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燕
(河北省围场县医院感染科,围场068400)
随着现代化的建设和交通高速化发展以及人们在运动方面的广泛兴趣,各种的创伤日趋多见,而且更加严重、隐蔽复杂。创伤性休克已成为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及其它事故的主要死因之一。因此,成功地抢救创伤性休克是降低意外事故死亡率的主要措施。在基层医院由于条件限制,对创伤性休克病人抢救的关键是在第一现场及医院急诊科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使病情好转、稳定,为病人争取抢救的黄金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共抢救57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本组共57例、男48例,女9例。年龄11~58岁,平均35.5岁。引起创伤性休克的原因:交通事故49例,打架斗殴伤6例,高空坠落伤3例。伤情中开放伤39例,闭合性创伤18例。入院时间为受伤后10分钟至2小时左右。入院时,伤者面色苍白、意识模糊,血压脉搏均测不到者29例,烦躁不安,血压测不到,脉搏细速110~140次/分钟者为20例,血压低在7~9/4~6K Pa者为8例。
6例因入院时创伤严重,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5例因病情特重转往上级医院治疗;46例抢救成功后,转入相应的科室住院进一步治疗。
3.1 及时应诊,准确预诊 预诊护士应立即迅速检查患者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同时简要地询问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经过、主要受伤部位,快速的从头到脚进行全身视诊和简单体检。发现有专科问题,即刻通知相关专科医生进行会诊,协同急诊室医生做相应的专科处理。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供氧,以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头部抬高15度,下肢抬高20度,以增加回心血量,有利于呼吸与循环系统的功能恢复。有气道阻塞的伤员,有效的迅速清除口咽部血块,异物,用舌钳子拉出舌头,尽快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注意及时正确处理胸部创伤,预防呼吸道窘迫综合症的发生。创伤早期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纠正机体缺氧状态。
3.3 迅速建立多条静脉通路 为了快速补充血容量,首先选用静脉留置针行近心周围静脉穿刺如颈外静脉、上肢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等。快速输入平衡液,血液以补充血容量,在纠正休克的同时要防止急性肺水肿和心力衰竭的并发症。本组中32例入院时血压、脉搏测不到经加压在30分钟内输入平衡液1000ml输入同型血400~600ml,同时静脉输入多巴胺,阿拉明提升血压,使血压维持在12/8kPa左右,抢救效果显著。
3.4 有效控制机体大出血 在创伤中由于大出血引起的休克最为多见是创伤中丧失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医护人员应当机立断争取一切有效措施制止和减少出血。开放性伤口失血可协助医师压迫止血或缝合止血,四肢出血可用止血带轮扎暂时止血再行彻底清创;对闭合性创伤出血,协助医师尽早采用诊断性腹腔穿刺,CT、B超等辅助诊断。明确出血部位,及时手术终止出血。本组中5例是脑出血、7例脾破裂、3例肝脏损伤出血、6例肠系膜血管断裂、经过诊断检查,确诊了出血部位;在加快输液、输血的同时,做好术前准备,护送伤者到手术室手术止血。这些患者经过及时抢救,挽回了患者生命。
3.5 止痛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1]、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被日益受到重视。疼痛引起的休克仅次于大出血,所以必须及时处理疼痛。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止痛剂,一般肌注杜冷丁50~100mg,但要注意其抑制呼吸的不良反应,创伤后有呼吸困难者禁用杜冷丁。
3.6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液体入量、尿量变化 及时心电监护,观察心脏功能;危重创伤患者可因大出血或血液外渗致循环血量不足引起循环障碍;由于心包填塞、纵膈摆动、纵膈移位以及心脏的严重挫伤,可导致心脏功能低下或衰竭,严重时可出现心脏骤停,临床上分别表现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心源性休克,有时两种休克同时存在,如不及时抢救可迅速使患者死亡,最易损伤心脏功能的是心包填塞。本组病例中2例。
患者通过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确诊为心包填塞;表现为血压不断下降脉搏逐渐变弱而不规则,颈静脉充盈,心音遥远或消失,迅速行心包穿刺,有不凝血抽出,临床症状改善,病情好转后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3.7 心理护理 耐心疏导劝慰,沉着冷静处理,积极主动且认真仔细做好各种监护的护理工作,减少故障报警,最大限度降低在各种仪器和导管包围之中病人的恐惧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除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调动体内一切积极因素对抗休克。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创伤后大出血致低血容量性、或剧痛或心脏严重挫伤致心功能衰竭,导致组织器官灌流不足,进而发生循环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病情发展迅速并且严重,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基层医院的急诊室抢救设备和条件有限,作为临床一线的护士应具备高尚的医德情操和坚实的医学理论知识、护理专业知识以及熟练地掌握护理操作技能;严谨的工作作风[2],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及敏锐的观察力,同时做到 “五勤”,即勤巡视、勤观察、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严密地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就立即报告医生,争分夺秒地配合医师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早期表现为组织器官、细胞灌流不足,细胞缺氧而开始无氧代谢产生大量乳酸,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在急救早期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创伤性休克时低血容量又可使循环系统功能急剧下降以及心脏严重损伤等致使心脏功能衰竭,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 ,脉搏细速,因此要及早建立多条静脉通道快速地补充机体血容量,增加组织器官的灌流量。创伤后的剧烈疼痛、紧张恐惧的心理可通过刺激交感神经元使血压下降,加重休克。所以根据病情适当地给予止痛剂,正确及时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调动机体内积极因素抗休克,使患者脱离生命危险,病情恢复平稳,机体逐渐恢复健康。
[1]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4.
[2]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