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小兵
谈起蛇,人们是既熟悉,又惧怕。然而,在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中,蛇曾经是美好的象征,是受人崇拜的形象,因为它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图腾,一种原始宗教神,后被称为始祖神。
在古老的传说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伏羲氏、女娲氏都是人面蛇身,他们两神的交合便产生了人。在出土的墓室绘画中,就有人面蛇身的伏羲和女娲交合在一起的画图。另据传说,华夏祖先的轩辕氏黄帝也是人面蛇身。作为原始宗教的图腾崇拜,至今还深有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说,古代中国把蛇和社稷联系在一起,无论是狩猎,耕耘,甚至灭鼠和预报天气,都和蛇有关。于是,人们把蛇升华到国家和理性的位置——让皇帝穿上蛇飞翔的形态——龙的服装,称之为龙袍,使用黄色;而文武大臣们则穿同样的图案但颜色上必须比皇帝层次低一些,称之为蟒袍。中国的行政管理在以往的几千年中,一直使用蛇的主体包装,并且把这种包装发展成丰富而磅礴的审美意识,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一种线条最简练的冷血动物,从芸芸众生中升华出来,进入到一个大民族的图腾的神龛,这也显示了我们东方人超尘脱俗的人文精神。
对蛇的崇拜,也是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内容。在汉族也有遗存,比如崇拜“家蛇”,说“家蛇”是祖先现形,要敬拜,这在一些地区(主要是农村和山区)的老人中还时有表现。
龙是华夏先民创造的神物,是华夏民族最终的图腾。但龙是由蛇而来,龙的主体(龙颈、龙身)是蛇的形象,先有蛇,再有龙。然龙大蛇小,故人们常称蛇为“小龙”。十二生肖属相,蛇排行第六,位于龙之后。《白蛇传》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之一。白娘子、小青,虽为蛇,却很受人们喜爱、赞美,广为流传。这虽然是传说、神话,但却反映了蛇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曾经是多么的美好。
蛇作为一种爬行动物,尽管使人感到恐惧,然而它对人类还是有益的。比如有的蛇能看家护院,防盗防贼;有的蛇能当“保姆”,看护小孩等等。我国民间流传的“蛇盘娃”就是蛇当保姆,这是人们把蛇当成保护神。福建平和县三坪村,人称“蛇村”。村周围森林里长有一种黑色蛇,经常会进入“寻常百姓家”。村里男女老少都视此蛇为保佑家居平安的吉祥神物。这里的蛇不仅进屋入舍,还会上床蜷伏在人的脚旁,与人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