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辉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外二科,本溪117100)
LISS技术治疗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28例
李世辉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外二科,本溪117100)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LISS治疗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折28例,其中股骨17例,胫骨11例,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结果 28例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时间8.2个月。术后骨折对位良好,内固定无松动、失效等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9.2%。结论 LISS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LISS;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粉碎骨折;护理
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处理比较棘手,常合并有髌骨骨折和膝关节的韧带损伤。此类骨折多因高能量损伤所致,由于骨折位于干骺端或波及关节面,术后容易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目前仍是骨折治疗的难题之一[1]。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创伤大、内固定易失效、骨折愈合差、软组织并发症多等缺点,常遗留膝关节功能障碍。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逐渐应用于临床,明显提高了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本院自2009年3月-2010年9月采用LISS治疗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共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23~68岁,平均35.6岁。股骨骨折17例,胫骨骨折11例,均为粉碎性骨折,其中11例为涉及干骺端或关节面的复杂骨折。闭合性损伤12例,开放性损伤8例,其中伴软组织严重损伤3例。
1.2 术前准备根据伤情合理选择手术时机,闭合骨折首先进行骨牵引,在伤后72 h~11 d手术。对GustiloⅠ型施行急诊清创内固定手术;GustiloⅡ~Ⅲ型开放性骨折行床边清创,骨牵引后择期手术。合并其它系统损伤的复合伤患者,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伤,待病情稳定后手术。
1.3 手术方法对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关节外骨折采用股骨外侧切口,一般长约5cm;关节内骨折采用髌骨前外侧切口,长度约为10cm,充分暴露股骨髁处骨折,完成关节内骨折的复位和临时固定。于股外侧肌与骨膜之间插入LISS钢板,用克氏针将钢板与股骨髁临时固定,经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骨折复位及钢板位置满意,在导向器的引导下分别于骨折远端和近端各打入3~4枚锁定螺钉固定。
对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依骨折情况选择切口,一般采用胫骨外侧平台斜切口长约3~8cm。对累及胫骨平台的复杂骨折,切口内显露塌陷的胫骨平台关节面,撬拨复位、空腔内植骨,恢复关节面正常解剖,克氏针临时固定,然后牵引复位其它部位骨折,沿骨膜与胫前肌之间插入LISS接骨板,C型臂X线机透视骨折复位及接骨板位置满意后克氏针临时固定,在导向器的引导下分别于骨折远端和近端各打入3~4枚锁定螺钉固定。依骨折块稳定性可加用普通加压螺钉或空心加压螺钉加强固定,切口放置引流管。依具体情况选用外固定,一般不需外固定。
1.4 术后护理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常规抗凝治疗。24h后在有效镇痛的情况下开始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术后2d拔除创口引流管后可开始膝、踝关节CPM功能锻炼,术后2周扶双拐下地不负重活动。术后4~8周根据骨折类型和骨折的愈合情况逐步从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定期复查X线片直至骨折完全愈合。
本组28例,随访9~26个月,平均18个月。伤口全部Ⅰ期愈合。27例骨折达临床愈合,愈合时间6~16个月,平均8.2个月;1例术后3个月因外伤钢板折弯,经再次手术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等评分标准[2],优20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89.2%。
3.1LISS接骨板传统的AO“坚强固定”理论在操作上对软组织的剥离较重,常造成伤口愈合不良、感染和骨折延迟愈合等后果。Gerber、Palmer等AO学者总结并提出了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BO)的新概念,强调了骨的生物学环境对骨折愈合的重要性,强调了对骨折局部血运的保护。临床研究表明,“间接复位,生物学固定”的临床疗效优于“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3]。人们对骨折治疗的认识也从强调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上升为强调保留骨与软组织血运、相对稳定的生物学内固定和解剖序列。LISS接骨板便是基于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原则,在MIPO(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csis,MIPO)技术基础上最新发展的一类新型的内固定系统,其固定的稳定性由自锁型螺钉与钢板锁定后的稳定性来维持。这是一种桥接式弹性固定,骨折间隙存在微动,这种一定程度内的微动可刺激骨痂形成并加速骨折愈合。接骨板的每个锁定螺丝钉借助精确瞄准器经皮拧入,使在不暴露骨折区域的情况下完成内固定成为可能,大大减少了手术对骨折局部血运的影响。LISS应用MIPO技术将医源性创伤尽可能减小到最低限度,对软组织及骨膜的血运破坏小,促进了骨折愈合并提高了组织抗感染能力。作为一项新的内固定技术,国内外学者已先后报道应用于临床上骨折的治疗[4-6],疗效满意。
3.2LISS的优越性LISS在以下骨折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①靠近关节或关节内的粉碎性骨折,尤其伴有骨质疏松时;②高能量损伤所致的长阶段严重粉碎骨折,尤其合并关节内骨折时;③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远、近端不稳定骨折伴有或不伴有骨质疏松时。
3.3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①除对关节面骨折要求解剖复位外,其它不强求解剖复位,建议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进行;②由于切口小,操作时注意保护周围组织,减少医源性损伤;③注意螺钉拧入力量的把握,避免螺钉头未完全拧入接骨板;④尽量减少钢板与骨膜间的间隙,以增强稳固性;⑤因手术对软组织及骨膜的血运破坏小,可适当减少植骨或不植骨;⑥手术必须待肿胀消退后进行,否则会破坏组织和骨膜残留的血运。开放性骨折尽可能变开放为闭合,再择期手术;⑦加强康复训练,尤其是膝关节的功能练习。
LISS治疗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对局部血供破坏小、软组织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38-1039.
[2]Merchan EC,Maestu PR,Blanco PR.Bladeplating of the displaced supracoudy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femur with the AO system[J].J Trauma,1992,32:174.
[3]Baumgaertel F,Gotzen L.The"biological"plate osteosynthesis in multiframent fracture of the para-articular femur,a prospective study[J].Unfallchirurg,1994,2:78-84
[4]罗从风,高洪,仲飙,等.微创钢板固定法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3:246-249.
[5]Schutz M,Muller M,Kaab M,et al.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in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s[J].Acta Chir Orthop Traumatol Cech,2003,2:74-82.
[6]黄长明,胡喜春,王剑敏,等.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近期效果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8:1373-1375.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9.054
1672-2779(2013)-09-0087-02
苏 玲
201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