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治疗中风急性期心悟

2013-01-31 14:12:34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中风病甘露醇内服

陈 峰

(湖北省嘉鱼县中医院,嘉鱼 437200)

大黄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中药,被称为中药“四大金刚”之一。美国学者诺尔曼·泰勒在《改变世界的植物》一书中,将大黄列为有全球影响的十几种传统药物之一,特别是在治疗现代疑难病症方面,大黄显示了非凡功能。大黄活血、降脂的作用,生大黄抗凝和活血的双重作用,对心脑血管病 (CVD)的治疗尤为人们所关注。

大黄自古以来用作“破瘀活血、攻下泻热”的主药,认为有“推陈致新之力,夺关斩将之能”。大黄为攻下之剂,其性味苦寒,具有攻下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利胆退黄之功,为人们所熟知。因其攻下力峻,一般人处方慎之又慎,病人闻之更是惊恐万分,然药适其症而用之,严谨配伍,中病即止,则功效显然。现将临床运用大黄为主药配方内服、保留灌肠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体会介绍如下。

1 中风概述

中风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㖞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虽病机复杂,但不外虚、火、风、痰、气、血六端,其中以肝肾阴虚为其根本,属本虚标实之危候;根据病情之轻重缓急,又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差别。脑为元神之腑,脑气与脏腑之气相通,脏腑功能紊乱而突发脑中风,尤其是急性出血者,元神最易为风火痰瘀所犯,致气血逆乱,失于升降,而致腑气不通,诸症难解。《本经》谓大黄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汤液本草》亦云其为“阴中之阴药也,泄满,推陈致新,去陈垢而安五脏”。九窍通利,则清阳出上窍而上达于脑。此际若果断投之,则腑气得通,升降得调,气血得和,脑压得降,血肿得消,诸症迅速缓解。正所谓“急则治其标”,当清化痰热,活血通络之法治之。

2 治疗

2.1西医治疗原则急性期治疗原则:保持安静,给O2,防止继续出血;积极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正确规律运用脱水药。调整血压,改善脑血循环,抢救“半暗带”。加强护理,预防感染,防治并发症。

2.2中药治疗

2.2.1中药内服大黄、天南星、法半夏、陈皮、丹参、当归、全瓜蒌、石菖蒲、赤白芍等。浓煎,日服2次,每次150~200ml,日1剂,7~10天为1疗程。昏迷者可鼻饲。

2.2.2中药保留灌肠大黄、芒硝、枳壳、川朴煎取汁250ml,待稍凉后,行保留灌肠。日1次或隔日1次,15天为1疗程。

2.3典型病例游某某,男,47岁,某村书记,平素有烟酒嗜好。患者因突发昏倒,左半身不遂半小时入院。入院时患者神清,精神差,左半身活动不利。查体:BP:150/100mmHg.左上、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不高,腱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经CT扫描提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

遂给予甘露醇注射液125ml每6小时1次静滴,以及抗感染、营养脑细胞、调节水电解质平衡治疗。

至第3天患者出现尿少现象,于是院内会诊、讨论,认为:患者因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即停用甘露醇,给予多巴胺静滴,速尿大剂量静注;同时用上方合五参散加减内服;行中药保留灌肠日1次。20天后行康复治疗,45天后病愈出院。

3 讨论

我县地处江南,多居潮湿之处,加之人们喜食辛辣、炙煿、醇厚之品,湿热交蒸,酿湿生痰,痰湿内窜,阻滞筋脉,故而至中风病发生。中风病发病急骤来势凶猛,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且发病年龄多为40~60岁之间,给家庭和社会经济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在其急诊抢救上,广泛引起社会关注。

“急则治其标”。大黄具有泻热导滞的作用,通过内服、灌肠使湿热痰浊之邪大便而去,从根本上祛除致病之邪毒。大黄通便祛湿浊,使腑气通畅,水道通调,从现代医学观念来看,具有一定的脱水药功能,可降低颅内压,抢救“半暗带”,从而及时有效控制病情,解善症状,缩短病程,提高病愈率。

“祛瘀生新”。大黄具有活血祛瘀之功,有效改善血液循环,改变血液粘稠度,增加病变区的血氧供应。“瘀血不祛,新血不生”,大黄与其它活血祛瘀药同用,使“中风囊”之离经之血有效吸收,重建循环,更好营养神经,有效恢复神经系症状。

肠道表面积大,血管丰富,有利于药物吸收,同时可解决一些昏迷、上消化道出血不能进食的病人的用药。中风病病人卧床时间久,肠道蠕动差,导致湿热之邪内结,通过保留灌肠,可达到内服药之功效,亦可加强祛邪通腑,活血祛瘀之功。

现代医学研究,大黄内服可治疗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及脑膜炎等,减轻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而引起的头痛、呕吐、烦燥、昏迷等症状。一则因大黄的泻下作用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脑水肿及消除症状;二则大黄可通腑导滞,通利血脉,祛除瘀血;三则生大黄止血不留瘀,兼能活血。中风之病,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只要伴有便秘症状,即可服之,且疗效满意,无毒副作用。脑溢血伴大便秘结甚至昏迷不省人事者,可用大黄粉30g,加温开水150ml,混合保留灌肠,每日1次,连用3次。可使大便通畅、血压下降,又有止血的作用,能缓解病情减少合并症。

大黄具有降血压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从而改变血液粘稠度,增加组织的血液灌流量,改善血液循环,可有效控制和预防中风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大黄具有泻热导滞、活血祛瘀之功,在中风病治疗中,通过内服、保留灌肠有良好作用。随着现代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广泛推广,剂型改革的研究,大黄在中风病的治疗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于急重病的抢救治疗前景可观。

猜你喜欢
中风病甘露醇内服
内伤内服
肢伤一方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早期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观察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机制探讨
内服外敷防疫情
基层中医药(2020年6期)2020-09-11 06:35:18
冬虫夏草甘露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食药用菌(2016年6期)2016-03-01 03:24:27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
中国药业(2014年24期)2014-05-26 09:00:09
加热包加热结晶甘露醇的妙用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中医研究(2014年12期)2014-03-11 20:29:58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
中医研究(2014年5期)2014-03-11 20:28:48
中风病机及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