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

2013-01-31 04:38:07贺一格陈丹蓓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村镇河南省银行

王 伟,贺一格,陈丹蓓,梁 栋

(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经贸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2.辽宁大学 研究生院,辽宁 沈阳 110036;3.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河南 郑州 450003)

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演进史上的创新之举,也是目前河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创新试点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金融监管部门的界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银监发〔2007〕5号)目前我国村镇银行数量达到了1000家,已成为服务“三农”、支持“小微”的金融生力军。在《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地将发展村镇银行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提到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支撑层面。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农村融资困境一直得不到有效缓解,村镇银行则是根据河南省农村社会、经济和金融的这种特殊环境而组建的农村金融组织,所以,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河南省新农村建设进程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村镇银行服务于基层,服务于农村金融机构,但村镇银行又属于最近几年才刚刚兴起的一个新生银行形态,面临着诸如怎样发挥自身特色服务“三农”建设、如何直面城商行和农信社及其他银行的竞争、如何加强内部建设和管控风险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采取描述性研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河南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困境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制约河南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因素,探讨并提出河南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和对策建议。

一、河南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与个案分析

2008年6月16日,河南省栾川民丰村镇银行在栾川县城尹路挂牌开业,作为河南省成立的首家村镇银行,该行的成立,是创新金融平台、推进地方金融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标志着河南省探索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自从河南首家村镇银行开业以来,目前河南省已有50多家村镇银行开张营业,覆盖了全省半数以上的县域,在数量上位居全国前列。目前,村镇银行在河南省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运营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据相关统计,截至2012年8月末,河南村镇银行的贷款余额达到104亿元,较2012年初增加53%,其中,涉农贷款增幅高达79%。河南省村镇银行的设立,不仅丰富了农村金融供给、增强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力、提高了农村金融覆盖率,而且对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村镇银行的出现改变了河南省农村金融市场的原有“存量”改革的思路,转变为“增量”改革,有利于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构建。几年来,河南省村镇银行机构数量稳步增长、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民间投资渠道比较畅通、监管有效性明显提升。在中原经济区战略快速推进的今天,村镇银行在河南已经快速成长,迅速成为金融豫军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河南省村镇银行也面临着偏离“三农”服务目标、经营风险大、成本高、盈利低以及社会认知度不高、人才及网点缺乏、存款放款及资金结算与外部环境亟待改善等诸多问题,因而迫切需要探究和创新发展河南省的村镇银行。这里,我们主要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中牟郑银村镇银行为例,通过实际调查,分析其基本状况、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制约因素。

2009年12月29日,经中国银监会批准,中牟郑银村镇银行成立。该银行由郑州银行联合中牟县政府财政局、弘润华夏大酒店和27名个人股东发起设立的,注册资金5000万元,是郑州首家为“三农”量身定做的村镇银行。以“依法为当地农民、农业、农村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并以此促进和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经营宗旨,其提出的为农民服务的口号是:中牟郑银——“咱农民自己的银行”。中牟郑银村镇银行现有九龙支行、白沙支行、刘集支行、官渡支行、总部营业部5个经营网点。银行还针对“三农”打造了特色业务,如“农易贷”系列贷款产品,主要为在从事养殖、种植业或市场经营的农户提供融资服务。目前,中牟郑银村镇银行的负债结构比较合理,各项存款是13.54亿元,贷款是9.33亿元,存贷比是69%,流动比例是49%,不良贷款率是零,单一客户贷款金融是32.6%,资本存储率15.7%,核心存储率是3.4%,各项监管指标都符合要求。从建行以来累计实现利润3 899万元,净利润为2 924万元。

风险管理是银行运营的重中之重,中牟郑银村镇银行采取了多种举措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首先,针对小额贷款,努力做好基础性的征信工作。具体表现在:(1)对农户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核查,以确定贷款额度,规定最高不得超过5万元,期限在1年之内;(2)在中牟县官渡镇里铺村、邵岗村进行试点发行“信用绿卡”,实行符合“三农”需求特点的“一次核定、总额控制、随用随贷、周转使用、到期归还”的循环授信模式。这为建立农户贷款档案资料库打下了基础,并可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信贷体系。其次,探索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授信保障形式。担保抵押方式主要有:财政担保、三户联保、房产抵押、定单质押、通过担保公司担保;其他创新方式如林权证质押、股权质押、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非标准仓单质押。其中定单质押因其是用定期存单进行抵押,安全系数最高,月利率相应也最低,为4.63‰,房产抵押月利率为7.18‰,农户联保、财政担保和通过担保公司担保月利率为9.99‰。

中牟郑银村镇银行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有效解决和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吸储困难。由于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与邮政储蓄银行和大型国有银行相比,其认知度和公信力都比较低。网点设置少,在农村及乡镇地区覆盖率严重不足,与点多面广的农村信用社相比,不具备区域优势。截止到2012年1月,河南省村镇银中仅中牟郑银和巩义浦发、栾川民丰等数家村镇银行的存款余额超过5亿元,其他多在1亿元以下,这是由于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网点分布较少,宣传范围有限,导致知名度、信誉度、农民认可度较低。其次,就是由于村镇银行未加入银联,未实现通存通兑,给农民办理业务带来了不便,这也限制了存款的增加。此外,农村地区以外出务工收入为当地的经济支柱,由于从外地汇入的款项会产生昂贵的汇费,所以从汇兑业务上来讲,村镇银行的竞争力远远落后农行、邮政储蓄银行及农村信用社。(2)业务系统有待完善。中牟郑银村镇银行目前尚无银行卡系统、电子银行业务系统和部分中间业务系统,尚不能满足大规模的服务要求。中牟郑银村镇银行通过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间接接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虽然短期内较稳定,但是存在合约到期风险,一旦对方终止合约将对本行业务产生重大影响。(3)风险管理难以控制,盈利水平受限。村镇银行的首要目标是支农惠农,但是由于农业、农村经济风险极高,其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极大,加上我国针对村镇银行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并未得到积极有效的贯彻实施,其盈利水平定会受到限制。

二、目前河南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

1.制度制约:发起机构单一,缺乏多元化的主发起人

银监会明确规定村镇银行发起行必须是经过银监会授权的银行,且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这一规定有利于防范风险,可以提高村镇银行的社会公众形象。但另一方面导致村镇银行的发起机构单一,缺乏多元化的主发起人,一些具有竞争实力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无法参与地方金融机构建设,限制了民间资本的参与,这会严重影响村镇银行经营规模的扩大,制约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从侧面也反映了竞争非公平现象。另外,村镇银行大多是独立法人,这种背景下经营规模通常较小,不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村镇银行通常容易受到发起行的过度干预,易沦为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分支机构。村镇银行市场准入制度的客观存在,是河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进程受到抑制的根本原因。

2.功能制约:金融产品单一,服务功能不完善

随着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部门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例如结算、投资理财等,通过各种渠道,全方位地覆盖和满足公众的金融需求。但从实际来看,河南村镇银行目前的业务局限于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小额信贷、票据等,现阶段的业务还仅是传统的存贷款、票据贴现等,而诸如个人理财、投资等创新型服务还未形成,与当地的农信社差别不明显。其资金投向主要是农业生产资金贷款,对需求量较大的养殖业贷款以及劳务输出、婚丧嫁娶、住房等消费类贷款业务还未进一步开展。

3.社会制约:社会公众认知度低,吸收存款难

村镇银行设立在农村地区,对农村地区提供的金融服务具有地域优势,但是社会公众并不了解村镇银行,通常的认识就是村镇银行就是私人银行,而且村镇银行的设立时间短,与国有银行及商业银行相比,其社会认知度较低,吸收存款难。根据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有关规定,有一定的存贷比例限制,吸收存款难问题的存在势必约束其贷款的增长。由于惯性定律的存在,人们更加偏向于信任服务系统比较完善、历史较久的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等有着国家背景的金融机构。与城镇地区相比,农民收入来源有限,要远远落后于城镇,闲置资金较少,导致村镇银行吸储困难。另外农作物的生长也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加剧了村镇银行的资金困境。

4.定位制约:服务“三农”目标模糊

村镇银行设立的首要目的是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完善、金融机构覆盖率较低的问题。但从实际的运行情况看,河南村镇银行一般按照商业银行运行模式,难以避免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与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背道而驰,削弱了其服务“三农”的目标。

5.风险制约:银行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由于村镇银行在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风险:(1)信用风险。由于村镇银行以服务“三农”为目标,给农民以误区,混淆了扶贫贷款与慈善帮助的本质区别,扶贫贷款是具有针对性的贷款,与慈善帮助不同,贷款有义务归还,并不是无偿占有。由于人们对村镇银行缺乏基本的了解,农民对信用的认知也比较薄弱,容易出现欠款拖款等现象。(2)流动性风险。由于村镇银行的支付结算系统还不够完善,无法进行跨地域结算,导致流动性风险。(3)操作风险。村镇银行的设立时间较短,组织不够完善,人员素质也有待提高,以使操作风险降到最低。(4)行业风险。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因素,有很大的行业风险,这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目前,河南省农业保险体系还不够完善,难以规避行业风险。

6.结算制约:支付结算系统不完善

村镇银行的设立经由银监会审批,与一般的银行相比,河南绝大多数村镇银行都没有在中国人民银行开户,也未加入中国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结算系统。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电子信息网络系统的滞后极大地制约了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村镇银行办理相应的结算、汇兑等业务,由于不能参加同城票据交换,只能经由其他银行平台办理,由此将会产生额外的支出,增加了银行营运成本,不利于河南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7.人力制约:员工素质有待提高

具有高技能的人才是银行业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由于村镇银行的社会认知度还不够高,无法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村镇银行。村镇银行在设立之初,部分员工直接从别的商业银行转入,对农村地区业务不熟悉,无法提供农村地区需要的金融服务。按照《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董事应具备与其履行职责相适应的知识、经验及能力,村镇银行董事长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具备从事银行业工作5年以上,或者从事相关经济工作8年以上,但是对于一般员工未作出明确的条件限制。从目前村镇银行人员结构来看,高素质人才匮乏,一线人员的工作服务能力还需要提高。

三、实现河南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设计

按照银监会的要求,下一步,河南省村镇银行应坚持合理布局、适度竞争的原则,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经营环境,为河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注入活力。为此,需要优先支持布局老少边穷地区和小微企业集中的重点区域,鼓励实施集中连片开发,引导提高民间资本参与程度,强化市场定位监管,有效防控化解各类风险,努力把村镇银行培育成面向农户和小微企业的专业化、特色化小微银行。

1.强化服务“三农”的目标定位

新型村镇银行是农村地区金融体制改革的一大创举,村镇银行能否健康持续地发展,也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村镇银行的设立必须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以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解决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稀缺等问题,因此其业务开展应该围绕这一目标,与一般商业银行追求其利润最大化目标区别开来。为了更好地为农村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解决农村地区贷款难的问题,村镇银行应该立足于“三农”,服务于“三农”,在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覆盖面薄弱的地方加设网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改善农村地区的基本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增长。

2.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

以往数据显示,所有的涉农贷款中,农村信用合作社所占的比重最大,农业银行居位第二。然而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农民贷款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而对于专门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的村镇银行,国家并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及政策支持。所以,村镇银行的发展需要国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首先,金融监管与规范服务双管齐下。政府对村镇银行的发展起着监督引导和服务保障的作用,银监会应建立差别化的银行监管体系,适当放宽对村镇银行的利率管制,以适应农村的具体情况;同时,从制度建设上入手,对村镇银行在开业筹备、信贷方向和数额等方面做出一些细化和量化的规定。其次,放宽对村镇银行设立要求,实行股权多元化。由一家或多家发起行联合设立村镇银行,实现规模效益;允许非金融机构参与村镇银行建设,实现农村金融发展的多元化。再次,还要给予财政政策支持。一是人民银行应给予处于发展阶段的村镇银行一定的优惠政策,并明确其在全国银行间的同业拆借资格;二是国家应给予政策优惠,如成立三年内,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三是政府应采取措施引导和鼓励行政、企事业单位到村镇银行开立账户,并让村镇银行作为从中央财政到地方财政各项支持“三农”配套资金的主要发放渠道,让其有实力去支持农民贷款。

3.增强银行自身的综合实力

村镇银行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改进及进步,因此应该通过改善各方面的不足发掘自身的潜力。在金融产品方面,增强金融创新能力,设计差异化产品,因地制宜地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金融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村镇银行应该通过改变墨守成规的融资方式,改变其金融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的现象。在人力资源方面,需要引入富有责任心和管理能力强的管理人员,率领和指导职工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要注重一线员工基本技能的训练,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银行业务。在基础设施方面,完善支付系统建设。为了使银行各项业务能够顺利开展,方便银行间的汇兑,提高其经营竞争力,应尽快加入人民银行征信业务查询系统、反洗钱管理系统、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金融统计系统等。

4.拓宽银行资金来源渠道

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是村镇银行正常运行的前提,村镇银行的设立大多位于农村地区,闲置资金有限,加上农村信用社是村镇银行最大的竞争对手,信用社设立多年,机构网点较多,已经吸收了大部分农村储户资金。村镇银行应主动在农村信用社覆盖较低的区域设置网点,增加其资金来源。村镇银行信贷人员应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建立银行与农户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以更好地推广适合于不同农户的金融业务,并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使农户能把钱放心地存入村镇银行。为了使农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有所提升,村镇银行应尽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尽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人们对村镇银行的认知了解,增强公众信心。村镇银行还要积极与银联合作,满足农户需求,扩大服务的半径,这也有利于提高村镇银行的影响力。除了广泛吸收存款和借助政府资金外,还可以通过发行融资债券来充实资本实力,不断开拓和完善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机制。

5.不断提高村镇银行的社会认知度与盈利水平

村镇银行应通过多种不同渠道,全方位开展增强自身影响力的宣传工作,使社会公众以及各职能部门认识到在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和重要性。在开展农户贷款的同时,要大力宣传村镇银行区别于其他商业性银行的各项惠农业务,吸引更多客户。通过覆盖率的不断增加,进一步扩大村镇银行的知名度,在此基础上扩大村镇银行的服务范围,促进业务量的增加。在强化社会对村镇银行认知度进而吸引客户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村镇银行的业务盈利水平。村镇银行的首要目的是服务“三农”,如果村镇银行处理不好服务三农与盈利之间的关系,将使村镇银行处于两难的发展境地,很难持续地发展。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额度一般为 2万元~10 万元,而这种小额贷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限制了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为了提高村镇银行的盈利水平,获得稳定的收益,可以逐步地扩大业务范围和规模,按照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提高贷款发放利率的市场性,增强业务开展的灵活性。

6.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与融资担保制度

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农业的高风险和低回报特性,健全农业保险和担保制度,不仅可以降低村镇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还可以减少农民由于遭受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确保农民的收入稳定。河南是全国农业主产区之一,但是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善,农业保险缺乏立法支持,目前河南农村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几乎为零。因此,河南省应该尽快出台有关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文件,组建各种形式的农业保险与担保机构,不断完善农业保险和担保机制,有效地解决处于“强位弱势”这样一种境地的河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桎梏。

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开展对国外相关经验的研究和借鉴,少走弯路,实现河南省村镇银行跨越式的创新发展。国际上与村镇银行类似的金融组织主要有乡村银行,其中,以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比较典型,对河南省村镇银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河南省也具有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村镇银行的国际背景和现实基础。格莱珉银行是采用微型贷款方式,专门提供给因贫穷而无法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农村弱势群体的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格莱珉”是孟加拉语“乡村”的意思,所以格莱珉银行一般称为“乡村银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经说过,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我们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其业务宗旨是面向穷人和满足弱势群体的信贷资金需求,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金融权益。借鉴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的成功经验,河南省的村镇银行也要明确为农民、为农村弱势群体服务的市场定位。同时,村镇银行在具体的经营活动中也应该强调市场化运作机制,严格项目贷款评审及风险管理机制。这也是格莱珉银行几十年来一直财务稳健与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之一。尤努斯的乡村银行尽管充分相信穷人的信用,但在具体的业务操作中,还是强调自主经营,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为了防范和规避信贷风险,保障贷款的偿还性和安全性,乡村银行还创造性地采取了“小组+中心+银行”的信贷保障机制。即使遭受洪水或者龙卷风等灾难,乡村银行也不会免去村民的贷款,而是帮他们重组还贷方案;在向村民提供服务时,如帮他们批发蔬菜种子、碘化盐等生活必备品,银行也从来不提供无偿服务。正因为这样,乡村银行不仅没有像其他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银行一样亏损,反而保持经营收入连年增长,几乎没有坏账,年年盈利。

[1]李晓春.我国村镇银行建设进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0,(3):82-86.

[2]李长健,卞晓伟,曹 俊.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村镇银行发展探究[J].长白学刊,2009,(1):120-124.

[3]刘津慧,唐青生.我国村镇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09,(6):44-46.

[4]刘田田.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2,(8):65-68.

[5]阮 勇.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改善建议——从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定位入手[J].农村经济,2009,(1):55-57.

[6]宋品宣.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J].银行家,2011,(12):100-101.

[7]尤努斯.穷人的银行家[M].吴士宏,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

[8]王 伟.中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功能优化与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9]王贵堂.中部传统农区金融压抑与农村金融制度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10]中国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Z].银监发〔2007〕5号,2007.

[11]邹力宏,姚 滢.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8,(4):58-60.

[12]周慕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J].中国金融,2011,(9):13-15.

[13]朱乾宇,张忠永.村镇银行的“支农”效应与制约因素[J].农村金融研究,2009,(4):67-72.

猜你喜欢
村镇河南省银行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1-04 08:57:40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银行激进求变
上海国资(2015年8期)2015-12-23 01: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