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红孟 杰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危险因素研究
曾艳红1孟 杰2
目的研究并分析ICU,即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危险因素,为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方法提供参考。方法我院2009年4月~2013年1月期间共收治人工机械通气患者13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机械通气时间、患者的意识状态、误吸、激素以及抗生素联合运用等均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种以上的抗生素联合运用、人工机械通气时间大于3天和误吸等均是导致机械通气患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ICU病房应加强病房管理,分析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原因并积极预防,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危险因素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简称VAP)是临床常见的炎症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主要是指患者在接受人工机械通气48h以上所并发的肺部感染。国外的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约为15%左右,其病死率为35%以上,是机械通气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国内相关的研究报道显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高达40%以上,而病死率则为50%~60%之间,是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威胁患者生命的感染性疾病[1]。为了进一步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而积极预防,降低此疾病的发生率,我院特组织本研究,并做出详细的研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4月~2013年1月期间共收治人工机械通气患者136例,将其作为本研究对象。排除标准如下:机械通气小于48h的患者;机械通气之前已经确诊为肺炎患者;机械通气72h之内死亡或出院的患者;因口咽或气管等部位手术或运用机械通气之前已经做过气管插管的患者[2]。本组136例患者中,男76例,女60例,年龄为32~80岁,平均(51.2±2.9)岁。根据相关文献报道以及临床研究资料的分析,VAP发生的因素选择如下: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性疾病、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进行机械通气期间是否出现昏迷、非感染性肺部疾病、休克、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激素、镇静剂和联合运用抗生素等。上述资料运用调查表法统一调查、统一标准。
1.2 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基础疾病与相关危险因素等,在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导致患者出现VAP的临床危险因素。并对VAP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本组136例患者中,VAP的发生例数为48例,发生率35.29%。单因素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机械通气时间、患者的意识状态、误吸、激素及抗生素联合运用等均与VAP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分析结果显示,两种以上的抗生素联合运用、人工机械通气时间大于3天和误吸等均是导致机械通气患者感染VAP的重要危险因素。
机械通气是临床中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但机械通气在治疗患者疾病、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为患者带来了较多不良后果。VAP是机械通气导致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临床发生率较高,约为35%~50%之间,此并发症是导致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基于此,了解导致患者VAP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积极预防,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的保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机械通气与两种抗生素联合运用是导致患者出现VAP的高危因素。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运用抗菌药物来进行辅助治疗不仅不能降低且极易增加患者发生VAP的发生几率。联合运用抗生素极易导致患者体内菌群失调、耐药菌群出现,进而致使患者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增加治疗难度与病死率。
人工机械通气气道的建立破坏了患者原来口腔与鼻腔正常防御屏障,加之患者导管气囊周围的分泌物下漏与淤积,细菌极易进入患者的支气管组织进而导致其出现继发感染[3]。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越长,其气道的开放时间就越长,病原菌入侵患者下呼吸道的机会越多,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越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机械通气大于3天的患者VAP发生率为35.29%,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机械通气3天以上是导致患者出现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尽早脱机、早期拔管是预防此疾病出现的重要手段。此外,误吸同样是导致患者出现VAP的主要原因。相关文献报道显示,VAP的发生是存在于患者胃内的定植菌逆向定植于口咽部,再经误吸等方式进入到其下呼吸道所导致的肺部内源性感染[4]。正常情况下,患者胃部由于胃酸的作用,几乎无菌,但在机械通气中,H-受体阻滞剂和抗酸剂等广泛使用导致患者胃液PH值不断上升,进而破坏其原有防线,致使VAP的出现。
综上所述,ICU病房应加强病房管理,分析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原因并积极预防,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1] 莫柳军,黄家宙.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22):3666-3667.
[2] 李冰冰,张淑杰,赵娟,等.危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1):2892-2893.
[3] 邓育芬,龚晓琪,黄淑萍.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和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2):67-68.
[4] 李小珍,胡正路,苏健,等.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7,5(6):503-504.
R563.1
A
1673-5846(2013)02-0310-02
1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恩良医院,辽宁鞍山 114100
2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妇婴医院,辽宁盘锦 124000
曾艳红(1973-),女,学士,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所在科室: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