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战争军事行动军民融合式营房保障构建策略

2013-01-31 06:14莫琳波
中国储运 2013年4期
关键词:营房军事行动物资

文/莫琳波 梅 岩 金 鹏

1.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日益拓展,经济和社会生活不断更新,人为和自然因素导致的安全威胁日趋多元,对武装力量的需求与应用方式渐广,这使得我军逐步担负了多样化任务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所谓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为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运用武装力量所实施的不直接构成战争的军事行动。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主要包括反恐行动、维稳行动、救灾行动、处突行动、维和行动、护权行动等。与常规军事行动不同,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特殊性,在目的达成、指挥协调、实施方式、遂行保障等方面具有自身特点。

1.1 政治上的大局性

非战争军事行动面对多种人文和自然安全威胁,在政治上非常敏感,强调国家大局观念。在具体行动中必须从政治角度考虑军事行动,准确把握行动中的政策界限,依法依令行事,适度使用武力。与政治、外交密切配合,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典型的战略筹划、战役指挥、战术行动的全局性特点。

1.2 指挥上的复杂性

由于非战争军事行动常联合各种力量共同完成任务,需要军队与地方党政部门相互配合,有时还包括国际合作,因此,指挥关系复杂,协调任务重,协同难度大。此外行动中指挥对象分散作业,点多、线长、面广,任务调整变化多,部署调整频繁。营房保障必须加强与政府、社会各种应急力量的协调与配合。

1.3 实施上的突击性

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武装力量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具体实践。这些急难险重任务往往是在地方政府难以控制局面、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展开,需要连续突击、协力救助。比如在救灾任务中,军队的作用是其他武装力量所不能替代的。《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明确指出,军队是抢险救灾的突击力量,执行国家赋予的抢险救灾任务是军队的重要使命。面对灾情、险情,军队常常临危受命,解救直至消除安全威胁。

1.4 处置上的专业性

随着安全威胁的多样化,其破坏性更强,对应处置的专业技术程度也更高。因此,需要动用部队的专业力量,配备先进的装备器材,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能有效完成救援任务。从’98抗洪救灾行动以来,我军大规模参加了系列抢险救灾行动,军委相继组建了多支主要遂行抢险救灾行动的专业分队。这些专业力量提供了应急抢修、应急供水供电等必备的应急营房保障,在抗洪抢险、抗击冰雪灾害、地震救援等各种救灾行动,以及奥运、亚运安保行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非战争军事行动需要坚实的后勤保障,营房保障作为后勤保障的重点内容之一,在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营房保障主要为行动参与各方提供宿营、供水、供电、制冷和供暖等方面保障,为达成任务目的提供基础的物质保障。

2 非战争军事行动营房保障短板

2.1 指挥关系不顺

营房保障是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的实施重点,为各方力量提供具体的保障支持,服务于从指挥机构到一线人员的整个行动参与方。但是在实施保障中,常出现指挥中枢与末端机构不健全,沟通协调不及时,对任务的分解不具体,其指挥关系、处置程序不流畅,上下衔接不紧密,专业保障不配套等情况。对此,应健全指挥机构组成,完善末端机构职责,理顺指挥关系,明确职责分工。为此,需要建立军地联系制度,加强沟通协调配合,细化机构编组、任务分工和联络方式。

2.2 军民融合不易

营房保障实施主要依靠人员、装备和技术,在保障内容、保障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军民通用性,但是由于指挥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军地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交换较少,还没有形成配套的法规制度,没有形成合力。军队应急力量编制少,专业人员缺,与地方的沟通协调不足,针对性保障演练不够,力量建设与应急使用有差距。对此,应建立联席协调机制,互通信息资源,并深化针对性军地联合训练,把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保障纳入训练计划。军队应主动参与地方救援行动和实兵演练,重点组织紧急救援、抢修等训练。

2.3 保障装备不齐

现代后勤保障主要依托技术装备,营房保障也不例外。但是营房保障主要装备整体建设水平还不高,装备编配还不齐全,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营房物资器材储备数量有限,缺少调整补充的标准。对此,应科学编配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营房保障装备,配齐骨干装备物资及完善配套器材。把营房保障需求纳入国防动员计划,建立军地协调的储备布局,储备专用装备物资器材。

3.非战争军事行动军民融合式营房保障对策

3.1 统一保障指挥,构建营房保障协同机制

建立应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军地协同指挥体系,切实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营房保障能力。应在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属地化、区域化的保障要求,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担”的军民融合保障管理体系,形成“军地协同、统一指挥,反应灵敏、高效有序”的营房保障指挥体制。在统一机构的领导下,增设营房保障“联络员“,明确职责分工,完善运行机制,使我军各级营房部门应对非战争军事活动的各项准备有序开展。

建立并完善军队应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营房法规制度。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军队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职责权限,明确与地方政府及各级部门的关系,为军队依法征用地方物资、基础设施,为地方借用部队保障力量等提供具体规定。并对现行协同机制的法规作进一步细化,使其具有更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为军队后勤应对非战争军事行动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3.2 紧跟保障需求,建立军地营房物资储备

建立营房保障资源数据库,合理确定营房物资储备量。着眼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营房保障需求,坚持“需要什么就储备怎么”的原则,比如,抗震救灾行动需要在短时间内动员、征调野营物资、救灾工具和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工程作业机械;处突行动需要迅速组织供水保障、供电保障,开设帐篷,提供编织袋、锹镐、发电机等器具;维稳行动中需要在沿途开设野战供水站、淋浴站等。因此,要统筹协调军地有关单位,科学合理确定各类营房保障物资、器材、装备等保障物资储备数量。

按军地可用营房保障资源的现实与预期需求,进行整体布局,实现规模适度、种类齐全、重点突出,效益较高。主动协调地方城建、国土、规划等部门开展营房资源潜力调查统计,建立各类营房保障可用保障物资、设施设备和自然资源等数据,掌握分布、品种、数量、质量等信息,建立营房保障资源数据库,并定期调整更新,为组织实施营房保障提供决策依据。

规划营房物资储备布局时,应做到因地制宜、交通便利、综合配套,逐步扩大营房物资的保障辐射范围,形成军队、国家和地方三位一体、军民兼容的物资储备网络体系。加强重点方向和灾害多发地区的储备力量,形成依托交通运输线的全方位不规则网状梯次配置,强化各类基地的应急保障功能,就近就便实施保障。

对于营房物资储备的调用,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依法征用、行政督导和社会捐赠的方式进行。通过多样化调用储备物资,依托国家、地方现有储备资源,适时、精确地组织各项专业保障,提高营房保障物资动员效率。

3.3 强化保障演练,发挥人员装备综合效能。

非战争军事行动应对情况复杂,营房保障强度大、持续长,对保障力量协同配合要求很高,只有平时多训练才能运用自如。面对保障需求,应统筹非战争军事行动营房保障力量体系,合理运用营房保障人员、装备、技术和信息,既与公安、武警部队紧密配合,又与国家和地方专业队伍相互衔接,使专业力量真正成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突击力量。充分利用军地资源,发展专业力量和装备器材,有效提高我军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营房保障能力。

随着建设现代营房的全面深入,营房装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包括净水车、拖车电站在内的二代营房装备陆续成建制配备部队。应着力加现代强营房装备人才队伍建设,采取一人多用、一技多能的方式展开训练,培养新一代营房装备操作手和维修技术人员,充分发挥新装备效能。同时从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营房保障整体效益入手,不断更新训练内容,将抢险救灾、护权维和、反恐维稳、安置难民等后勤保障内容纳入训练体系,强化军警民联合保障训练以及与外军的联合训练。

为应对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营房保障需求,各级营房部门都应建立应急预案,围绕预案分步骤、有重点开展演练,使营房保障部门和营房保障人员任务清、职责清、指挥关系清、处置程序清。结合部队可能担负的营房保障任务,强化联合指挥下的军地一体练保障,定期安排适度规模的非战争行动综合演练,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应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能力。

4.小结

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不断增加,我军必须不断深化对非战争军事行动营房保障的认识,在提高作战后勤保障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非战争军事行动营房保障的特点规律,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军民融合营房保障体系。

猜你喜欢
营房军事行动物资
本期导读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被偷的救援物资
浅谈营房节能建设改造工作
浅析外军有限军事行动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基于改进TIFN-TOPSIS的既有营房改造再利用全寿命周期决策方法
军队营房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救援物资
基层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做法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