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与约束

2013-01-31 10:24:49樊纲
浙江经济 2013年11期
关键词:农奴经济学命运

一谈到“选择”,恐怕很多人的第一个反应是“我没什么可以选择的”,什么都是由别人(政府、父母、单位、社会等)决定了的。的确,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似乎都不能由我们自己决定,相反,是由各种各样的外在因素所决定的,以至许多人会产生一种“宿命”的感觉,觉得人的命运是由某种神秘的力量支配着,今天高兴了让你走运,明天不高兴了就让你“走背字”。所以,在讨论“选择”问题之前,我们似乎首先需要讨论一下为什么在许多情况下“不能选择”,“命运”实际是一种什么东西。

无处不在的约束

其实,用经济学的眼光看问题,选择都是受限制的选择:天下从来不存在什么绝对自由的选择,没有人能够在进行选择时不受限制,也就是说没有人能够绝对地“为所欲为”。这个有限的、供我们进行选择的若干种可能性,就构成我们的“选择范围”。每个人在每一件事上都有一个特殊的选择范围,由一些不以我们自己决定的“外在因素”、“客观条件”、“社会环境”所决定。我们在许多情况下显得“无法选择”,甚至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就是因为那些主客观条件已经事先将某些更好的可能性排除在可供我们选择的范围之外了。所谓“最优选择”或“最佳选择”,都是在“矬子里面拔将军”,是在诸多不太好的可能性当中,选择“稍好一点但不能再好”的那么一个。总之,是在一个被限制的、可能实现的范围之中进行选择。超出这个范围的东西,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梦想”,不可企及。

这就好比经济学在研究消费选择时,首先要明确一个人的“可行的采购单”,说白了就是明确一个人买得起什么、买不起什么。如果一件物品的价格数额比一个人所能支配的全部收入还高,它根本就不能进入这个人的选购范围。比如一辆奥迪轿车五六十万、一栋别墅小楼几百万,比我们的全部积蓄甚至这一生预期的收入还高出几倍、几十倍,它们根本就还没有进入我们的“选择范围”之中——它们不是你“可能的消费”!换句话说,我们的收入水平,限制了我们所能进行的选择。我们只能在那些买得起的东西之间进行选择,比如我有一万元存款,我就买得起一套9900元的音响组合。许多人可能不会“倾家荡产”去买这套音响,但如果我就是有听音乐的强烈偏好,属于音乐“发烧友”之列,我总还是能够买得起的。一个人的收入越高,他的“可行的采购单”就越长,选择余地就越大;反之,收入越少,那个采购单就越短,选择的余地就越小。

机会并不均等

限制我们选择的因素很多。就“先天因素”来说,首先,你出生在怎样的家庭当中,成长在怎样的社会环境里,不是由你自己决定的。讨论这种“先天性”因素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实际上,人们在生活中会经常感觉到这个问题,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提醒我们这个因素的存在和它在决定人生旅途中的作用。我最早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在八九岁的时候,看了电影《农奴》。要说电影、文学艺术怎样能达到“宣传”、“教育”的效果,我想那部电影应该说是一个“范例”。看过电影之后好几天,我一直在想同一个问题:如果我生下来是个农奴怎么办?什么都没了,受饿受冻、挨打挨骂,王爷说让你死你就得马上死!后来去了美国,经常想到一个人生在中国和生在美国的差异。别的不说,同样是学经济学的,一个英语国家长大的人,至少比在其他国家长大的人有一大优势,就是不必再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学习一门外国语言(英语),以掌握大量的现代经济学文献(因为它们大部分是英文的),不用在写论文时顾及语言上的障碍,在语言上多费那么多的工夫。

我曾到非洲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去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一天下午抽空一个人乘公共汽车到郊区游览,看到了一大片城市贫民区,许多失业的黑人青年闲坐在街道两边,周围是破败的棚户,房前屋后遍地是些脏水坑,身上的衣服也是脏兮兮的,不少人蓬头垢面。一个问题马上在我心中掠过:假如我出生在这里,会是什么样子?

猜你喜欢
农奴经济学命运
命运的更迭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0
简明经济学
翻身“农奴”做英雄的James Bond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30
命运秀
海峡姐妹(2018年12期)2018-12-23 02:38:48
农奴的新生
经济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48
命运
诗选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1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3:18:03
经济学的优雅
海峡姐妹(2014年2期)2014-02-27 1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