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成
《妈妈们的青春往事》是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拍摄的第一部数字电影。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顺利地拍摄和制作完成,完全得益于学院良好的创作氛围和各系部之间的良好合作。在浙江省军区礼堂举行首映暨慰问放映活动时,无论是观影的官兵,还是演职人员、媒体记者、专家学者,都为这部电影所展示出来的那个年代的军人以及军人家属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信念所感染。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傅怡对这部电影作出了中肯的评价:“血流出来的是气,泪流出来的是情,我们要给后代们留下来的不只是真实的信仰,还有对信仰的忠诚。”浙江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魏殿举也认为,这部影片在同类题材作品中具有创新意义,人物性格鲜明、表现视角独特,部队生活气息十分浓郁,无论是创作者还是剧中人物,无不透出撼动人心的真情实感。作为该片的导演,在电影从筹备到制作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我有很多感悟,现在我将其中的一部分说出来,希望对学院今后的相关实践活动有所帮助。
首先,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需要更开阔的视野。
通过这次艺术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需要我们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看待。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背景下,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就在2012年,国产电影出现“井喷”,无论公映数量还是生产总量均打破纪录,票房总额达160 多亿元,而且电影的类型、规模、市场、投资等均有所提升,巨大的电影市场空间,让社会各方都对电影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影视教育是电影电视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作为一种制度形态,它需要源源不断地供应人才。
目前我国有200 多所高校陆续开设了影视专业,这一专业是以培养立足于影视专业的精英人才和服务于我国影视行业的普及型人才为目标。当代中国的高等影视教育受到多方密切关注,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影视教育为他们培养和输送产业化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纵览多年来我国高等影视教育的情况,不难发现,过去的教育定位重视培养艺术家,轻视或者说忽视了对于人才适应市场能力的培养,偏重于影视专业的艺术方面,而忽视了经营管理、产业经济、市场方面的素质培养。因此,我们的影视教育必须适应今天影视行业的发展变化。影视艺术技术专业的目标,则是培养具有艺术思维、有一定的艺术理论和良好艺术素质、懂得影视艺术的创作原则和要求、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影视工程技术基础,并在影视和电子媒体制作方面有一定特长的工程技术人才。
其次,人才培养既需要复合型人才,也需要更专业的人才。
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影视专业是一个实践能力很强的专业,教师在影视教育教学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是举足轻重的一环。因此,影视创作实践也是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的核心,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力无疑是影视教育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影视艺术学科建设,应该依托学院丰富的教学资源,组建专业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青年教师骨干力量,让这些富有创作热情的青年教师投入影视作品的创作和拍摄。同时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实践性、实用性,注重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强调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把握影视技术跨越式发展走向,运用高新技术升级传统教学业态,进一步拓展高职教育的新领域。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必定是以培养专业人才为基础的观念。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就无从谈起。专业是基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目标,二者相互依存。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一贯以培养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为目标,这一目标的设立则促使我们必须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去纵览全球电影市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顺利地与电影市场接轨。拍摄数字电影《妈妈们的青春往事》,是我院实践一种新的教学媒介形式一次探索。在该片拍摄过程中,不仅各环节都有学院师生参与,学院更抓住校内外资源,对校内专业资源、历届校友和社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创作创新带动工学结合、教学实践新模式,从而深入推动专业建设。
在整个电影从筹备到公映过程中,我们在注重影片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让学院的学生参与进来,他们既得到了锻炼,又能够在锻炼中成长,使他们能够逐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影视行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再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需要更丰富的艺术实践。
有资料显示,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的课程设置具有这样的特点:在理论与实践两者并重的基础上以实践为主体;有正常的课堂教学,但很多专业工作室的课程比例也很高,而且实践课程数量较大;重视多学科基础教育,在专业学习之外,设置多元文化、人文教育、社会科学教育、自然科学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等课程对学生进行跨学科、跨文化教育的培养。纽约大学的课程设置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在借鉴其成功经验的同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多方合作,探索和强化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理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让影视创作的实践活动,去带动影视表演教育、影视技术教育、影视美术设计教育、影视作曲教育等学科的发展,分别针对不同学科,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推进影视艺术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出具有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的优秀影视艺术人才。
此次电影实践给学院师生带来了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共同参与到电影的制作当中。在《妈妈们的青春往事》拍摄过程中,我院影视技术系2010 级影视多媒体班的一位同学参加了剧组工作,担任摄影助理,他总结道:“不是所有的人来到摄影组就可以掌机成为摄影师的,就拿我所学专业来说,虽然学过摄影摄像,但是要我拿阿莱和REDONE 机器去拍摄,肯定会遇到各种麻烦,以前我学到的很多机器都是自动模式,可电影摄影不一样,完全都是手动,连曝光也要手动去跟,所以这对我的经验和技术是有很大挑战的。在打光、构图和轴线问题上也缺乏很多实际经验,特别是影视摄影用光,要根据现场环境情况和演员演戏的要求来变化,要求很高,在课堂里根本无法理解这么专业的打光。”
在电影的班底的搭建中,我们还充分发挥著名校友的社会影响力,以建设影视艺术学科为平台,邀请国内知名艺术家加盟,参与学院出品的影视剧的拍摄。《妈妈们的青春往事》邀请南京前线文工团著名演员陶慧敏校友出演女主角;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画家杜晨鹰担任美术设计;音乐系副教授、国家一级作曲孙建国担任作曲;现为浙江歌剧舞剧院总美术、制作人,毕业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附中的浙江金匣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董飞存担任美术设计……
对一所艺术院校来说,我们必须能够有效地整合各方面的艺术资源,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实践平台。通过有益的艺术实践,在制作优良作品的同时,达到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则需要我们具有更开阔的视野,以培养复合型与专业型相结合人才为目标,在更为丰富的实践中探求一条适合学院发展的路径。数字电影《妈妈们的青春往事》已经与观众见面了。作为本片的导演,更作为艺术学院的导演,对影片的拍摄,对艺术人才的培养,对艺术学科的建设有了些感悟,期待对今后的电影拍摄,对今后的学院建设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