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不是落时人”——记孔尚任与刘棨的宾主情

2013-01-31 12:50张其凤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孔尚任书社平阳

于 静 张其凤

《桃花扇》的作者、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由于其特殊身份及传奇经历,学术界对他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主要集中在对他官宦生涯以及对其作品《桃花扇》的分析上,对他罢官后的曲阜乡居生活及在这期间的交游活动,研究相对不足。对这一问题有所涉及的成果,主要有袁世硕先生编著的《孔尚任年谱》的“交游考”①该“交游考”主要是“想为探索孔尚任创作《桃花扇》的思想根源和材料来源提供资料”。见袁世硕:《孔尚任年谱》,山东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91页。、孔尚任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孔尚任评传》中的“暮年乡居”②该“暮年乡居”中提到了孔尚任与刘棨、陈谦、刘廷玑、金埴的交游,但重点在于他与刘廷玑如何合著《长留集》,以及金埴如何扩大《桃花扇》的影响。见徐振贵:《孔尚任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27—139页。、徐爱梅《新见孔尚任莱州诗文创作述录》③该文提及孔尚任与陈谦的交往,见徐爱梅:《新见孔尚任莱州诗文创作述录》,《齐鲁学刊》,2008年第5期。等,但在所有这些成果中,均有一个共同现象,即孔尚任与刘棨的交游几乎无人关注。事实上,刘棨与孔尚任的交游,是孔尚任后半生中极为重要的事件,对其晚年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推究其因,可能是因为当前学界多不知刘棨其人,对其研究十分薄弱④目前已出版学术著作中,只有张其凤《刘墉传》(史实卷,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对刘棨生平事迹有较为详细的介绍与阐释。,因此误认为孔尚任与刘棨的交游学术意义不大的缘故。基于上述,本文将在介绍刘棨的基础上,对两人的交游做适度发掘。

一、相交——机缘巧合

刘棨(1657—1718),字弢子,高密县逄戈庄(原属山东诸城)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中进士,为照顾年迈父亲推迟入仕,直至父亲去世,服除期满,才在康熙三十四年(1695)踏入仕途。先是担任湖南长沙知县,任内“居官廉惠,见义奋发,尤善应变”[1],后来历迁宁羌知州、宁夏中路同知(因丁母忧,未成行)、平阳知府、天津道副使、江西按察使等,最后卒于四川布政使任内。他是少数以布政使职入《清史稿》 “循吏传”的官员,在《清史》“列传”中亦有传。

为节省篇幅,本文谨以刘棨宁羌知州任内事迹做一个视角探视他的为官之道。他初到宁羌,恰逢关中大饥,为克服宁羌崎岖艰险的山道、速运粮食赈灾,他发动饥民,凡运一斗者给粮三升,结果不到十日,即运粮三千石。[1]191知府丁珩赞赏之余,请他代为主持赈济洋县饥民,他带领洋县县令为百姓“春贷秋还”官粮做担保,百姓大为感动,秋获之后争相偿还,竟然超额达百担。[1]191救灾之后,他立刻均田赋、代民完逋赋、补栈道、修旅舍……一年之后,辖区内的治况便有了明显改观。同时,他发现宁羌山多槲树,宜山蚕,却尚未利用,便派人回老家收购蚕种,请师傅传授当地人民养蚕、抽丝、织绸技术,老百姓将所织绸子命名为“刘公绸”,甚至称呼其为“刘父”, “每饭祀之”。①[清]王培荀《乡园忆旧录》卷七,齐鲁书社,1993年,第381页。此事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乾隆《诸城县志》卷三十三,《列传五》、徐锡麟《熙朝新语》也都有载录。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徐锡麟《熙朝新语》的记载略有差异,为“宁羌民贫,多逋税,(刘棨)遂听民便,蜜粟笋蕨悉充税,而其卖家中田代之输”,却更可见刘棨的爱民之心。与此同时,他还提倡文化,发展教育,设立书肆,建立义塾,甚至有时自己亲自授课,使数百年未曾中过举人的宁羌之地,开始有中举之人。担任宁羌知州三年之后的考核,总督、巡抚都交荐其能,康熙四十一年(1702),他获升宁夏中路同知,但尚未赴任,其母杨氏去世,他因为曾替百姓缴纳逋赋,竟然拿不出返乡路费,百姓们听闻之后,争相帮忙,他一概拒绝,最终是他的四弟刘棐变卖了自己的良田为哥哥凑足了这笔盘缠。[1]191

可见,刘棨为官一心为民,而且爱民有心、富民有方、化民有术,已经展露出了循吏的诸多特质,为后世刘氏子弟为官处世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育有十子,其中有八人考中举人,八人中又有三人考中进士,第五子刘统勋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为乾隆朝名臣第一;他有三十六个孙子,最为人所知的是书法大家、以清廉机智闻名的刘墉,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曾孙以刘鐶之为代表,官至吏部尚书,一品官衔;玄孙中闻名者乃是古泉学、金石学、藏书名家刘喜海,官至浙江布政使。所以,他是明清望族——诸城刘氏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与早期开创者之一。

刘棨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被授予平阳知府[2],这个任命,为刘棨与孔尚任这两条看似平行的直线创造了交接的条件。

此时,刘棨需要同时兼备修志、礼乐之能的人才。初到平阳,刘棨考其图籍,看到历史如此悠久、名人辈出的古郡,只有百年前的一部明朝旧志②明代在正德十四年(1519)、万历四十三年(1615)曾两修《平阳府志》,刘棨所看到的应该是后者。,遂决定编写新府志。但康熙三十四年(1695)平阳府曾发生八级强震,虽经过近十年的恢复,依然“疮痍未起”[3],于是他先整肃吏治,后视察乡野城郭、险要厄塞,振兴文教,调剂民物,[4]直至三年后的康熙丁亥(1707)秋天,方将这些事关民生的要务整顿妥当。 “安民”之后,“化民”的工程—— “延曲阜孔尚任为制乐器,教以雅奏”,并 “茸 《府志》”[2]1001,诸事遂被提上议程。

此事的缘起是刘棨在晋谒文庙时,发现被地震毁坏后重建的文庙③康熙三十四年(1695),平阳府辖曾发生八级强震,平阳各官署衙门等几乎倾塌尽废。王辅担任知府时曾重建一批建筑,虽然经过近十年发展,仍有相当规制不健全。刘棨在前人基础上,对已重建的机构重加修整,如文庙、考院等;对尚未兴建的建筑,予以重建,如鼓楼等。,虽然已具规模,但是不仅木柱已经朽坏,而且“器数不备、牲不肥腯”,尤其是“乐舞生竟以僧道充之”[5],这让以理学起家,极为看重文教、祭礼的刘棨既忧且惧,他立即派人更换主木,同时培养礼生和乐舞生。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选拔征召若干郡县子弟,给予他们“不役其身,愿意应童子试者准免郡县考径送院,优其礼,衣冠与博士弟子员等,范科州县官非详请裭革不得加刑”等诸多优待[5]137。二、延请教习。但因祭孔仪式为国家大典,对教习要求极高,必须精通音律者方可为之,向由曲阜衍圣公府的乐学机构负责培养并向各地输出[6],但此时平阳境内并无如此专业教习,刘棨遂延聘一位传自曲阜颜氏的礼生,由其对选拔出来的乐舞生进行数月培训,使他们在秋祭时得以“稍有次第”[5]137。但此位礼生的才具毕竟有限,难以满足刘棨化民一方的需求。此时兼具修志、礼乐之才的孔尚任恰好罢官在乡,就为刘棨与孔尚任结下宾主之谊提供了莫大方便。

早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春,隐居于石门山读书的孔尚任便被第六十七代衍圣公孔敏圻数次相邀出山,“治其夫人张氏丧”。第二年春天,又被延请修《家谱》及《阙里志》,同时他还“选邹鲁弟子秀者七百人,教以礼乐,更采访工师,造礼乐祭器”,到秋天便全部完成,率领宗族上万人,进行秋祭。[7]随后,孔敏圻听闻康熙要到曲阜祭孔,便请孔尚任留下来“助理祭事”[7]21,就有了后来他被选为御前讲经人员、撰写讲义、为康熙讲经、陪康熙遍览林庙“圣迹”以及被破格授官的传奇经历。[7]22-24康熙三十六年(1697),他又经过考辨纠误,完成了 《阙里新志》。[7]65

刘棨对孔尚任仰慕已久,视其为“圣天子幸鲁以博士起家者”,赞誉他“辨黄钟、善音律,阙里之乐悉先生所考订,纂修阙里志,著为成书若干卷,付梓行世”[5]137,几乎就是他迫切需要的完美人选。由此,刘棨决定“延曲阜孔尚任为制乐器,教以雅奏”,并“茸《府志》”。

孔尚任乡居期间,虽然未废吟咏,著述撰文未曾间断,但终究远离官场,无法满足传统社会中几乎深埋于每个读书人心中的“治国平天下”的志向,尤其是他正在春风得意之时,因文贾祸而被罢官,抑郁之情可想而知。这种情形之下,接到政声颇佳的同乡刘棨的邀请,他欣然应允。在被罢官7年、乡居已达五年的康熙四十六年(1707),60岁的孔尚任从曲阜启程,匆匆赶往平阳。

二、平阳——主宾互敬

孔尚任与刘棨在交往的初期,并非一无波澜。

从刘棨对孔尚任的评价与聘任之举,我们可以推知刘棨对当世闻人孔尚任的遭遇肯定有所了解,但并不对等的是——孔尚任对刘棨了解不多,这从他赶往平阳、路经孔氏族孙孔兴诰担任知县的太谷县时,所作诗词中可窥一斑。其中“且对亲知娱永夕,前程未定几重山”[8]之语,即可让人感受到他在长途跋涉之后,与亲友把酒言欢的喜悦;也可感觉到他对前途未卜的迷茫与苦闷;而“不堪衰鬓远依刘,度水穿山过暮秋。野路还思寻晚菊,轻车那计带冬裘。回风飒飒呜窗纸,密雪纷纷压县楼。寒较故园加倍早,才知客舍是并州”[9]体现了更为明显的担忧之情。首句的“依刘”,使用魏人王粲为了躲避战乱而投靠荆州牧刘表的典故,恰好应和自己不顾年迈体衰,千里迢迢投靠刘棨的现状。并州已经临近平阳府,孔尚任的心情十分复杂:喜则喜刘棨之赏识,使自己尚有用武之地;忧则忧客居异乡,前程未卜;更夹杂着一种莫名的忐忑。

但刘棨的礼遇,使孔尚任很快便产生了宾至如归的感觉。

有史料可证的至少有两件事情——刘棨赠其棉袍、为其举办腊八鳆鱼宴。孔尚任出行匆忙、轻车简从,没有带过冬的厚衣服,刘棨察觉后立即给他送来一件棉袍,让他大为感动,写下:

吟诗瘦尽沈腰存,一袭霞袍竟体温。

家去何愁羞季子,春游直可傲王孙。

摊书倦后妨灯灺,顾曲欢时怕酒痕。

少在身边多在箧,信陵席上不言恩。[10]

他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棉袍的珍惜,把刘棨比作了春秋战国时期礼贤下士的信陵君魏无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孔尚任远离家乡,诗文中时常流露思乡之情,刘棨为了纾解他的离乡愁绪,特意请人从诸城带鲜鱼到平阳,在腊八节邀请他参加鳆鱼宴,孔尚任用“主人持盏先歠羹,故乡滋味浑不异,宾客休歌食无鱼,簇鲜海鳆请君试,左箸右匕食指忙,谁能咀嚼辨精腻”[11]的生花妙笔,描写出主客相劝、共享海味的生动画面,故乡的美食让他大快朵颐,刘棨的体贴也温暖了他的孤寂之心。

更能化解孔尚任顾虑的,是刘棨真诚且毫无芥蒂的尊重,平阳百姓举行迎春大礼时,游行队伍顺次通过府衙,刘棨特意请孔尚任站在屏风后面,与自己一起感受这幅迎春胜景。受到如此礼遇,孔尚任遭遇罢官的压抑心情一扫而空,写下“羊裘黑染灶煤尘,千里来看晋地春。官长能容屏后立,白头不是落时人”[12],由原来未见面时的忐忑不安,到眼下竟然不觉自己是“落时人”,孔尚任的心路历程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反差。正月二十日,在体验了平阳人民的“填仓”习俗后,他发出“空囊积字何堪煮,瘦腹堆愁未可量。恰馆平原为食客,随人哺啜亦无妨”[13]的感慨,自嘲虽满腹诗书、却空有哀愁,随即笔锋一转,调侃自己,只要是主人贤能,即便是跟着主人吃喝又何妨呢?此处,他将刘棨比作战国时期礼贤下士、门客千人的平原君赵胜,而把自己视为其门下士。这与他接受棉袍之后,将刘棨视作信陵君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另一首诗中,孔尚任更加直白地写道“到郡亲逢姑射雪,诣刘真比孝廉船”[14],借平阳境内的姑射仙山,几乎把刘棨视为神仙了。所以,在平阳期间,孔尚任虽然也有“惟愁触景添乡梦,愿得模糊一醉眠”[15]、“积得乡愁不记曾,破除只觉酒无能”[16]的思乡之情和“花甲难容官历上,衔名不到玉屏边”[17]的仕途失落之感,但是,情绪明显由消极向积极转变:在刘棨设鲜鱼宴后的小寒,他拥炉咏雪,竟有“酒盃诗笔更番持,此时谁将吾掣肘,虽无鹤氅效王恭,醉吟炉畔面红缬”[18]的豪放诗句;元旦之际,他又发出“老客能知春好处,琴囊书箧就尧夫”[19]的感慨,对于现状颇为满意。这种自得其乐的满足感,在他罢官之后的诗作中,分外难得。

此后,孔尚任不仅摆脱了消沉心态,而且对“主人”刘棨的感情超越“宾主”层面而引以为平生知己。刘棨曾将自己请人根据九仙山下祖宅所绘的《槎河山庄图》展示给孔尚任观看,引起了孔尚任对曲阜石门山、徂徕山的思念,两人互诉家乡山水美景,相谈甚欢,竟相约一同归隐山林。刘棨曾在衙署南墙下依山筑亭,并名其为“山依亭”,意蕴“出处不违乎山”,在与孔尚任一番长谈之后,深感情趣相投,“山依亭”就不仅蕴含着自己的寄托,更是“如我两人耳”。两人把酒言欢,遂定下“耦耕之约”。孔尚任心知自己官路已断,刘棨却正受朝廷倚重,两人虽然有约,却未必能够实现,所以,他留下《山依亭记》,希冀两人这份惺惺相惜能够“千古相依”,山依亭也能够“依人以存”。[20]

三、制器修志——配合默契

孔尚任在平阳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刘棨待之为上宾,且为他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所以,无论是礼乐祭祀还是纂修府志,都进行得颇为顺利。

首先,关于完善文庙的礼乐祭器以及司礼人员的培训。如前所述,刘棨此前已经选拔了若干司礼人员,并延请了一位肄礼生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训练。孔尚任到达之后,只用了半个月时间就使肄礼生“进退有序,歌有律,舞有节,著牲饬归,声容美备”[5]137。同时,刘棨请他绘出各种礼乐祭器之图,再请匠人按图打造,使“冶人范金,陶人制壎,匏人进笙,工作柷敔,以累黍合笙筦,以宫商配琴瑟;鐏彝笾豆,簠簋爵斝之属,一遵古制”[5]137,最终制成的“祭器”包括焚香鼎十座、著尊八、壘洗八、盥洗八、羹二、簠二十七、簋二十七、铏二十七、铜斝二、铜爵十九、锡爵十五、簠簋、笾、豆(木漆二百)、海尊、大香炉、小香炉(生铁十四)、大烛台、中烛台、小烛台(生铁一对)[5]138;“乐器”包括麾旛二、柷一、敔一、编钟十六、编罄十六、琴六、瑟六、笙六、埙二、篪二、凤箫六、洞箫六、龙笛六、应鼓二、拊鼓二、镈钟、悬鼓一[5]138;“舞器”包括旌节二、龠翟三十六[5]138; “殿设”包括伞一、宫灯一对[5]138。虽然与《大清会典》相比,品类、数量还有一些出入,但是已经达到了文庙释奠音乐表演的基本要求。[21]另外孔尚任还规范了祭品、佾数、祭仪、迎神、舞图(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等礼制。次年(1708)的春祭便呈现出了“钟鼓在堂,笙磐在下,始穆然成礼而退”的庄重典雅气势,刘棨一扫初见文庙时的忧惧,感叹:“平阳人士于是知乎礼!”为此,刘棨特意作《平阳文庙祭器乐器仪注碑记》,并勒石以记,既是为了让已具规模的祭孔大典能够世代流传,也是为了“使他日平阳士子传为美谈,知晋之礼乐自阙里孔氏来也”[5]137-139。孔尚任习礼观乐之后,则作《拜平阳文庙,时方习礼》诗:

聘晋当年志,车回圣益尊。

传诗留弟子,问礼到鲁孙。

玄酒何难设,黄钟不易论;

文翁修祀典,新辟讲堂门。[22]

诗句充满了身为孔氏子弟的自豪,或许他回想起了20多年前在曲阜教七百子弟以礼乐,采访工师、造礼乐祭器的经历,以及与上万族人一起秋祭的场面。

其次,关于修纂新的《平阳府志》。康熙四十六年(1707)秋,刘棨正式开始编纂府志的各项准备工作,布告各属邑“征旧乘,裒典故。虽故家谱牒,残碑断碣不遗焉”,经过17个月的批阅商榷,共成 36 卷。[4]2孔尚任到达平阳,已经是暮冬[7]79,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最重要的纂修者之一,在由刘棨担任纂修,包含了4名分纂、6名校正、6名参订、102名采辑、4名督释、5名抄录书办的庞大修志班子中,孔尚任仅排在刘棨之后,位居首位分纂。《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对四部《平阳府志》进行了评价,认为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傅淑训版“体例不免杂乱”[23],顺治二年(1645)刻本版(张尚补修)是对万历版的补修[23]201;刘修孔纂版则“分载州县,高下瞭然,具其形势相宜,彼此互见者,必收求证据,辩其本末,晰其支脉,务使展卷即明”[23]202,因其“体例得当,叙述繁简有法,深得府志义例”,致使乾隆元年(1735)刻本版(章廷珪纂修)几乎就是“依刘本而作”,“体制一切多本旧志,唯范围划小”[23]203。可见,刘纂孔修版实属上乘之作。

四、余 论

关于孔尚任到底为何前往平阳, 《孔尚任年谱》记载 “(康熙四十六年)秋,离曲阜去平阳”,“暮冬,至平阳,助知府刘棨修府志”,且袁世硕先生的“按”中明确认为“孔尚任来平阳,是应邀助修府志”。[7]78-79但在笔者已见的资料中,并未发现刘棨对孔尚任的直接邀约,相反,刘棨在《平阳文庙祭器乐器仪注碑记》中却说“丁亥冬,曲阜东塘孔先生过郡,余喜甚”[5]317,意即孔尚任是路过平阳,不是应自己之邀而至的。二说显然矛盾。但笔者赞同袁世硕的判断——孔尚任是应刘棨之邀助修府志并制礼作乐的。前文“平阳——主宾互敬”部分所述即可为证!孔尚任在离开曲阜前往平阳途中,作有多首表达前途未卜的诗词;到达平阳之后,他安住府署,游山玩水、纂修府志、制备礼乐;之后,便结束西北之行,返回家乡。说明平阳确实是他此行的唯一目的地。那么,刘棨却为什么变相地否认是他邀请孔尚任至平阳府的呢?这是因为孔尚任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在户部广东司员外郎职位上被谪官,其因即与《桃花扇》有关,即属以文贾祸类型。[7]72此前已经发生了“《明史》案”等文字狱,不仅当事人被处极刑,还株连亲朋故交甚至大批不相干的人。孔尚任因文遭谪,身份敏感,而文庙释奠、修撰府志都是传统社会中事关礼仪、正统的要事,刘棨运用“过”字,便使孔尚任到达平阳成为偶然事件,从而使其修志、治礼乐等皆具备了偶然性,既回避了自己主动邀约,也排除了孔尚任主动请缨。而且,刘棨在《碑记》中敬称孔尚任为“圣天子幸鲁以博士起家者”,推崇其曾经的编志、治礼乐功绩,而对他作《桃花扇》、被罢官返乡等不着笔墨,实际上是借“圣天子”赋予了他治礼作乐、修纂府志的权威性与合法性,可谓智虑周密、谨慎过人,显示出刘棨干吏良才的本领。而其后,康熙五十二年(1713)戴名世南山案文字狱爆发,刘棨家族恐怕也会受到一场虚惊——因为刘棨二兄刘果是戴名世感恩戴德的恩人,这也从侧面证明,刘棨所虑,不无道理。

孔尚任乡居17年间,几度出游,均属拜访故交好友。出而与官府交者,仅有两次,第一次是60岁时赴平阳帮刘棨修《平阳府志》,第二次是65岁时赴莱州帮陈谦修《莱州府志》,从逻辑上讲,前者的成功是促成后者发生的重要因素。不过,孔尚任先后修纂府志的心态,却迥然不同。他在平阳时期,虽然思乡之情不断,也时常借酒浇愁,却相当适应——游山览水、观赏民俗,乐不可支。他在莱州时期,不仅思乡之情难耐,而且大有壮志难酬的苦闷,甚至还有抱怨、懊悔之语,“无端触热入朱门,泪滴黄花忆旧村”、 “却悔出山为食客,登高不见丈人峰”[24],同样是“食客”,这里提及的就不似在平阳府署那般轻松地“随人哺啜亦无妨”,反而是悔不当初。其中的原因,首先,因其年事已高却客居异乡,思乡乃人之常情;其次,他有病在身,诗文中时常提及吃药、养病[25],身体欠佳,无疑会影响他的心情;再次,官场环境不适,原本情趣相投的知府陈谦在该年年底离任,继任者杨茂发与他素无交情,使他体会到“官舍从来沧桑变”[26]的人情无常。如果说,陈谦在任时的礼遇能舒缓他的各种愁绪,使他也能有“农忙雨后政多闲,日载行厨消夏湾,绕郭荷花他郡有,难逢贤守是香山”[27]的闲适风雅;那么,杨茂发的冷落就刺激了他原本就深埋于内心的苦闷,写出的诗句都是诸如“客居官署成笼鸟,事共庸人若乱丝”[28]、“入夜强陪随例粥,登堂懒折侍班腰;才知泛应无兰臭,从此樽前话寂寥”[29],竟然觉得自己像被束缚的笼中之鸟,连例行的礼节都懒得施行,更不可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知己难求的苦闷情绪漫溢笔端。

背井离乡,年老体衰,疾病缠身,还要夜夜枯灯苦读,呕心沥血地作志撰文,撰后却无人赏识,孔尚任此时的抑郁难抒与在平阳府署的豁达开朗有着天渊之别。由此观之,导致他状态迥异的根本原因,当是“主人”对他的态度。刘棨对他才尽其用,并为他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在生活上,给予他悉心照料;最重要的是,给予他真挚的尊重,使他抛开仕途受挫的烦闷,这应该是让他最暖心的地方。所以,他能心甘情愿当“食客”,浑然不觉自己是“落时人”。

孔尚任在平阳除了若干抒发情感的诗文之外,还写下有50首竹枝词、10首柳枝词,主观上虽是为了记录其民风民俗,客观上却如实记载了刘棨治下百姓的安居乐业。[30]刘棨在平阳的政绩,并非是本文讨论范围,在此借用章廷珪版《平阳府志》对他的评价:

刘棨……四十三年知府,值地震之后疮痍未起,加意周恤,岁歉煮粥赈饥,修葺文庙,整理乐器,重建鼓楼,年终预给兵饷,令其卒岁。开拓试院,广东西坐号。地圯,郡志无可考,棨纂修三十四属府志。在任,吏惕民怀,善政不可胜举……迄今有余思焉。[31]

刘棨离开平阳时, “士民遮道攀留”[31]693;后来他晋升四川布政使,道经平阳,以及曾担任知州的宁羌,“父老夹路欢迎,声震山谷”[2]1003。可见刘棨之贤,深得民心。康熙四十八年(1708),皇帝命大学士九卿荐举操守清廉、才具优长之员,以知府级别被荐举的只有刘棨和陈鹏年。[2]1003次年,刘棨被擢升为天津道副使,离开了他任职约六年的平阳,此后,又升任江西按察使、四川布政使。所以,担任平阳知府是刘棨仕途上的重要经历,而他的代表性政绩,如整理乐器、修葺府志都得自孔尚任的襄助。孔尚任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暮冬到达平阳,次年二月已返回曲阜,他与刘棨的这段宾主情,时间虽短,却意义非凡:刘棨对孔尚任的赏识与礼遇,使孔尚任的修志及制礼乐祭器的才能再度有了用武之地,也使孔尚任拥有了罢官之后难得的豁达心情;刘棨则由此进一步展示了自己的循吏之才,仕途更加宽广顺畅。

孔尚任返回家乡后,除了修纂《莱州府志》,偶尔出游故交好友,康熙五十七年(1718)正月十五日,在曲阜离世,时年75岁。[7]90正是这一年的五月,刘棨在四川布政使任上,因劳致疾,卒于任内,时年 62岁。[2]1002-1003两人在同一年先后离世,为这段知遇之交画上了奇妙的句号。

[1]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五十[M]//续修四库全书:第53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91.

[2]乾隆诸城县志:卷三十三[M].//中国方志丛书:第384册.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1000-1001.

[3]雍正平阳府志[M]//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华北卷:第54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693.

[4]刘棨.康熙平阳府志[M]//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第6册.北京:中国书店,1992:2.

[5]刘棨.平阳文庙祭器乐器仪注碑记[M]//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第 5册:平阳府志.北京:中国书店,1992:137.

[6]江帆,艾春华.中国历代孔庙雅乐[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223.

[7]袁世硕.孔尚任年谱[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62:34.

[8]孔尚任·太谷署中族孙远猷留饮观剧有感[M]//徐振贵.孔尚任全集辑校评注:第3册.济南:齐鲁书社,2004:1713.

[9]孔尚任。太谷署中,大雪畏寒而作[M]//徐振贵.孔尚任全集辑校评注:第3册.济南:齐鲁书社,2004:1714.

[10]孔尚任.平阳郡署主人赠袍[M]//徐振贵.孔尚任全集辑校评注:第3册.济南:齐鲁书社,2004:1715.

[11]孔尚任.腊日客平阳,刘青岑知府设鲜鳆鱼享客,诗以志异[M]//徐振贵.孔尚任全集辑校评注:第3册.济南:齐鲁书社,2004:146.

[12]孔尚任.平阳竹枝词五十:十六[M]//徐振贵.孔尚任全集辑校评注:第3册.济南:齐鲁书社,2004:1846.

[13]孔尚任.正月二十日填仓诗[M]//徐振贵.孔尚任全集辑校评注:第3册.济南:齐鲁书社,2004:1718.

[14]孔尚任.平阳署中同吴青霞、刘严遇、弟佃野夜集即景,和苏诗《二月三日点灯会客》韵四首:三[M]//徐振贵.孔尚任全集辑校评注:第3册.济南:齐鲁书社,2004:1723.

[15]孔尚任.除夕平阳署馆同吴青霞、刘严遇、弟佃野分韵[M]//徐振贵.孔尚任全集辑校评注:第3册.济南:齐鲁书社,2004:171.

[16]孔尚任.平阳春夜官署西堂同刘严遇、吴青霞、高大力、钱蔗山限韵[M]//徐振贵.孔尚任全集辑校评注:第3册.济南:齐鲁书社,2004:1723.

[17]孔尚任.戊子元旦客平阳[M]//徐振贵.孔尚任全集辑校评注:第3册.济南:齐鲁书社,2004:1717.

[18]孔尚任.十八日小寒节,夜雪,及晚犹不止,拥炉空斋,步坡公聚星堂咏雪韵[M]//徐振贵.孔尚任全集辑校评注:第3册.济南:齐鲁书社,2004:146.

[19]孔尚任.戊子元旦客平阳[M]//徐振贵.孔尚任全集辑校评注:第3册.济南:齐鲁书社,2004:1717.

[20]孔尚任.山依亭记[M]//徐振贵.孔尚任全集辑校评注:第3册.济南:齐鲁书社,2004:2513-251.

[21]孙豪.清代平阳府实施国家祀典礼乐考述——以文庙释典礼乐为例[J].中国音乐学,2011(2).

[22]孔尚任.拜平阳文庙,时方习礼[M]//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第6册.北京:中国书店,1992:102.

[23]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35册[M].济南:齐鲁书社,1996:200.

[24]孔尚任.莱郡九日二首[M]//徐振贵.孔尚任全集辑校评注:第3册.济南:齐鲁书社,2004:1741.

[25]孔尚任.莱署秋夜、东莱二首[M]//徐振贵.孔尚任全集辑校评注:第3册.济南:齐鲁书社,2004:1742.

[26]孔尚任.移出莱署东斋,诗以别之二首[M]//徐振贵.孔尚任全集辑校评注:第3册.济南:齐鲁书社,2004:1744.

[27]孔尚任.东莱二首[M]//徐振贵.孔尚任全集辑校评注:第3册.济南:齐鲁书社,2004:1742.

[28]孔尚任.莱署秋夜[M]//徐振贵.孔尚任全集辑校评注:第3册.济南:齐鲁书社,2004:1742.

[29]孔尚任.移馆考试院和壁间学使者韵[M]//徐振贵.孔尚任全集辑校评注:第3册.济南:齐鲁书社,2004:1745.

[30]孔尚任.平阳竹枝词五十首、平阳柳枝词十首[M]//徐振贵.孔尚任全集辑校评注:第3册.济南:齐鲁书社,2004:1891-1900.

[31]北京图书馆.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华北卷:第54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693.

猜你喜欢
孔尚任书社平阳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an inductively coupled RF plasma cathode
利群书社
利群书社
Masterpieces 佳作
驰骋西北的平阳商帮
孔尚任:我和清朝隔着一曲《桃花扇》
雷平阳:行走在故乡云南
陈圆圆与李香君形象异同初探
齐鲁书社
孔尚任与《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