩评定中的比例,能改变仅仅把考试作为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而且是终级环节的传统作法。使课程教学考试不仅重结果,也重过程,特别是使学生平时就重视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极大地减少了靠一次考核定成败而出现的作弊现象。多样性的考试考核方法和综合式的成绩评定,使考试测验自始至终都起到促进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
3.2 构建服务机制 建立学生学习考试咨询服务中心 在学校层面以及学院设置学生学习考试服务机构,对学生进行学习和考试方面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指导。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师生关系和学生考试心理,对考试和成绩的认识,帮助学生排解在学业上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心理障碍,使学生树立考试的信心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二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合适的学习方法,如对各种不同考试方法的了解,复习和总结的方法,写作技巧,试验和实践环节的咨询服务等,可通过专门的讲座,个别的咨询、辅导,或者是通过高年级带低年级,研究生带本科生和教师指导结合等方式进行;三是考试前后的一些相应的服务工作,考试前的说明准备、复习、答辩、鼓励和针对不同学生的指导;考试后试卷的评判、返还,补考安排和考试分析,特别是对成绩有疑问同学的接待和处理,等等。
3.3 提高试题质量 将命题能力作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命题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在教学工作中,一份信度和效度较高的试题,是检验评价学生学业水平和才智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一份信度(reliability)和效度(validity)均较高,且具有适当的难度(difficulty)和区分度(discrimination)的试题,必定对检验和评价学生水平和指导后续教学的调整起积极作用[3]。然而,高校教师的命题水平普遍得不到充分的重视,缺乏系统的培训、指导和监督。为了保证高校教师的命题能力,要对教师进行考试测试和成绩评定等方面的系统全面的培训,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多方面的考试改革研究和实验,并设立监督检查机制,不定期抽查试题质量。另外,为教师提供试题指南,将某些课程五年或十年的考题印制成册,可看到教师出题的水平和质量。同时,试题指南作为教师命题的辅导材料,可为教师提供参考,使教师不能抄袭和简单模仿过去的考题,应付考试。
3.4 完善反馈环节 促进教和学的质量不断提高 完善反馈环节,不仅是最后的评价和反馈,而是在各个环节上的及时反馈,在过程中的及时的自我调整和适应,通过全过程不同环节的反馈和变化,达到整体上改进和创新的效果。学校在课程考试结束后,要运用教育测量学的方法分析试卷整体质量(成绩分布的正态性、试卷信度)、各试题质量(难度、区分度)、命题难易程度、试题覆盖面、试题类型适宜情况以及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单位和教师,促进教学和考试质量的不断提高。另外,教师要根据考试或平时作业、报告等考核的分析结果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和学生进行成绩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反馈和指导,使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查漏补缺,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的改进和提高。
考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成果的重要标准,是促进教和学共同提高的指挥棒,必须切实提高考试质量,充分发挥考试的作用,使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的台阶。
[1]吴绍春.学校和教师在考试方面还应该做些什么——谈美国大学如何进行课程考试[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0,8(3):69-73.
[2]魏传立.对高校考试问题的思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8(2):159-160.
[3]常丽明,袁良平.命题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15(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