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2013-01-31 11:29薛芳芸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黄帝内经万物生命

薛芳芸 许 馨

(1 山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太原030024;2 陕西科技大学,西安710021)

什么是中医?很难用一个科学标准的概念去简单概括。班固在 《汉书·艺文志》中提到 “方技者,皆生生之具”。这和现代医学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所谓 “方技”,指的就是中医;所谓 “生生之具”,指 “使生命长生的工具[1]”。中医到底指什么?其实指的就是:医学是一门技术,是使生命能够长生的工具。中医经典之首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唐代医家孙思邈 《千金要方》云:“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等,都是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价值视为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维护和保障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医生的神圣职责。中国传统医学实际上强调的是要生命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1 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特征

1.1 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包括:“自强不息的阳刚精神,厚德载物的阴柔精神,中正和谐的中和精神。”“自强不息”一词出自 《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说天的运行刚强劲健,永不停息,君子应效法天的运行要不停地发愤图强,积极进取,刚健有为。“厚德载物”一词出自 《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为地,大地深广而厚实,无私地承载万物,滋养万物,具有宽厚、包容、博大、担当的品德,君子应效法大地厚实和顺的美德而载育万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两大精神是相互融合的,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察天行以自强,察地势以厚德”,自强以法天,厚德以法地。《老子》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强厚德以法天地之道,体现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正和谐的精神。

1.2 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是整体性:传统文化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和谐整体,人、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整体意识。人文性:传统文化特别重视人的伦理道德,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有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勤俭仁爱、敬老扶幼等传统美德。承传性:传统文化重视传统的继承,认为继承是延续和创新的前提,在学术上讲究 “道统”、“师承”,这种承传性的特征,使中华民族丰富而悠久的文化传统从古到今一脉相承,表现出鲜明的统一性和连续性。总之传统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在人与社会关系上,强调人伦和谐;在人本身强调身心和谐。整体性、人文性和传承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2 中医的基本精神及文化特征

2.1 中医的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中庸”、“中和”,一切以 “平”为好。《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2]”中和是世界上万事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天地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老子曰:“损有余而补不足”,经过 “损”和 “补”,恢复到一个 “平”,中医治病就是如此。中医的最高境界是 “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结就要散,逸就要劳。以平为期,以和为重。《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云:“平人者,不病也。”即阴平阳秘、气血调和、身心和谐就不会生病。孙思邈 《千金要方》云:“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治病。”中医的根本精神首先是治人,其次才是治病。“治人”,人不仅自身要和谐平衡,包括阴阳气血、五脏六腑、寒热表里等;而且人与人之间要和谐,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天人合一”。

2.2 中医学的文化特征 一是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整体观:中医学认为,天文、地理、人事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要顺其自然,适应社会,才能达到身心健康。二是人命至重以人为本的医德观: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把人的生命价值视为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维护和保障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医生的神圣职责。三是阴平阳秘动静互涵的恒动观:天地万物本原于一气,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成长、升降出入的形气转化运动的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动静有常,互涵平衡,意味着健康[3]。四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防治观:中医学主张 “不治已病,治未病”,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其治疗于有病之后,不如摄养于未病之先。正如 《黄帝内经》所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4]”

3 中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3.1 传统文化对中医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中医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第一,对人与自然的理解,中医的观点与传统文化是一致的,如天人相应,五行生克,阴阳平衡等,医学理论来源于传统文化。第二,中医强调的修身养生观汲取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中庸、中和观;道家的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祸福相依观;佛家的随缘任运、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空无超然观等。第三,中医对病理的认识与治病的方法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不管是藏象兼治、丹药医方,还是望闻问切、推拿捏打等无不有传统文化的理念在其中,如 “平人不病”、 “阴平阳秘”等就是传统文化中 “中和”的理念。第四,中医的一些名词也受传统文化影响,比如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脾胃者,仓廪之官,无为出焉……”以古代中国社会政治体制中的官制类比人的脏腑功能。可见中医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5]。

3.2 中医的发展丰富了传统文化 中医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宝库,比如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生命观、生死观、饮食观等或多或少带有中医的印迹;与中医相关的养生术、相面术、房中术、风水术、武术气功等对传统文化的建构与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没有中医,很难设想占人类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华民族会延续下来,更难设想会有如此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因此中医的发展也促使了传统文化的繁荣。

[1]曲黎敏.黄帝内经养生智慧[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8:3.

[2]王国轩,张燕婴.论语大学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2011:283.

[3]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

[4]姚春鹏译注.黄帝内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0:21.

[5]黄海波.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

猜你喜欢
黄帝内经万物生命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