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群协同创新路径探讨—以扬州职业大学国土资源与地理信息专业群为例

2013-01-31 13:38王海玫
中国地质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实训

王 丹,王海玫,蒋 然

1.扬州职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2.扬州职业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2011 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院校重新审视协同创新问题,不仅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更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困扰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问题,服务地方经济,助推区域发展。

一、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协同创新上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特别将协同创新作为校企合作重要方面,探索出校企联盟、职教集团等多种形式。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校企创新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成效。然而在协同创新持续深入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些校企合作平台往往流于形式,协同创新层次低,呈现为偶发性的点状活动,未能在面上广泛铺开,制约了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这一问题不仅仅源于校企之间,高职院校内部利益分配不均也是重要原因。

1.校内单位不协同

高职院校内部创新活动往往以教研室、系部为基本单位,教研室、系部以教师专业为分类基本依据,如国土教研室教师专业背景一般为单一的国土资源管理,测绘教研室往往为测绘工程。这种基于学科的人员分类严重制约了校企协同创新,以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该项目既需要国土资源专业规划设计的优势,又需要测绘专业勘察成图的优势,有时还需要工程造价专业教师的参与,这些人员分布在不同的教研室、系部,在没有绝对权威人物的情况下,难以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许多创新决策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创新过程举步维艰。

2.科研资源不协同

任何创新活动,都离不开科研资源,特别是仪器设备等硬件资源。在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的过程中,双方之所以停留于契约式合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资产融合。资产没有融合,必然导致目标与最终利益分配的分歧,科研资源的共享就存在诸多障碍。这种障碍不仅存在于校企之间,也存在与学校内部,目前,不少高校科研资源往往由系部实际管理,系部事实上对科研资源拥有准产权,这种准产权的存在使系部之间资源无法共通,资源不足与过剩共存现象时有发生,带来了科研资源极大浪费。

3.校企利益不协同

在协同创新过程中,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校内单位、教师三者利益是存在分歧的。企业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利润,校内单位创新的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和学校的社会竞争力,而教师参与创新则主要是职称导向使然。因此,三者在创新过程中投入的精力、财力、物力有所差别的,这种差别产生的原因在于不同目的下综合社会回报率不一致。以某科研成果为例,企业要求成果长久保密,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而教师则往往希望成果以论文或科研奖励形式公开,得到学校与社会的认可。而教师创新团队内部还存在团队带头人与普通教师在是否获益,获益多少的矛盾。

二、专业群应成为校企协同创新基本单元的原因

高职教育创新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偏重于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技术问题,重点关注工艺革新、工作流程优化和设备的改进改造,其创新成果的实用性很强,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1]。因此,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活动组织应围绕行业、企业进行,打破教研室、系部界限,以专业群为基本活动单元。

1.专业群内部各专业服务对象大体一致

专业群是专业的集聚,这种集聚之所以能够形成归根结底在于其技术基础的一致性。以我院国土资源与地理信息专业群为例,该专业群有四个专业组成:国土资源管理、工程测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四个专业之所以能够集聚成群,在于其有着三个共同的底层技术基础:数字测图技术、摄影测量技术、地图制图技术。这个共同的底层技术基础决定了其共同的研究对象:空间,也决定了其共同的服务对象:国土资源行业。这种研究对象和服务对象高度一致性使得协同创新活动能够有效进行。

2.研究手段和方向的差异性

专业群之所以成群除了一致性之外,还在于其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研究手段和方向的差异性,正是这种差异性使在同一技术领域内的问题各专业能够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以国土资源与地理信息专业群为例,同样是研究空间现象,工程测量技术和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侧重于空间数据的获取,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制图侧重于空间数据的加工及存储,而国土资源管理则侧重利用技术、经济、行政手段调控人类对空间资源的利用,并最终实现空间资源优化;同样是获取空间数据,工程测量技术侧重使用传统手段,而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则侧重使用航测与遥感手段,因此两者采集空间数据的精度、速度均有较大差别,应用条件不一致。

1.2.5 Transwell迁移实验 本实验使用Conning Transwell小室,以下为单个细胞株的单次实验。在Transwell小室的上室中每孔加入150 μl细胞数量约为1.2×105个/毫升的转染后细胞悬液(无血清培养基),选取6个小室为silence,6个小室为NC,下室加入500 μl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以接种时间为0 h,第24 h取出小室插件,用棉签轻轻擦去Transwell小室内侧面细胞,4%多聚甲醛固定10 min后,结晶紫染色拍照。

3.行政管理因素

在高职院校学术带头人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专业群要实现协同创新,协同管理是前提。统一的行政管理因素可以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机拆分与重组,通过行政化的快速拆分与重组适应不同单位、不同项目对各类资源的个性化需求。以国土资源与地理信息专业群为例,群内各专业都源于原扬州农业学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各专业基本都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抽调人员创建,学院升格后,各专业同归于资源科学系,这种长期的行政渊源,使得资源整合较为顺畅,协同创新有着可靠的行政保障。

三、专业群校企协同创新路径探讨

1.协同创新对象选择以中小、小微企业为主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创新传承、面向行业产业、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其中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强调“与大型骨干企业的强强联合,成为支撑我国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和转移的重要基地”。这种诠释主要是针对普通高等院校,普通高等院校的协同创新主要是从国家战略出发,解决行业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尚处于起步阶段,人力、财力、物力都比较匮乏,但这不代表高职院校在协同创新中可以无所作为。

据测算,我国目前50% 以上的GDP、60% 以上的工业生产总值、70% 左右的工业新增产值、近60% 的销售收入和出口额、税收的40% 以上和75%的就业岗位均来自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是中国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生力军[2]。从国际来看,由创新型中小企业为经济主体的新产业区是近三十年来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如美国的硅谷,意大利西北部的新产业区,德国的巴登符腾堡州,因此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对于我国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有重大意义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这种弱势地位使中小企业有着天然的创新冲动,然而由于资金、设备特别是人才因素,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薄弱。高职院校在协同创新方面可以选择与普通高校错位发展,以工艺改进,技术推广,设备租赁为突破口,帮助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以国土资源与地理信息专业群为例,近年来,扬州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异常迅速,产生了如易图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慧宇诚房地产土地评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中小型成长企业。随着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逐渐拓展,其业务范围也不断扩大,技术、人才不确定性也在增加,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而中小企业很难在市场上招聘到高层次人才。国土资源与地理信息专业群组成了跨专业的顾问团队,帮助如江苏慧宇诚房地产土地评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实现了从单一的房地产土地评估公司转为集房地产土地评估、土地规划设计、工程测量为一体的综合型地理信息服务公司,推动了这些企业的产业升级和业务拓展。下一步,专业群还将进一步扩大服务面向,与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实现合作,吸引更多的地理信息公司落户扬州,实现地理信息产业的区域集聚效应。

2.构建面向区域相关产业的分类创新平台

不同的中小企业其对于协同创新的阶段与需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是否能够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构建分类创新平台也是决定协同创新是否可持续的重要因素。

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资金、技术瓶颈较为突出,因此协同创新主要体现在专业群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训以及设备资源的共享;经历创业初期后,企业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需求较为突出,因此协同创新体现在培养适应企业技术的创新性专业人才;而企业进入成熟期后,为突破市场瓶颈,创新需求尤为强烈,因此与企业联合研发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以国土资源与地理信息产业群为例,易图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处于企业的快速扩张后期,其技术瓶颈、人员瓶颈都较为突出,专业群针对企业这一特点,打造了江苏地理信息工程中心和江苏易图学院两个创新平台,前者主要采用企业工作站形式,将教师融入企业研发团队,院校对相关教师在职称评定、年终考核方面给予倾斜政策;而后者则主要将企业的低端产品落户省国土勘测规划实训基地,由企业人员给予指导,让学生得到真实生产情境的锻炼,提升其成本意识和质量意识。

3.探索多种途径的资产融合模式

资产融合是校企融合的难点,很多校企合作之所以没有深入,其关键在于没有探索出一条资产融合的有效途径。将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结合点。可由政府出资成立教育资产投资公司,负责学院大型实训设备采购,该公司为保本微利型企业,专职从事实训设备投资活动,拥有实训设备的所有权。

实训设备由教育投资公司授权高职院校运营。实训设备分为两类使用目的:职业院校、公共实训、教师创业等公益性目的,这部分实训设备按成本价租赁,再由政府专项对高职院校返还;高职院校在保证实训教学的情况下,有权将实训设备用于商业用途,有偿租赁给相关企业,收取租金,作为仪器设备的养护与添置。

假设某机器设备市场价值为100 万元,正常使用条件下(每天使用8 小时,一年以360 天计算)折旧年限为10 年,残值可忽略不计。按机械设备制造业12% 利润率(具体可参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行业利润值)为折现率,计算其年金(A/100,12%,10)为17.71 万元,则每小时理论租赁价格应为17.71/(360×8)≈61 元。考虑到设备维修费等因素,加之实训设备实际使用时间(寒暑假因素)往往不满一年,可政策性提高租赁单价,即剔除寒暑假3 个月(实际使用时间按270 天计算),则每小时设备实际租赁价格为17.71/(270×8)≈82 元。

假设某职业院校某班级某课程欲使用该设备一学期(该班50 人,该课程80 课时),则此学期该班使用此设备的教学成本为82×80×50=328000元,此办学成本一般职业院校尚可承受;而若投资该类设备50 台,则一次性需投资100×50=5000 万元,可行性较低。

一般而言,教学型实训设备单价在10 万元以内,则该班级使用该设备的成本仅约为3.28 万元,大大减轻了职业院校的实训成本。由于实训设备为诸多职业院校和企业共享,使用效率较高,因此从政府角度考虑,经济效益还将大大高于财务效益。

目前,扬州职业大学国土资源与地理信息专业群围绕协同创新目标已与江苏易图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等23 家企业成立了紧密性校企联盟。该联盟将学院专业群内部的各类资源与企业各类资源有机统一,形成了对人才培养的倒逼机制,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了创新,学制与学习模式更加灵活,形成了“1+0.5+1+0.6”四段三层式人才培养模式[3],二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围绕实训岗位有机交融,形成了“土地调查技术”、“土地评价”等五门综合性课程[4];同时校企联盟在科研上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2 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2 项。当然这种模式由于制度方面的约束,还未深入到资产融合层面,需要在未来的实践中逐步成熟与完善。

[1]安秀芳,解双.刍议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现状及发展[J].职教研究,2009,(12):21-22.

[2]刘敏,张崇防.中小企业“边缘”警示[J].连锁特许,2009,(5):36-37.

[3]王丹,张军,王成余.“绿色教育”理念引领下测绘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以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1,(1):63-66.

[4]王丹,洪波.以岗位为核心的高职课程综合化改革研究—以“土地调查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0,(2):77-80.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实训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