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国
(陕西省镇巴县中医院,镇巴723600)
胃痛与络病学说的关系探讨
王熙国
(陕西省镇巴县中医院,镇巴723600)
胃痛;络病学说
胃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一般为隐痛,刺痛,所以常常被人们忽视,引起胃痛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引发的,一般指由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动能等引发的胃部疼痛,刺痛感,隐痛感,胃病又称胃脘痛,即历代文献所称的心痛、心下痛一般都是指胃痛,其内在因素为脾胃虚弱,虚寒、劳逸过度、情志所伤、饮食不节,饱食无度,气血不畅为其诱发因素[1]。脾胃素虚,内寒滋生,气欲郁结,阻碍中焦气机,引发胃痛,且众多因素引起的郁滞胃脘、气机不畅,升降失常为慢性胃炎的基本病机。中医一般视脏腑为一个整体,肝热亦影响胃的分泌,引发胃部不适,胃痛主要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胃脘靠近心脏,胃痛亦可影响心脏,反之心痛也可以影响胃,故应该防止胃痛和心痛,一般胃痛多发生于青少年,由于其年少气盛易引发努伤肝,影响胃,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过食高脂肪食物,导致胃部负担过重,食滞不化,引发胃痛,胃痛其疼痛性质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或痛连胁背等,常伴有胃脘胀痛,嗳气或反酸,恶心呕吐、纳呆、便秘到便溏、神疲乏力,面黄消瘦,甚则呕血、便血等;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癌等,若以胃痛为主要表现时,亦是参照胃的辨证分型来治疗的;但是胃痛的根本病机究竟是什么,目前为止仍无定论,“胃失和降、胃气郁滞、不通则通”[2]。这句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话,弄得学者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因此,笔者学习有关文献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和治疗,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无论什么病因,作用于胃,使胃的络脉瘀阻,瘀阻湿凝,湿凝痰生,气血运血不畅甚则不通则疼痛由生。其病理机制不外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脉瘀塞,络脉损伤四个过程,也就是用络病学说解释胃痛机理,可得事半功倍。现分别讨论如下,以飨读者[3]。
络脉为病起源于《黄帝内经》,络是由十五络、络脉、孙脉组成,病起源于皮肤,通过皮肤传之于孙脉,再传于经脉,络中气血、虚寒虚热易致痛,经络中经粗而络细,经粗气血旺盛刚不易受邪气侵略,而络脉小则易受邪气侵略,所以七情六欲,跌打损伤,酒毒等都影响经脉气机,血行瘀阻,引发形成络病,络气郁滞是指络气输布运行障碍,升降出入之气机失常,络脉承载经脉运行的气血,经气进入络脉即为络气,络气包括运行于经络之中的气和运行于脉络之络中的血伴行的气。由于循行于体内脏腑的“脏腑隶下之络”已成为所在区域脏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络脉之气血也随其分布区域而体现为所属脏腑的功能。胃是多血多气之海,络脉分部最为广泛,且长期暴露于饮食物之中;最易受到损伤,若饮食不当,过冷过热,过饥过饱、过辣过酸均可使胃的络脉气机升降出入变化而致络气郁滞,因此络气郁滞是络脉病变内功能性病变由器官性病变发展的早期阶段[4]。
经脉中医认为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联系脏腑和体表以及全身各部的通路,如遇瘀阻,亦引发全身不适,而络脉瘀阻往往在络气郁滞、久病不愈基础上发展而来,是由功能性病变发展为器质性损伤的重要病程阶段;由于气虚血运无力或气滞血行不利,导致气血津液输布障碍津凝为痰,血滞为瘀,痰瘀阻滞络脉,即所谓“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这是络脉病变程度极为严重的病理状态。瘀阻气血不通而痛,“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疼痛是络病突出的临床表现,久病入络,络脉瘀阻者更为常见。《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所谓“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
络脉瘀塞是指由各种因素引起的络脉完全阻塞或闭塞,由于络脉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运行气血,络脉的完全性堵塞或闭塞致络中气血阻绝不通,胃的肌肉失于气血的温煦濡养而见各种临床表现。经络之络运行经气,气络瘀塞则致络气阻绝不通而见胃脘疼痛痞胀、呃逆,进
食则症状加剧,如疣状胃炎等;脉络之络运行血液,脉络瘀塞,血管堵塞或闭塞不通,引起胃脘及胃的肌肉组织急性缺血或慢性缺血的病理改变如胃黏膜脱垂[6]。
络脉损伤是指由内外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的络体损伤,或破损或伤断致血流泄或阻断不通,常由情志过极,饮食不节,用力过度,药物损伤等导致络脉破损而充血、溢血、出血。《灵枢·百病始生》说:“卒然多食则肠滞,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由此可见远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已有这方面的认识,而我们未能把络病学说运用到对胃病的认识和治疗上,良可叹也[6]。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筛选古方,民间验方组成了温散瘀痰祛痛方,以五灵脂、刺猬皮、鸡矢藤、草乌为主,配合益气,温散等药为辅的组方,广泛运用于胃痛病人,结合穴位拍打法,疏通经脉。①拍打百会穴,百会穴是人体最高点,在头顶正中,是所以经脉交汇处,对其进行拍打,一般拍打1分钟,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采用按摩。②对大椎进行拍打。③对肩井进行拍打,对左肩穴、右肩井穴者需进行拍打。④按揉脘腹部,摩擦脘腹部,点揉脘腹部,拍打脘腹部,中医人为腹部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宫城,气血发源地,脾胃为后天之本,腹部脾胃是人体重要部分,对腹部脾胃的经络疏通,可使气正常,达到健康长康。所以对脘腹部需要加强护理,保证脘腹部的经络畅通。通过些方法治疗胃痛,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得到患者的欢迎,经络治疗法,无副作用,可以从根本治疗疾病,在临床使用广泛。因此,该成果2009年获汉中市科技成果三等奖。事实证明这个络病学说是有广阔运用前景的,应该努力发掘和引申运用。
[1]吴以岭.络病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71-172.
[2]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等.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14-316.
[3]李合国,劳绍贤,张峰.益气养阴活血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三叶因子-1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10):22-23.
[4]焦艳光.慢性胃炎的诊断及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49-50.
[5]王秋生.活血化瘀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J].四川中医,2007,25(11):63.
[6]程红杰,牛少强.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29(11):851-853.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1.084
1672-2779(2013)-11-0125-02
��张文娟
201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