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德亚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自贡643000)
中医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治疗中的优势
车德亚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自贡64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药疗法;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缓解期的治疗长期以来国内外多沿用使用抗菌、消炎、解痉、祛痰、强心、利尿、改善肺通气功能、控制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等综合性疗法,对降低COPD、肺心病的死亡率确实起了重要作用。但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黄嘌呤类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带来不少副作用,如出现细菌耐药、消化道出血、条件致病菌感染、电解质紊乱等,也成为COPD病死率高的因素之一。COPD病死率高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西医往往忽视缓解期的治疗、重治轻防、缺乏有效的缓解期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COPD的优势在缓解期,急性期也可辅助西医综合治疗取得更显著的疗效。结合现有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COPD中医属于“肺胀”范畴,系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肺气壅滞,气道不畅,胸膺涨满不能宣降的一类疾病。其以久病肺虚为主要病因,痰浊、水饮、血瘀互为影响阻碍肺气为基本病机,又常因外邪引发而致肺气壅滞不畅,不能敛降[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中的清热化痰、活血化瘀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解痉、镇咳、祛痰作用,且副作用较西药明显减少。研究表明三子养亲汤对非特异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其中的紫苏子、白芥子均有明显的祛痰、平喘作用,莱菔子有镇咳作用。陈艳波[3]等研究发现,痰热清注射液可能通过影响气道肿瘤坏死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 TNF-R55)水平而发挥其拮抗气道炎症的作用。二陈汤中的清半夏具有镇咳祛痰作用,其镇咳作用与可待因1mg/kg相似;陈皮有刺激性祛痰作用,使痰液易咳出,且陈皮的醇提取物对豚鼠离体气管有松弛作用;甘草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药理研究还表明,甘草具有杀菌抗炎作用,陈皮有一定的杀菌和抗病毒的能力;桃仁具有祛瘀血、抗炎、抗过敏作用,且其所含有的杏仁苷有镇咳作用;丹参的提取物丹参酮具有抗炎和抗内毒素作用,并具有与阿托品相似的M-胆碱能受体阻断的作用,对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一定的作用[4-5]。
中医认为肺胀的病机在本虚的基础上,痰浊与瘀血交阻,是其主要特点。肺虚、痰饮、瘀血三者互相影响,贯穿于肺胀之始终[1]。治疗上应当三方面兼顾,故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为基本疗法。李海美[6]等在常规治疗COPD的基础上加服银杏叶片80mg,每天3次。治疗3个月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平均肺动脉压、肺功能有明显改善,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表明银杏叶片可降低COPD患者肺动脉压,改善肺通气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林琳[7]等将60例证属肾阳虚型伴有肺动脉高压升高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加昧己椒苈黄汤治疗组和硝苯地平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结果显示加昧己椒苈黄汤治疗COPD肺动脉高压具有良好的效果,其作用优于硝苯地平。王胜[8]等以益肺健脾方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观察其治疗前后痰液炎症细胞、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并与20名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提示益肺健脾方可减轻COPD患者气道炎症反应、改善营养状况。朱渊红等以益气健脾方夏治2号冲剂治疗气虚痰湿型COPD缓解期患者,发现其能够升高血清瘦素及生长激素,降低TNF-α,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治疗3个月后患者体重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部臂围(MAC)均有所增加[9]。王翼洲[10]等以固本咳喘胶囊治疗COPD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在3月和6月的随访期内,治疗组患者免疫功能改善,肺通气功能明显提高,且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和感染的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洪敏俐[11]等用愈肺宁治疗COPD患者,服药疗程半年,随访1年,结果显示愈肺宁不仅可以减轻COPD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还可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减少急性发作次数。
COPD患者多消瘦、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使肺部感染反复发生,不易控制。中医认为肺虚日久,子盗母气,脾失健运,导致肺脾气虚。脾为先天之本,治疗COPD患者当始终固护脾胃,当以益气健脾为法。研究显示,四君子汤能提高正常动物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脾虚动物胃主细胞内酶颗粒含量,增强胃肠蠕动功能,升高血清D-木糖,促进肠上皮细胞微绒毛生长[12];王胜[13,14]等以益肺健脾方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观察其治疗前后痰液炎症细胞、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并与20名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提示益肺健脾方可减轻COPD患者气道炎症反应、改善营养状况。
COPD稳定期患者多为年老体弱者,机体免疫调节能力下降,对气温变化极为敏感,易感风寒继发感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或急性发作,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因此,COPD稳定期的治疗应注重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和肺局部防御功能,重视病势截断与扭转的重要性,防止疾病反复发作,提高防治效果。刘建[16]等以益宗气、宣肺气治其本,涤痰逐瘀通络治其标为原则,自拟陀罗参灵益肺胶囊(西洋参、黄芪、淫羊藿、灵芝、洋金花、水蛭、地龙、远志、生甘草),长期规律性治疗COPD稳定期收效良好。李艳[17]等采用固本平喘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5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王翼洲[18]等以固本咳喘胶囊治疗COPD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在3月和6月的随访期内,治疗组患者免疫功能改善,肺通气功能明显提高,且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和感染的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中医药治疗COPD至今已开展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按摩、针灸(包括针刺、穴位埋藏、穴位注射、穴位敷贴、温针、埋针)等。给药途径除了口服,还有穴位注射给药、穴位敷贴、雾化吸入及灌肠给药等。多手段治疗、多途径给药,不仅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选择,还能提高临床疗效。李风森[19]等将64名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支气管扩张剂、抗感染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经皮穴位给药,结果发现穴位敷贴能调节血清炎性介质TNF-α,IL-2水平,提高西药常规治疗疗效。另有研究显示,对COPD急性期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法(大椎、巨喘等11个穴位)比单纯西医治疗能更明显改善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等症状[20]。
COPD稳定期为本虚标实之证,痰饮、瘀血贯穿整个发病过程,相互影响,难以根治。中医药治疗COPD具有很多优势,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整体调理,标本兼治,可以在缓解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病情的复发与加重,从而延缓并阻止病情的发展。要充分发挥中医“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的长处,在缓解期注重中医扶正治本的特长,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多种手段、多种途径联合使用,全面调节机体的全身状况和免疫力,这样才能更有效控制病情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1]车德亚,陈新.论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肺胀[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4):219-220.
[2]宋爱英,张士友,刘建秋,等.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基础与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1995,(3):25.
[3]陈艳波,王华,刘华,等.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7):620.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15-520,886-891,500.
[5]魏赞美.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33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7):402.
[6]李海美,张华茹.银杏叶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146.
[7]林琳,方泓.加味己椒苈黄汤治疗COPD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6):24.
[8]王胜,季红燕,张念志,等.益肺健脾中药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营养状况[J].中国临床康复,2005,31(9):141.
[9]朱渊红,王新华,朱奕豪,等.益气健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状态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8):759.
[10]王翼洲,张琳,武慧.固本咳喘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急性加重干预效应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8):847.
[11]洪敏俐,陈文喜,蔡少杭,等.愈肺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干预作用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2):92.
[12]彭成.四君子汤对消化、运动、吸收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5):6.
[13]王胜,季红燕,张念志,等.益肺健脾方对炎症细胞计数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液IL-8、TNF-α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11.
[14]王胜,季红燕,张念志,等.益肺健脾中药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营养状况[J].中国临床康复,2005,31(9):141.
[15]朱渊红,王新华,朱奕豪,等.益气健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状态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8):759.
[16]刘健,刘忠义.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浅析[J].河北中医,2011,(33):224.
[17]李艳.中医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5):182-183.
[18]王翼洲,张琳,武慧.固本咳喘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急性加重干预效应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8):847.
[19]李风森,王玲,杨卫江,等.中药穴位敷贴结合西药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TNF-a和IL-2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8):38.
[20]刘素蓉,周颖,陈云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期排痰的穴位按摩疗效[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5):588.
中医简史——远古时代(公元前2200年)
《黄帝内经》
在战国时代,中国处于七国诸侯分割的情况。约于此时,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开始应用于疾病成因方面,更被发扬到作为学校教材并记载在文献中。阴阳学说一直未能确定是源自那里及什么时期。
《内经》虽称是皇帝所写,其实是由数位作者经过长时间汇集而成的作品,它反映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是由《素问》及《灵枢》两书合成,《素问》于春秋战国未期完成,而《灵枢》成书于公元2年,又在汉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5年)修改。《内经》是中国医学理论的基础,内容非常广泛,除了医学,亦阐述道德、哲学及宗教。其主题渗透、贯穿道家思想、阴阳学说及五行学说各方面。
在1973-1974年,长沙马王堆墓穴出土了一批医学文献,属于公元前168年以前的文物,其中有一本叫《五十二病方》,详细记录了52种疾病及52种方剂,是中国最早的中药学参考文献。虽然如此,《内经》仍是最广泛参考的文献之一,现今许多学者仍以《内经》的丰富内容为启迪。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6.117
1672-2779(2013)-06-0164-02
��张文娟
201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