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选修课程的教学效果分析

2013-01-31 13:09金为民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10期
关键词:本科生综述医学生

周 栩,金为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 200080)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结合临床专业学科的特点,针对四年级医学本科生,设置了为期四周的科研训练选修课程。课程的内容包括实验室细胞生物及分子生物相关技术的观摩和操作、科研设计的思维培训和医学论文的写作指导等。课程的宗旨是在短期内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操作技能,提升医学本科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地为后期研究生培养打下基础。本研究对科研训练选修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对科研训练选修课程实施的进一步完善提出意见和措施。

一、科研训练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高等院校作为重要的育人基地,担负着全面推升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从1998年开始,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相继实施了大学生科研训练教育[1],为本科生提供了一个科研训练的机会和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收益。哈尔滨医科大学通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训基地的建设,制定了大学生科研创新的激励机制,完善了大学生的课题管理制度,对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提高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作用显著,值得借鉴[2-3]。

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有效的课程设置是实现科研训练的重要载体。在课程设置方面,八年制的医学教育,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了课程体系,建立科研创新训练课程平台,大幅增加实践学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而五年制的医学教育,由于传统的课程设置中未安排与科研相关的内容,绝大部分本科生对科研无明确的概念。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医学本科生即将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却不了解医学科研课题设计和实施的基本方法与过程,不掌握收集、整理和分析科研结果的基本方法,缺乏撰写科研论文的方法与技巧等,严重影响了研究生阶段培养质量[5]。

如何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后期研究生培养奠定基础,也就成为了医学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科研训练选修课程的设置

我院设置的科研训练选修课程,是一种导师负责制的选修课,为期四周。导师以本学科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细胞生物与分子生物实验技术的观摩、操作,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实验结果和制作图表、查阅文献、撰写综述。通过让学生体验科研过程,初步掌握生物医学基础研究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

1.科研训练选修课程内容的统一制定。

2.科研训练选修课程带教导师的遴选。带教导师是保证高质量实施科研训练选修课程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我院从四个方面对带教导师进行遴选:(1)客观性的符合条件:导师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品德,渊博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治学风格。(2)主观性的符合条件:导师愿意按照科教处制定的课程要求,根据自己本专业和在研课题的特点制定本组的教学日历,拟定学生的综述主题或文献研读报告主题。(3)授权性的符合条件:符合条件的导师自主推荐并上交教学日历,科教处负责审核,制作导师库,公布导师名单。(4)双向性的符合性:实行双向选择制度,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导师。每位导师至多带教5位学生。

3.科研训练选修课程的实施。科研训练选修课程为期四周,在每年8月的暑假中进行。学生有责任将每天的学习内容填写在《科研训练记录手册》,并让带教老师签名,课程结束后将记录册上交科教处。

4.科研训练选修课程的考核。考核由两部分组成。针对学生: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完成一篇综述或文献研读报告,并进行汇报评分,占总成绩的50%;《科研训练记录手册》的内容评分,占总成绩的50%。学生考核合格后,按2学分记录选修课成绩。针对带教导师:带教导师完成教学任务后,计入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并发放教学津贴。

三、科研训练选修课程的问卷调查结果

我们对08级、09级本科生82名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发放82份,回收82份,有效问卷78份,漏项问卷4份,有效率95.1%。

100%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参加过任何学校组织的科研活动,愿意在本科期间参与科研训练,比较满意科研训练选修课程的实施。

学生认为参加科研训练的主要目的是锻炼科研创新能力(83.3%)和获得学分促进专业学习(58.3%)。

87.5%学生认为本次科研训练选修课程的学习有收获,其中54.2%学生认为收获较大。具体内容为:科研训练选修课程有助于文献阅读与研究论文写作(100%),掌握研究方法实验技能(91.6%),提高理论和专业知识(58.3%),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33.3%),有助于评优、保研(12.5%)。

学生建议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79.2%)、增加实验室开放力度(70.8%)、组织科研活动兴趣小组(54.2%)和开设与科学研究相关课程(50%)是促进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

学生认为科研训练选修课程需要改进如下问题:增加操作机会(83.3%),延长课程时间(62.5%),适当开放教师的科研课题让学生报名参与(75%)。

四、科研训练选修课程的教学效果

科研训练选修课程的实施,唤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动手的愿望,深受学生欢迎,带来了积极的、肯定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

1.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科研训练选修课程,从学生兴趣出发,由学生选择一个专业方向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学习和科研实践,使学生能够尽早进入各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同时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加强了合作交流,培养了团队的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在导师的指导下,本院08、09级本科生申报并顺利立项院级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课题5项,均为自主立项课题,其中2项荣获上海市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立项。截止到2012年9月下旬,有13名学生的科研论文和综述已在核心期刊发表,占学生总数的15.8%。

2.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目标。在科研训练选修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导师可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及兴趣有细致的了解,根据其特点,导师指导学生如何查找文献、撰写综述,根据学生科研进展情况对下一步学习任务进行指导和探讨,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激发创新思维的空间,以达到创新意识与能力、科学研究与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目的。

五、科研训练选修课程的完善措施

科研训练选修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操作机会太少,课程时间太短,导师与学生相互了解不足、沟通不足等问题。期望科研训练选修课程在教学中带来更显著的效果,就需要有相应的完善保障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提供规范的监督和指导,以解决所反馈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强化实施效果,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1.延长课程时间。将选修课程的综述撰写任务与本科生毕业综述撰写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发表高质量的综述或论文。

2.完善课程内容。根据导师课题组的实验项目,有条件地招募有兴趣的本科生参与,组成科研兴趣小组,适当开放实验室。

3.进一步加强带教老师培训。导师要言传身教,善于与学生沟通,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基础的科研方法,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严谨的科研作风。

[1]舒 彤,吴智兵,黄秀云.浅谈医学院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海南医学,2008,19(7):72-73.

[2]朴 杰.建设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训基地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1):34-35.

[3]黄成华.医学院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制度建设[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2):1476-1478.

[4]夏欧东,余 喜,曾志嵘,等.构建科研创新训练平台,加强八年制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1):129,156.

[5]逢丽红,李鹏辉.五年制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应对设想[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0):2552-2554.

猜你喜欢
本科生综述医学生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5G应用及发展综述
机器学习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