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淑贞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平顶山 467000)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常因意识障碍或呼吸中枢功能障碍引起呼吸抑制,致咳嗽反射减弱或丧失,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排出,因此呼吸道护理是重度颅脑损伤治疗过程中的关键[1]。呼吸道的护理是关系到患者愈后及康复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79例实施全面护理,效果满意。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79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9例,女30例,年龄24~7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6例,高处坠落伤30例,其它3例。均为明确诊断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41例,气管插管38例。
1.2 方法
1.2.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观察患者意识、口唇、肢端颜色及SpO2的变化,意识的变化可直接反映病情的好坏,口唇、肢端颜色以及SpO2可判断出低氧的程度;观察患者胸廓起伏、节律,判断有无呼吸、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协调;听诊双肺呼吸音的变化;用药准确及时,并观察用药后反应,保持口鼻腔清洁。插管后的患者口腔失去正常的咀嚼运动,口干、异味加重,且口腔插管者有牙垫填塞固定,不利口腔清洁,易发生口腔感染。应每日更换牙垫,做口腔护理每日3次,用双氧水加生理盐水等冲洗,清洗时严防气管插管滑出;用温水棉签擦洗鼻腔,湿润鼻黏膜,保持清洁;石蜡油涂于口唇及鼻腔保护黏膜;固定好气管插管,随时注意插管位置变化,防止脱出或进深。
1.2.2 湿化气道 呼吸机管道是细菌容易寄居的重要部位,严格无菌操作是关键。呼吸机管道24h更换1次,使用时呼吸机管道保持两头高、中间低,避免冷凝水反流入气道及机器。建立人工气道后吸入的气体没有经上呼吸道加温加湿,使呼吸道黏膜干燥,呼吸道分泌物因湿化不足而易干结,致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从而形成气道阻塞,加重肺部感染。需定时湿化气道,可采取气管内交替滴入100ml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U与100ml生理盐水加a-糜蛋白酶4000U,成人每次5~10ml,在吸气时滴入,每小时1次。上呼吸机的患者可利用雾化装置加强湿化,气管插管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器增加气道湿度。
1.2.3 及时吸痰及排痰 当听到患者呼吸道有痰鸣音时,应及时吸痰;当呼吸机出现气道高压报警时,或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突然降至94%以下时,应立即检查痰液是否阻塞气道,并立即吸痰。另外,定时翻身拍背、叩击胸部促进痰液排出。吸痰管直径要小于套管内径的1/2,吸痰前后要高浓度给氧1~2分钟,以策安全。使用呼吸机者可以给予纯氧,吸氧者可提高氧流量,每分钟10L以上吸3min,吸痰负压<53.3kPa[2]。吸痰要彻底,更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先吸尽气管内的痰液后,再进行咽部、口腔和鼻腔内的吸痰,要注意气管套管的吸痰管与口腔、鼻腔吸痰管不能共用,以免将细菌带入气管内。吸痰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气管黏膜和引起剧烈的咳嗽。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0~15秒,以免发生缺氧,吸痰管用1次就要更换,有条件者最好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1.2.4 呼吸的监测 监护早期颅脑外伤患者病情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是临床监测内容之一。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浅快或浅慢,预后往往不良,其原因可能为患者呼吸浅快时,无效通气增加,体内CO2潴留,导致脑血管扩张,在原颅内高压的基础上病情加重,呼吸中枢严重受损。呼吸时若伴随痰鸣音,与患者不能自主排痰,气道清理无效,以及消化道内容物反流至会厌部有关。及时给予保持气道通畅的护理措施,包括雾化吸入、翻身、拍背、吸痰等常规胸部理疗,促进痰液排出,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本组79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经有效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死亡3例,死因为非呼吸道因素。给予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及时的呼吸道护理,为抢救成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患者救治成功率。
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患者头部所造成的伤害,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鼻腔分泌物、脑脊液、呕吐物易误吸入呼吸道,加之脑损伤后并发神经性肺水肿,表现为呼吸急促,大量泡沫性血性痰液;脑外伤常合并颌面外伤、胸部外伤致肺挫伤等影响呼吸;最终造成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症等导致病情加重[3]。由于颅脑外伤患者伤情重、病情变化快,除了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外,保持呼吸道通畅在重度颅脑损伤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李有莲,郭楼英.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护理相关因素的监测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2):141.
[2]刘新颖.呼吸机和其临床治疗护理要点[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9):196.
[3]壬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杜,2005: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