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学丽 郭超峰
(1广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处计划科,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 530023)
创新是人类永恒的活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艰巨任务。创新能力是未来人们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中医护理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创新精神的中医护理人才,已成为中医院校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1.1教学管理体制过于统一在教学管理上,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注重统一,而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却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学生管理上,以学校为本位,将学生视为单纯受控的对象,采用单纯的行政手段来实施管理的价值取向十分明显。
1.2课程设置不合理如专业选择缺乏自由,不能因材施教,不利于发挥特长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基础课不够广泛和深入;必修课太多,选修课太少,选课自由度不够;课程太多,课程负担太重,使大部分学生的精力只能应付规定的课程,没有时间思考与创新相关的问题。
1.3实践环节缺乏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护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能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进而更新理论,是对护理创新人才的起码要求[2]。但目前学生普遍参加实践活动的条件,缺乏进行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和时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能学以致用。
2.1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医护理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经过几千年漫长的医学实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这个宝库不断有新的发展、新的认识。只有重视继承,才能将中医护理学的传统理论传承下来,为发展和创新奠定基础;创新是中医护理学继续发展的需要,是中医护理学新理论、新观点的产生之源,也是中医护理学的生命之源。
没有继承,中医护理学的传统理论将得不到延续,也就无从谈创新发展。没有创新,则中医护理学的传统理论就得不到更新和发展,自然就会变成僵死的东西,因而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关系到中医护理学前途的重要工程。
2.2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3]。大学期间,护理人才的培养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①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做到脑、眼、手等的灵活协调配合;②科学思维能力,能够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辩证思维、设计研究方案;③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理念、勇气和能力;④自学能力,不仅乐于学习,更善于学习,而且乐学不疲[2]。
2.3坚持中医护理学的特点和特色中医药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仍在人类的医疗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由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和优势所决定的。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中医护理学以人体为研究的对象,在认识论上从整体观念出发,在医疗目的上用动态观念,在护理方法的选择上辨证施护观念,在学科内容的发展上采用兼容观念,广泛吸取现代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在不断继承与发扬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吸收和借鉴现代护理理论和技术,使中西医护理有机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护理模式的道路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3.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意识传统的高等医学教育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学生只是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忽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作为衡量医学生质量的标准,而忽视他们运用所掌握知识创造了什么。结果培养的学生思路狭窄,没有个性与创造力[4]。因此,必须彻底转变传统的医学教育观念,实施创新教育[5]。
3.2加强中医护理临床技能的培养临床教学基地是培养中医护理学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要引导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在临床带教中,教师在强调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通过临床带教使中医护理本科生不仅具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操作及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综合能力[6],还应具有良好的中医护理理念和中医护理操作技能,以及临床辨证施护的能力。只有在具有良好中医护理临床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通过深入研究来解决问题[7]。
3.3重视科研意识培养和科研能力训练中医护理专业本科生是我国护理队伍中的高层次人才,是未来中医护理科学发展的主力军。有效地寻求和利用科研成果,参与护理科研和独立、持续地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新知识来丰富自己并促进本专业的发展,是中医护理本科学生应达到的目标[7]。经过文献查询、标书撰写、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和论文答辩等科研工作的基本过程,其科研能力和实验技能等将得到很好的训练,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素质也得到了极好的锻炼和培养。
3.4采用情景式PBL教学模式情景式PBL教学法是一项集过程和结果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成果展示是实现教学目标、决策课堂教学效果的核心。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成果展示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案例自行布置场景,编排情节展示给大家,并且各组进行比试、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护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护生沟通能力的提高[8]。
中医护理学作为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已逐渐成熟与发展,中医护理学的整体护理观、辨证施护观和在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逐渐为国内和国际医学界所理解、重视、研究并采用。对中医护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护理队伍的知识层次和人员素质、迎接社会发展对护理的挑战的需要。
[1]韩燕.谈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J].中医教育,2000,19(2):18.
[2]裴莲花,李明今,李彩福,等.护理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9,(3):139-140.
[3]胡恩华.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01,(2):58-60.
[4]冯慧卿,韩清民.中医骨伤科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6):417-419.
[5]金瑛.高等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4(6):50-54.
[6]杨明.中医院校护理本科生核心能力的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10):32-34.
[7]韦衡秋.医护理本科实习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4):144-145.
[8]张丽君,刘霞,黄秋慧,等.情景式PBL教学法在《老年护理》教学中的运用[J].医学信息,2010,23(11):4159-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