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暑32例

2013-01-31 11:29农朝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暑热电解质体温

农朝雷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急诊科,南宁530011)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暑32例

农朝雷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急诊科,南宁530011)

目的总结中暑的救治经验。方法 对32例中暑患者的中西医治疗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痊愈30例,死亡2例。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中暑;中西医治疗;辨证论治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历年来高温酷暑天气不仅气温高,而且持续时间长。我院急诊科收治的中暑患者逐年递增,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期间共收治了32例中暑患者。这些患者中,既有年老体弱和患有慢性病的,也有平素身体健康的青壮年。中西医结合在治疗中暑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临床应用中一直较为广泛。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中暑患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2例患者中,男24例,女8例;年龄17~72岁,平均57岁。既往体健患者18例,其中1例是17岁在校大学生,在高强度军训中突然发病;高血压

3例,冠心病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2例,慢性乙型肝炎3例;日射病11例、热痉挛19例、热衰竭2例。

1.2治疗方法接诊后立即把患者置于空调房,室温控制在18~20℃,立即采取以下措施:①重症者给头戴冰帽,在颈部两侧、腋下和大腿根部的腹股沟部放置冰袋,视病情变化及时用冷盐水灌肠。②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以及心电、血压、血氧监护。③早期快速扩容。均先输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0ml,再给予林格液1500ml,有尿时注意补钾。④注意保护重要器官,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抽搐者可予鲁米那或安定肌注,并预防脑水肿、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肺水肿、DIC等,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根据中暑不同病程的病理变化及其证候表现进行辨证论治。暑入阳明致气阴两伤,症见壮热多汗,口渴引饮,面赤气粗,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洪数,指纹深红,透达气关,治宜清泻阳明,益气生津,取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暑犯心包致神昏谵语,症见猝然昏倒或昏狂谵语,身热肢厥,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脉洪大而滑数,指纹紫暗,直达命关。治宜清心开窍,凉血解毒,取清营汤加减或安宫牛黄丸;暑热亢盛致肝风内动症见昏眩欲倒,四肢挛急,头项抽搐,甚至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神志不清,治宜镇肝熄风,开窍醒神,取镇肝熄风汤加减或羚角钩藤汤;阴损及阳致气虚欲脱,症见面色不华,头晕心悸,精神萎靡,汗出肢冷,发作时昏倒仆地,气息短促,舌质紫暗,苔白腻,脉象沉微,沉缓,指纹多淡滞,治宜益气固脱,益阴复阳,取参附汤加减,辅助使用醒脑静、清开灵、痰热清、热毒宁等注射液,行清热、解毒、镇静、解痉、开窍之功。

2 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中暑的有关标准拟定。治愈: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无反复,症状、体征消失;好转:发热减轻,症状、体征减轻;未愈:发热未减轻或有反复,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2.2治疗结果32例患者中,痊愈出院26例,好转4例,死亡2例,其中1例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另1例是因为MODS而死亡。

3 讨论

2.1发病机制中暑是人在高温影响下而发生的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发生紊乱,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一组疾病。中暑表现为中心体温升高超过40℃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引起谵妄、惊厥或者昏迷等症状。

中暑属中医学“暑厥”范畴,夏季暑气当令,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内郁化火故发热,灼蒸人体,汗为心之液,心主神明,汗液过泄,损伤心气,故暑厥患者出现神志昏迷;暑热之天,暑湿外犯,外邪内湿互结,气机升降失衡,肺不升清则呼吸不利,肾不降浊则可尿量减少,气滞则血瘀,瘀血不循经则出血[2]。暑伤津气,阴损及阳致气虚欲脱。

人们在夏季长时间受到强烈阳光的照射,或停留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中,以及在炎热的天气里长途行走过度疲劳等情况下,均容易导致中暑的发生。

2.2治疗体会①重症中暑死亡率甚高,且死亡率与高热持续呈正比[3]。降温速度的快慢是决定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通常应该在1h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7.8~38.9℃[4]。我们在接诊患者时都要立即采取各种必要降温措施,接运过程尽可能用空调车,并在途中继续采取降温措施,在治疗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温度下降是中暑好转的关键。②虽然早期采取降温措施使得体温下降后仍有部分患者病情加重,脏器功能损害。这是由于入院前中暑高热和出汗引起大量的体液丢失,盐(电解质)也随体液丢失,使循环系统和其它各主要器官功能紊乱,所以要及早补充液体与电解质。必须恢复正常血容量,保证足够的脑灌注。③中暑损伤主要是由于体温过高(>42℃)对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此时,发生酶变性、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膜稳定性丧失和有氧代谢途径中断,导致多器官衰竭。因此加强保护各重要器官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④中西医结合治疗,清泄暑热为本病的基本治则。根据中医辨证理论,按照中暑发生发展病理过程,常分四种证型,暑入阳明、暑犯心包、暑热亢盛、阴损及阳致气虚欲脱。针对患者的病情辨证施治。由于中医学的传统优势,使得中西医结合在临床治疗中暑中一直发挥着良好的作用,中暑在减轻病情、缩短病程、改善检测指标、提高治愈率等诸方面均显示出明显优势。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3-14.

[2]林海桐,宁观林.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中暑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1,17(4):489.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

[4]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85-986.

日常养生保健——按摩环跳穴

位置: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功效:环跳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穴近髋关节,按摩此穴可改善血液循环。

按压方法:用拇指或其他指关节向下按压,作圈状按摩,不少于一分钟。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2.028

1672-2779(2013)-12-0042-02

��苏 玲

2013-05-14)

猜你喜欢
暑热电解质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固态锂离子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暑 热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判断强弱电解质的四种经典模式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冰爽夏日派对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