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良 肖兰华 朱 伟
(1广东省中医院药学部,广州510006;2广东省中医院中药制剂实验室,广州510006)
社区宣教中药知识的实践和体会※
陈文良1肖兰华1朱伟2*
(1广东省中医院药学部,广州510006;2广东省中医院中药制剂实验室,广州510006)
中药的不合理使用是普遍现象,通过中药知识的社区宣教培训与咨询,进行针对性的用药指导,帮助社区居民了解中药的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这能够充分发挥药师职能,促进合理用药知识的传播,有助于提升合理用药、提高公众健康和生活质量。笔者就自身的实践,总结出一些体会,以期为同道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中药;社区;药师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显示,各国住院居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5%因用药不当死亡,在全世界死亡人口中有1/3死于用药不当。在美国,因用药不当死亡人数居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排名第四。在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总数的11%~26%[1]。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西药的毒副作用大,中药大多是天然、无毒副作用的,所以长期、大量、盲目地服用中药的现象非常普遍。其实中药不是萝卜白菜,中药也是药,是药就有三分毒。因此专业中药师走进社区,积极开展中药知识的社区宣教工作,传播合理用药知识,有助于消除居民的错误用药观念,改善居民不合理用药的现状。笔者通过亲身实践,总结了一些体会,现不揣粗陋,介绍如下,请同道指正。
中药是特殊的商品,当前我国群体文化程度还不高,即使在中药接受程度较高的广东省,具备较全面中药知识的人也不多。广大群众对中药的性质、保存方法、用法用量、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禁忌证等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容易受到来自各种形式广告的宣传信息影响,经常只是根据对病痛外在表象的模糊感受,粗浅的判断就擅自选药用药,这就为中药的使用留下较大的隐患,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我们与附近的社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到社区为居民提供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中药常识讲座和专业咨询,主动为社区提供中药用药信息,并把每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印制成小册子,供居民查阅、参考。系列讲座为药师与居民直接沟通提供了渠道,为居民之间交流提供了平台。讲座过程中,笔者可以和社区居民面对面地开展交流,现场及时为居民答疑解惑,及时了解居民用药情况,使用药更安全有效。例如四气是指寒、热、温、凉,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其中苦寒药多用于清热、泻火、解毒,但是久服易伤元气。升降浮沉是指治疗作用的趋向,升浮药主向上向外,沉降药主向下向内;其中芳香开窍药多用于通络散郁,但久服易耗气伤津。再比如广东居民自古就有饮用凉茶的习惯,岭南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年气候炎热,24小时内气温骤降10度以上的情况罕见,热邪其性为热,《内经》中云:“壮火食气”,热邪不但伤阴,还可耗气。现代气象学表明:岭南地区炎热,并不体现在夏季最高气温高于其它地区,而体现在其夏季长达6~7个月,是“四时放花,冬无霜雪”之地。这种长时间的炎热,比一时的高温对人体体质的影响更大。因为人在此种环境下劳作起居,终年腠理汗出,长期耗气伤阴,体质本已偏于阳热,此时热邪相加,耗伤人体正气明显,因此久服味苦性寒的凉茶,容易损伤脾胃,连服不宜超过一个月。每次讲座之后,居民反馈都很好,他们认为这种形式可以使所有的受教育者在理解基础上强化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人索要发放的知识材料和授课讲义,并一再表示课讲得好,通俗易懂,对他们真正有所帮助。
特殊用药人群是指儿童、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妇女、老年人,这部分人群的生理、生化和病理情况和健康人存在较大差异,不少社区居民就属于这一特殊的群体,我们在社区宣教工作中会予以特别的关注。
社区宣教中最需要特别提醒的往往是老年人,他们患病年久,有些人自认为“久病成良医”,所以常常不经医生诊治自行服用、停用或改用中药,非常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全世界约有1/3的国家和地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是众多老龄化国家之一,许多老年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往往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而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处于衰退期,他们的记忆相对减退,且许多老年人对药理知识知之甚少,常致多服、重服、漏服或服用方法不对,或服用剂量不准等。特别是在社区和医院之间,老人缺乏持续性照顾,用药差错发生的机率更大。许多疾病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在不断变化,因此不根据自身的病情滥用药易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我们经常建议老年居民用药要少而精,尽量减少多种药物合用,能少用者尽量减少品种,把用药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同时提醒他们要严格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特别是在使用从未用过的新药时,如发现有新的症状出现,而这些症状与所患疾病无关时,就应想到是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即便是已经用过一段时间的药物,出现了新的病症也应考虑到是否是用药过量引起的蓄积反应\药物过敏等,这时应暂停用此药物,尽快找到医生咨询,以明确原因,减少危害。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之中,机体的各组织器官尚未成熟,功能也不完善,与成人相比,更容易发生用药的不良反应,因此,家长不能想当然地把自己认为好的中药给小儿服用。如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很瘦弱,因此往往会给孩子服点人参补补身子。人参有“诸药之王”的美称,系中药材中的高级补品,中医认为人参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有病者宜之,如非正气大虚,又非久病不能复原,则此物不宜滥用。小儿纯阳之体,生发力强,更不宜滥用。其实小儿进补,西洋参可称为上品。西洋参功能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本草从新》记载西洋参“味甘辛,性凉,无毒”。《医学衷中参西录》进一步阐释“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此外小儿用药剂量要格外注意,绝不能“差不多”、“大概齐”,用药剂量不准,不是难以奏效,就是可能引起中毒反应。婴幼儿用药更要考虑其生理特点,慎重用药。
由于顾忌西药的副作用,许多孕妇患病时会首选中药,一项人群调查显示有35.16%的孕妇在孕期使用了药物,中药是妊娠妇女患病时的首选药,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具有保胎和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作用的中药(包括饮片和中成药),占用药构成比的41.62%。值得注意的是14.44%的用药者不知道具体用药而无法了解其用药情况[2]。由于妊娠期的特殊性和药物上市前动物安全性评价的局限性,国外大多实行妊娠期用药的分级制度,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目前我国还没有开展这项工作,中药这方面的信息更加有限,这使许多孕妇在用药上造成困难。其实古人早就将孕妇禁用和慎用的40种中草药,编成了一首《妊娠禁忌歌》,歌曰“螈斑水蛭与虻虫,乌头附子及天雄,野葛水银暨巴豆,牛膝薏苡并蜈蚣,棱莪赭石芫花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砒石硝黄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兼通草,瞿麦干姜桃木通,硇砂干漆鳖爪甲,地胆茅根与蔗虫”。我们根据这一实际情况,特地将孕妇服用后会有损胎气的泻下类、理血类、开窍类等中药编成小册子,发给需要的社区居民。同时收集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的相关信息,在社区的宣传栏中开辟一个药品知识专栏,定期进行更新。
从2008年起,笔者就开始收集社区居民的常见问题,撰写稿件专门进行解答,这些文章后来都在国内著名科普期刊《家庭医生》上发表,其中“胎盘,宜药不宜食”、“秋冬季节,脾虚进补有方法”、“中药抗生素”、“这些年我们一起追的鱼鳔”等文反响很好,先后被多家报刊转载。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发现社区的健康宣教还要顺应社会的变革,要满足未来的需要,如果可能最好应该无缝切入真实的社会大环境中。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3]。目前微博已经成功融入了上亿人的日常生活结构,一场深刻的社会网络变革正在发展激化。微博的信息传播已经从单一的多对多、一对一、一对多的模式进入到一种链状的病毒式传播模式,一则信息可以瞬间分享到全球,微博将“个人信息渠道”的力量放大到了极致。我们可以利用微博发布用药信息,社区居民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查看,社区居民利用微博提问,药师能够及时看到并进行解答。对于城市里的居民来说,网络就像他们的精神拐杖,带着他们去探索身体所不能达到的世界,而微博这种网络应用方式是他们很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我们的亲身实践证明,中药知识的社区宣教可以明显增进社区居民对中药的正确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合理使用中药,有效避免不合理的用药,从而大大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
[1]VigiBase.Giezen TJ,Mantel-Teeuwisse AK,et al.Mapping the safety profile of biologicals:a disproportionality analysis using the WHO adverse drug reaction database[J].Drug Saf,2010,33(10):865-878.
[2]易洁梅,曾毅,谢伟乾,等.妊娠妇女安全用药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3):1124-1126.
[3]百度.微博[EB/OL].http://baike.baidu.corn/view/1567099.htm
Pr a c tice a n d Pe r s onal Ex p e rie n c e in Communit y Ed u c a tion o f Chin es e Me dicine Kno wle d ge
Chen Wenliang Xiao Lanhua Zhu W ei
(1 Pharmaceutical Department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TCM Hospital,Guangzhou 510006,China;2 Preparation labora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TCM Hospital,Guangzhou 510006,China)
The irrational use of Chinese herbs is a common phenomenon.We provided free community missionary training and consulting to help residents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use precautions of Chinese herbs.It can promote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drugs and improve public health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ublic by developing pharmaceutical care in community.Here is the summary of our own practice to provide a meaningful reference for Counterparts.
Chinese herb;Community;Pharmacist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9.049
1672-2779(2013)-09-0080-02
苏 玲
2013-04-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No:81001658];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No:AAF111111A10]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