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乐霞 李正伟
(山东省昌乐县中医院,昌乐 262400)
由真菌感染所造成的疾病在临床上俗称“真菌病”,念珠菌病和皮肤癣菌病是真菌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病种,其主要是因为人体正常菌群的真菌导致。感染主要包括:皮下组织感染、表面感染、皮肤感染、深部感染、条件性感染等多个方面[1]。现对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我院经临床和微生物学检查证实为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19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9例,均为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我院经临床和微生物学检查证实为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62岁。
1.2 诊断标准 院内感染:主要是指患者在住院前未出现感染,而在住院治疗后出现的感染,也包括在医院内已被感染,但在出院之后才发病的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符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下列三种实验室结果阳性之一的患者:①镜检观察到存在大量菌丝和孢子,经过培养分析后确定是相同的菌种;②脑脊液、血液标本一次阳性;③手术检查表明,不属于单纯性浅部真菌病。
1.3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1.4 治疗药物与转归 在治疗真菌感染疾病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如:感染部位、感染菌种、病情程度等,而选择的药物主要有: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等。19例患者中,11例选择了单一的抗真菌药,其他患者采取2~3种治疗,持续时间最短l0d,最长6个月,仅有3例患者实施真菌药敏检查。
2.1 院内真菌感染的基础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5例,神经系统疾病4例,血液系统疾病2例,泌尿系统疾病1例,心血管系统疾病2例,消化系统疾病2例,其他病例3例。
2.2 院内真菌感染的易感原因 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的基础疾病。9例年龄>65岁,住院时间在30d以上;4例是抗生素2联以上且用药持续时间在14d以上;3例是留置导尿感染,3例是化疗或放疗的患者,上述指标均为导致院内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
本组资料的患者都存在基础疾病,且病症关系到了患者身体的不同系统及器官。临床观察显示,年龄在65岁以上的患者,若住院天数在30d以上,其发病率明显上升。这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免疫力下降、器官功能减弱,导致真菌感染。此外,受到医源性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患者身体出现感染,如:气管插管、导尿、介入、化疗、放疗等。患者过多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会造成机体抵抗炎性反应的能力下降,吞噬细胞作用减轻,淋巴细胞作用减小,造成机体组织抗原抗体的能力变弱,从而引起真菌感染[2]。
真菌感染导致的病种主要有:①呼吸系统疾病:此次19例患者,肺部基础疾病达26.3%(5/19),白念珠菌感染在肺部真菌感染中极为普遍。因血清蛋白减少,使得患者的感染次数增加,肺功能受损,且呼吸系统抵抗力不断减弱。而抗生素盲目运用造成菌群失调,使得感染扩散变快;②血液系统疾病:对白血病真菌感染的患者而言,肺部功能受损极为常见。在肺部X线或CT检查下可观察到云雾状、多发结节状影,存在“半月征”阴影时则有助于曲霉菌的辨别。而白细胞较少的患者在发热开始时,常常都表现为细菌感染;深部真菌病主要表现为白念珠菌、曲霉菌等两种感染,受曲霉菌感染的患者直接痰涂片后出现大量分隔菌丝。预防性口服氟康唑能够抑制念珠菌感染,而氟康唑运用于曲霉菌感染没有效果,这就需要患者住院后需及时接受真菌学检查,并做药敏试验,以采取适当、适量的抗真菌药。在使用针对性的抗真菌药物过程中,还应该对原发病患者加强多方面的预后工作,以加快病情恢复;③重症监护患者:经对病情严重的患者研究统计后发现,白念珠菌依旧是其深部真菌感染最普遍的形式,而导致真菌感染的原因也是多个方面的,如:患者身体机能、医生治疗水平、医院治疗技术、ICU环境等。此外,温暖、潮湿等条件也会造成真菌繁殖速度加快。
目前的抗真菌治疗仍未达到满意的疗效,研究者仍在不断探索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及其他治疗措施。实验证明,中药中黄连、黄柏、大黄、大蒜等均能有效抑制真菌孢子和菌丝的生长。另外,本病因医源性引起免疫功能低下也给中医中药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在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力方面已有很多中药,诸如黄芪、黄连等这些中药不仅能抗霉菌而且能改善免疫功能的双重药效是西药无法比拟的[3]。
[1]任南,文细毛,徐秀,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院内真菌感染监测及临床意义[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6):549.
[2]吴安华,仟南,文细毛,等.159所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与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1):12.
[3]张立山,武维屏.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法概要[A]//朱元玉,陈文彬.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