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医学本科教学评估与专业认证的解读和比较

2013-01-31 13:09许杰华侯樊兴臧伟进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10期
关键词:教学评估医学教育办学

许杰华,王 渊,侯樊兴,臧伟进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本科教学评估与专业认证是两个独立而又相互交叉的体系,两个体系在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及师资队伍等各个方面有相同的要求和标准,又有各自关注重点。部分院校师生对这两个体系尚未完全明了,出现“评估已经优秀,为何又要认证?”的问题。在此对两大系统做一解读和比较,和各位分享,以求抛砖引玉。

一、历史与目标

本科教学评估始于上世纪80年代,历经合格评估、优秀评估、随机性水平评估以及独立学院教育评估等形式。教学评估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指导,促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促进学校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比之下,我国的专业认证(本文特指临床医学认证)则在本世纪初才被提上日程。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事处制订了《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教育部召开医学教育标准国际研讨会,部署国际标准“本土化”的研究工作。课题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为依据,在总结我国医学教学与学位授予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必须达到的教育要求。经过了几年的准备工作,于2008年9月拟订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标准以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合格医务工作者为目标,指引学校随着时代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二、地位与作用

部分师生对本科医学教育评估和专业认证存在这样的疑问:是按评估标准走,还是按认证标准走,该听谁的?其实也就是二者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通观这两个体系,我们可以发现:专业认证是在充分总结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本科医学教育评估标准是一个基本要求,学校必须达到这个要求才有招生办学的资格,否则,是不可以承担招生办学的(教育部明确指出,评估不合格的院校将被暂停或停止招生甚至停止办学);专业认证是在评估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在达到评估体系标准的基础上,认证对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一系列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校需要按照这些要求去培养适应时代的专业人才。因此,认证具有“保鲜”作用,它使得学校及其培养的学生能够赶上时代的步伐,不致落伍,是学校前进发展的动力。

三、形式与内容

从形式上讲,评估努力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对高等学校基本要求,反映各类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及现阶段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走势与方向。评估有相对固定的形式,对办学思想、师资队伍等一级指标及相应的二级指标,都有固定的标准,不同学科和专业没有大的差异,适用于各类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就内容而言,不涉及到具体学科和专业的要求,仅在整体上要求学科和专业布局要合理,培养方案符合培养目标。

专业认证在形式和内容上则兼具固定和灵活。一方面,继承本科教学评估的基本要求,对办学思想及教学条件等提出标准;另一方面,鼓励且要求与时俱进的特色发展和创新。

内容上,专业认证的外延相对教学评估要广得多、详细得多。最大特点在于认证紧密与专业相结合,对具体的专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临床医学认证为例,它包括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及技能目标。其中有很详尽的具体要求,例如,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其中一条提到:要求毕业学生要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等基本素质。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也非常具体化。例如,知识目标中第一条要求“掌握与医学相关的生命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实践。”,技能目标的第四条要求“内、外、妇、儿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显然是紧密结合专业的具体要求。

形式上,专业认证要灵活的多。专业认证注重的是结果,具体如何实现这一结果,没有固定的模式限制。就临床医学认证而言,专业认证要求培养学生能适应时代需求,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培养模式,但采取什么形式去达到这一目标,专业认证不做统一要求。学校可以采取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PBL、也可以是基于病案的学习方式CBL等。一句话:只要能达到目的,专业认证都是认可的[1-2]。

四、关注重点

本科教学评估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通过系统地搜集学校教育的主要信息,准确地了解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做出评价,为学校改进工作、开展教育改革提供依据。评估所关注的重点是学校定位是否准确,办学思想是否适合,办学条件是否具备,专业设置是否合理、培养学生是否合格等基本的问题。

专业认证是在评估的基本要求上进一步深入到具体专业,从专业角度具体考察学校本专业的水平是否达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培养人才是否与时俱进、是否能适应社会需求及是否能使被培养者自身持续发展。因此,专业认证要求学校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学生与社会之间充分发挥好桥梁作用,使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认证特别强调学校在教学模式选择、课程的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采取共同利益者共同参与抉择!要求学校在决策时能够充分听取学生及用人单位的意见,达到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五、评估和认证的实施过程,结果影响及时效性

本科教学评估是教育部统一要求的、强制性的、必须接受的检验。由被评学校自我评估、专家组现场考察和学校整改三个阶段构成。评估结果至关重要,教育部明确:评估不合格经整改仍未达标的学校将面临停办。时效设定每5年一轮。

专业认证过程由被认证学校自主提出申请,申请被受理后,依据认证《标准》进行自评,阐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途径与方法,明确优势与不足;根据专家组的需要提供必要的纸质或网络支撑材料;最后是专家组的现场考察。认证结果:(1)完全认证:实际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符合《标准》。认证有效期限为8年,认证到期前,学校须提出再认证申请;(2)不予认证:办学水平和/或教育质量存在重大问题,大部分条款不符合《标准》要求。通过整改和自评,认为已经达到《标准》,可重新申请认证。对于不予认证和没有申请认证的专业暂时没有明确的诸如专业停办等的决策,但是随着认证国际化的步伐,势必面临社会自然选择淘汰的结果[3]。

六、面对认证需要的必备工作

专业认证除了对各专业的细致目标和要求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应全球化的需要,专业认证要求专业水平及其实现模式与国际接轨。具体要求可概括如下:学科课程转向整合课程;充分调研和讨论后,明确核心课程和自选课程;关注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培养;高度重视职业态度和行为;强调社会人文、行为与伦理学科的教育;主张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重视预防医学、社区医学和初级卫生保健;提倡早期接触临床、全科医学、循证医学;必须为毕业后教育奠定基础,并有机衔接;制定课程计划应该有共同利益者参加。概括起来就是:教育模式应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计划由学科转向整合课程;教学方法由灌输式转向培养自主学习;考核方法由终结性考核转向形成性考核及教育技术逐步网络化电子化[4-5]。

七、结束语

如果说本科教学评估是保障学校根本的基石,是其起跑线和立足点的话。那么,专业认证则是高校适应时代的需求自我发展的指挥棒和动力源。它必将引领学校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性地做出相应的教育改革和创新,为人类社会发展培养适应时代的新人才。

[1]Kadmon G,Kadmon M.In the wake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The admission criterion mean baccalaureate grade revisited[J].Med Teach,2012,34(8):675-676.

[2]程伯基.医学教育的质量保证[J].医学教育探索,2003,2(2):1-3.

[3]赵士斌.改进教育评估保证教育质量[J].医学教育,2005,4(4):1-8.

[4]易露茜,程伯基,赵士斌,等.全球化背景下的医学教育研究与改革趋势[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6):641-643.

[5]曹德品,钟照华,赵士斌.医学教育认证与课程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33-81.

猜你喜欢
教学评估医学教育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基于教学评估及反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晨课改进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基于大数据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五个度”见证我国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