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医学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

2013-01-31 11:29王志新邓同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基础课职业倦怠医学

王志新 邓同兴

(1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郑州450002;2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漯河462002)

高校医学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

王志新1邓同兴2

(1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郑州450002;2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漯河462002)

职业倦怠是影响职业效能的负面制约因素,它在高校医学基础课教师这一群体中普遍存在。目前它已经演变为影响医学基础课教学效能的主要消极因素,亟待研究者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只有从组织保障体系、社会支持体系和教师自身素养等方面入手,才能减缓并消除职业倦怠带来的消极影响。

高校医学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对策研究

1 现状

教师职业倦怠(job burnout)是指教师由于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自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分析学家赫伯特·J·弗鲁顿伯格首次将该词引入心理学领域以来,这一现象就引起了西方和我国学界的高度重视。在具体的教学科研工作中,高校医学基础课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1缺乏对工作的热情满足于完成任务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一些高校医学基础课教师把教学仅仅当做谋生的手段。繁重的课时量使他们备课仓促不充分,上课缺乏激情。这些教师在工作中缺乏教学和科研热情,对学生不关心,进取意识不强,缺乏上进心,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的现状。课后的大部分时间都被他们用于网络游戏、家务琐事、交际应酬和睡眠。这些方面的表现相当于职业倦怠的第一层次,即情感衰竭层面,主要表现为工作热情的减退和对工作对象的冷漠。

1.2强化体验平庸感精神没有寄托一些高校基础课教师在对工作缺乏热情与活力之后,经常感到沮丧、无助、无望,教学工作成为他们的负担。工作中害怕竞争、逃避竞争,用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对待工作对象——学生没有丝毫的热情,甚至尽量躲避和学生接触、交流。有的教师不知道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何处,有些甚至把兴趣转移到与工作无关的消遣和娱乐方面,寻找精神的寄托。

1.3缺少职业效能感成功的体验甚少高校基础课教师不像中学教师那样有具体的升学率可供比较,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课程特点和班级的不同又造成教学效果的差异,很多教师在辛苦工作一年后,并没有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反而会遭受到学生的种种挑剔和批评。他们会因此而厌倦目前的工作,觉得工作无法给自己带来成就感,再加上职称评定比

其他专业老师困难等因素,从而丧失理想、缺乏动机、欠缺热忱,降低自我评价,且常有不适应感、无能感、失败感等。

1.4强烈的身体不适感许多高校基础课教师经常会感到身体不适,如疲劳、虚弱、失眠、颈背痛、咽喉痛、头痛、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对疾病抵抗力降低等各种小毛病,尤其是工作紧张时更是如此。情绪衰竭水平高的教师,常表现出疲乏、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头痛、胃肠功能紊乱等身体问题,及自尊水平下降、抑郁、易怒、焦虑、无助感等心理问题。

2 对策

在高校医学基础课教师中存在的以上具体问题表明: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在这一群体中普遍存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解决方案已经变得刻不容缓。本文将从组织保障体系、社会支持体系和教师自身素养等方面切入,提出解除职业倦怠负面影响的应对策略。

2.1构建发展性、支持性的组织保障系统

2.1.1建立良性的组织保障系统为高校医学基础课教师建立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研究表明[1],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其所拥有的社会支持存在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社会支持越多,表现出的职业倦怠越少。因此,作为学校必须尊重教师们的个性和内在需要,敏于捕捉他们专业发展的多种信息和需求,并利用这些信息和需求将其转化为他们发展的内在动力。

2.1.2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提供教师健康保障体系学校首先要实行开放式的民主管理,赋予高校医学基础课教师更大的专业自主权和自由度,从而激起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潜能,提高他们的职业满意度。其次高校应该尽快建立相应的制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高等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再次高校医学基础课教师在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度应予以提高[2]。

2.2高校医学基础课教师要为自己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3]从根本上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首先,高校医学基础课教师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谐地与人交往。教师们不应只注重教学内容和知识的传授,还应努力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有调查显示:有46.3%的教师视人际关系为危机感的主要来源之一,甚至有35.2%的教师从未和相关领导交流过思想[4]。其次,高校医学基础课教师应通过改变认知来调节自己的情绪。高校医学基础课教师要认清自我价值,掌握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预测自己倦怠的征兆。再次,高校医学基础课教师应提高自身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际中,高校医学基础教师在学历、经历、经验等方面是存在有一定差别的;部分高校医学基础课教师上岗前没有经过正规的职业培训,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他们的重点应该是提高教育能力。教师们要在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和提高。

2.3积极进行身体和心理调适

2.3.1体育锻炼——让生理“机器”协调运转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平日缺乏运动的高校医学基础课教师明显地减轻压力和倦怠,减少笼罩于压力情境的时间,某些锻炼如散步、慢跑等也能提供难得的对问题进行反思的机会。适度的锻炼能够换来舒畅而平稳的心情,能够有效地降低焦虑和抑郁感。

2.3.2合理饮食——为身体健康提供“燃料”工作上遇到压力和逆境,必然产生身心上的改变,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伤害身体的正常功能,降低免疫能力,从而使身体产生不同的疾病。因此注意合理的饮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们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饮食习惯,通过合理的饮食来缓解身心的压力,为教师消除或远离职业倦怠提供“燃料”和“动力”。

2.3.3调整心理状态有效克服倦怠调整心态、放松自己是个体进行自我调节,最终降低倦怠并获得心理健康的关键。在外部环境的改善不能一蹴而就的情况下,高校医学基础课教师的自身调节就显得尤为重要。职业倦怠既然是客观存在,就要想办法在危害产生之前预防它们,那么我们就能很快找回平衡,而不需要较长的恢复期。加强对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人格锻炼对缓解职业倦怠也是至关重要的。调整心态,善待自己,善待学生,正确看待名利得失;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走出教师完善形象,不苛求外部环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最大努力,在理想和现实中找到最佳结合点;学会放松情绪,缓解压力;积极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撑系统,扩大人际交往,从而增强社会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做到劳逸结合,科学用脑;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工作和生活,付出最大的努力,等待最自然的结果;去除功利心,以一个教师的良心来对待工作,也是获得良好心态的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必须学习如何适应和处理压力。压力管理对于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提高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以及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等密切相关。高校医学基础课教师要有坚定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培养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对预防职业倦怠的产生是至关重要的。对已出现倦怠症状的教师,在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整的同时,还要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找朋友倾诉、找专家咨询,学会及时宣泄不良的情绪,进行专业的心理保健和心理治疗,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均是缓解职业倦怠的良好途径。

[1]胡春梅,姜燕华.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3:51-54.

[2]刘鲁蓉.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干预[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7(1):58-59.

[3]黄小兰,谢鹏,王卫红.医学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1):14-16.

[4]谢钢.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心理浅析[J].技术经济,2000,5:51-54.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2.088

1672-2779(2013)-12-0131-02

��吴义红

2013-05-18)

猜你喜欢
基础课职业倦怠医学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医学的进步
“互联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探究基础课与专业课互动教学改革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