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流感发热最新进展※

2013-01-31 14:12:34童佳兵杨程王浩王婕琼张念志张国梁李泽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外感汤加减流感

童佳兵杨 程王 浩王婕琼张念志张国梁李泽庚*

(1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合肥230008;2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1)

中医药治疗流感发热最新进展※

童佳兵1杨 程1王 浩2王婕琼2张念志1张国梁1李泽庚2*

(1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合肥230008;2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1)

流感临床症状多为恶寒,发热或高热,头痛,肌肉酸痛,或呕吐,恶心等。在诸多症状中发热表现最为突出,并为患者所苦,常易引起一系列变证。中医药治疗流感发热有其独特的诊疗优势且能收到满意的效果,临床研究报道较多,治法常用发汗退热、清热解毒为主。提高中医学对流感的认识,加强中药复方防治流感研究,系统研究中医药治疗流感发热的文献,积极拓展研究思路,具有急迫的现实意义。

流感;发热;中医药疗法;热毒清口服液;综述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中医称之为“时行感冒”、“瘟疫”、“疫疠”。多因正气不足,卫外功能低下感受时行疫毒而发病。若毒邪较盛,壮实者亦可发病。总体看来,目前流感的西药退热疗效也有其不足之处,在治疗流感发热方面中医药有其独特优势。现将中医药治疗流感发热的近况综述如下,为中医药治疗流感积累临床经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经典方退热

现代流感与《伤寒论》中的太阳经病变类似。太阳病为外感初期,邪气在表,正盛邪实,治则以解表祛邪为主,基本治法为汗法。然而,根据受邪寒热、体质强弱及临床表现、病机特点的不同,具体治法证因有别。太阳发热有伤寒、中风之分。伤寒为外邪侵袭,卫阳被遏,邪正交争而出现发热,伴有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等症;中风为卫强营弱,卫阳浮越与外而抗邪与表,伴有恶风寒,汗出,鼻鸣干呕,脉浮缓等症。经方中常用麻黄汤、大青龙汤、桂枝汤等方,治疗效果相当显著。

伤寒之发热治以辛温发汗,方用麻黄汤。张林军[1]用麻黄汤加减治疗感冒发热2例,体温分别为39℃和38.8℃,经临证分析给予麻黄汤加减进行治疗,嘱患者如1次服后不汗出,可过2 h左右再服,令汗出则愈,但不可令如水流漓。风寒之邪侵袭太阳,卫气受其约束,难以伸展,被束缚之卫气,必求其伸展而抵抗之,则邪正交争剧烈,是以发热而脉浮紧。风寒客于机表,皮肤闭而为热。对于太阳本证伤寒证则用麻黄汤辛温发汗,宣肺平喘。汗出邪祛则热退而脉静身凉。兼有里热者可用大青龙汤。大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石膏、生姜、大枣组成,主治“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麻黄汤乃发汗竣剂,而大青龙汤又是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石膏而成,其发汗解表和清里热两法并重,大青龙汤适用于风寒表实,兼内热烦躁证,故而退热功效更加明显。叶佐荣用大青龙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高热表寒里热证126例,临床痊愈92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83%[2]。无论用麻黄汤还是大青龙汤汗出热退则既停药,严禁发汗太过引起传变。

中风发热治之以调和营卫,方多用桂枝汤化裁。风袭太阳,卫强营弱,证见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脉浮缓者。桂枝汤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发汗而不伤正、止汗而不留邪,在外有调和营卫之功、在内有调和气血之用。付远忠[3]用桂枝汤治疗外感发热风寒证100例中,治愈67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马俊梅[4]桂枝汤加减方临床应用体会中运用桂枝汤加减6剂治愈外感发热汗出患者。凡外感发热病机属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者,均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而选用桂枝汤加减。另外《伤寒论》中对于壮热口渴的阳明大热,常选用白虎汤;若对于外寒内热,邪热壅肺的寒包火证,则选用了宣肃肺气,清热化痰的麻杏石甘汤;而对于寒热往来的少阳病,则选用大、小柴胡汤加减化裁,至今依旧是中医临床治疗流感的常用方剂。

2 寒凉方退热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时行感冒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摆脱了《伤寒论》的框架。金代刘完素强调火热致病,提倡用寒凉药并创立防风通圣散治疗外感风邪。至明代,治疗流感涌现了大量著名的方剂,如《摄身众妙方》中的荆防败毒散,《伤寒六书》创柴葛解肌汤治疗感冒高热,头身疼痛。古人的经验对于近些年在流感高热不退治疗上起到指引。郝永敏[5]对59例中,男33例,女26例;年龄最小7个月,最大11岁,平均3岁。多数患儿曾用西药退热效果不佳。运用柴葛退热方治疗,痊愈37例,好转21例,无效1例。

“热者寒之”是温病的治疗原则。清初余师愚在《疫疹一得》中创立了清瘟败毒饮对疫证初起,恶寒发热,头痛如劈,具有良好的疗效。张学智[6]选择临床疑诊或确诊为SARS的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清瘟败毒饮加减10例患者经治疗,退热时间平均在(2.90±1.19)d,与文献报道单用西药退热时间在4 d以上相比较,显然使用中药可以缩短退热时间,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现象。李宝法[7]比较连花清瘟胶囊与达菲(奥司他韦)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连花清瘟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具有明确的拮抗作用,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及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与达菲(奥司他韦)相当,且价格低廉,药源充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连花清瘟胶囊既有较好的抗流感病毒的作用,又有抗菌、退热、镇痛、抗感染、止咳、化痰和调节免疫的功能,从而发挥中医药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整体治疗优势。

随着温病学渐趋成熟,叶天士《温热论》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确立了辛凉解表、透热转气、清营凉血等法则。吴鞠通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又创造性的提出了三焦辨证,其所创辛凉平剂银翘散、辛凉轻剂桑菊饮为早期治疗流感运用辛凉药物起到规范作用。甲流的爆发使得中药的运用更加广泛。王勇[8]运用银翘散加减治疗甲型H1N1流感可迅速退热,较快缓解咳嗽、咯痰、咽痛等临床症状,总有效率100%。

3 自拟方退热

由于流感发生具有季节性、流行性、区域性等的差异,医家根据自己的临证经验准确辨证、灵活用药,出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自拟退热方剂。王正林[9]运用自拟退热饮治疗小儿外感发热296例,痊愈153例,显效97例,有效3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94.59%。临床应用验证,退热饮用于小儿外感发热退热迅速稳定,热退不易反复,并对其它伴发症状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热邪过盛而导致高热,并且能损伤人体正气,因此及时退热不但能保护机体免受热邪的进一步伤害,而且有利于人体正气的恢复,由此,退热是外感热病的治疗目标之一。吴亚玲[10]在临床上采用自拟退热清解汤治疗外感热,退热作用强时间短,平均退热幅度大,对于外感高热有显著疗效,且未见不良反应。赵智龙[11]采用中医药自拟清瘟退热方治疗甲型H1N1流感,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方证对应,因而能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1997年我院在蚤休连翘汤的基础上改型制成热毒清口服液[12],该方由古方蚤休散加入连翘、射干、黄芩、大青叶、板蓝根制成口服液,以白蚤休为君,其味苦性寒,归肝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连翘为臣药,其味苦性寒,入肺、胃、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射干、黄芩、大青叶、板蓝根伍之则加强君臣药之功效。本方相互配伍,以清热解毒,退热利咽,止咳化痰。经临床对比观察,热毒清口服液治疗外感发热风热证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收效良好。本制剂具有抗病毒、抗菌、解热镇痛作用[13]。

4 讨论

综上所述,流感的发生类型从大的方面可以归纳为“伤寒论”和“温病论”两种,治疗常以发汗解表和清热解毒为指导原则,方剂种类丰富多样。中医药治疗流感发热不仅能够快速祛邪,还能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起到增强免疫的功能。

目前对抗流感病毒机理研究比较清楚的成分有两类:一类是多酚类物质,证明其可以抑制流感病毒的蛋白质合成和RNA合成,并能抑制流感病毒的吸附;另一类是黄酮类物质,证明其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唾液酸酶的活性和膜融合。“点对点”的研究思路也彰显出较大局限性,易导致实验研究与临床用药脱节。

相比西药抗流感病毒药物,中药组方有多靶点性、整体调节性治疗的特点,不仅能退热消炎抗病毒,而且有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比较单一抗病毒药物治疗流感,中药组方退热消炎、减轻上呼吸道症状更具优势,因此有理由认为,中医药治疗流感发热有其独特的诊疗优势且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所以说中药对治疗流感退热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

[1]张林军.麻黄汤加减治疗感冒发热2则[J].河北中医,2004,(7):17.

[2]叶佐荣,宋小青.大青龙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高热表寒里热证126例[J].福建中医药,2010,(2):16.

[3]付远忠,林如平,郑萍,等.桂枝汤治疗外感发热风寒证100例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00,(3):23.

[4]马俊梅,廖章慧.桂枝汤加减方临床应用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7):32.

[5]郝永敏.柴葛退热方治疗小儿感冒发热[J].山东中医杂志,2004,(5):37.

[6]张学智,于岩岩,万华.清瘟败毒饮加减对临床疑诊或确诊SARS患者的退热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3,(3):29.

[7]李宝法,张长青,付敏.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甲型H1N1流感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9,(23):54.

[8]王勇,左华,李发荣.银翘散加减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0,(4):45.

[9]王正林.自拟退热饮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J].实用医药杂志,2008,(10):38.

[10]吴亚玲,高嗣惠,贾长海.自拟退热清解汤治疗外感高热83例临床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05,(3):33.

[11]赵智龙,刘怀跃,王玉珍.自拟清瘟退热方治疗甲型H1N1流感30例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0,(4):47.

[12]周大勇,张宗铭,韩宁林,等.热毒清口服液治疗外感高热(风热证)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8,(7):54.

[13]李雪苓,陈双萍,张宗铭.热毒清口服液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5,(9):56.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1.105

1672-2779(2013)-01-0152-02

张文娟

2012-11-24)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NO:2012ZX10004301-609];安徽中医学院临床研究基金项目[NO:2010LC-027A]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外感汤加减流感
靖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临证心得
基层中医药(2022年8期)2022-11-17 08:42:34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冬春流感高发 加强防治最重要
秋季谨防牛流感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15
桑菊饮治猪外感咳嗽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56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41
白虎消痤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47例
西部中医药(2014年6期)2014-03-11 16:07:44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
猪流感病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