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纪 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刍议
北京 纪 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永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长期以来,很多教师都被其所困扰。笔者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面对当前阅读教学的耗时、低效现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试图以此来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创建充满活力、高效的语文课堂。
小学 阅读 教学 实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具有深刻的人文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做好语文教学,既要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获得发展,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用合理的消耗获取最大的产出 。因此,我们必须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大家都知道,语文教学不同于其它的学科,说不同于其它学科,就因为语文是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慢慢沉淀下来的。用专家的话说,语文教学就是熏锅底,经过长期的熏,日子长了,就熏出来了。虽说如此,笔者以为,在熏的过程中,还要掌握一定的火候,这样才能使锅底受热均匀,才能达到最佳状态,熏出的锅底既有色度,又有亮度。
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再好的文章,我们也不可能仅凭课堂上有限的教学时间,让学生细嚼慢咽。那么怎样让学生吃饱,又能吃出品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提前吃。课前预习是学生吃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到底让学生干些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在课前预习基本任务中有明确要求:包括主要任务有哪些,具体到每块的知识点有哪些,教师不但自己心中有数,而且让学生牢记心中。根据年级的特点,预习的内容也应有所侧重,根据学生和家庭的实际情况,预习的时间和梯度也不尽相同,但我想总的原则是:必须有教师针对性的追踪检查,落实到书本上要看学生是否有读书痕迹;落实在课堂上,要通过学生的读书、对课文的了解等情况,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预习做及时的调整,使预习达到最佳的效果。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是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怎样把握教材,怎样重组教材,使教学更加优化、实效,这一点是值得深入探究的。
研究教材是教好课的前提,是备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先从编者的角度对教材作一个整体的了解,再用心去读好每篇课文,做到有所感悟,用自己的感悟去揣摩学生读后的感悟,力求在教学中寻找与学生的共鸣点,做好教材的前后联系,将课文前后联系对比,寻找到知识的关联处,就能抓住文章的主旨。
以《一夜工作》为例:(义务教育教材第八册)
这篇文章是通过总理的一夜工作,来突出总理是多么的辛劳与简朴。由于这篇课文离学生较远,那么怎样来抓就能让学生体会到呢,我做了如下工作。
(1)通过抓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来突出总理的劳苦
如文中写道:“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就能看出总理工作多么认真,近而体会他的劳苦。
(2)通过前后勾连、滚动阅读,来突出总理的劳苦
如文章开头写道:“周总理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了报告。《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作了整理,把稿子送给他审阅。”由此我们可知,周总理刚才审阅的稿子是已经作过的报告,已作的报告都那么认真,这足见总理的工作作风,从而更突出他的劳苦。
(3)通过抓文中重点词语,来突出总理的劳苦
如文中写道:“写字台上一叠厚厚的文件”可让学生们想象一下,“厚厚”的一叠文件到底有多少份?这就是总理一夜要做的工作。联系总理审阅自已作报告的稿件都逐字逐句审阅,那么不是自己写的文件更不用说是多么认真了!从而说明总理是多么的劳苦。
(4)通过抓文中关键性句子,来突出总理的简朴
文中写道:“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一个国家的总理,吃这样的东西,这是我们常人也能吃到的啊!由此我们可知总理生活的简朴。
(5)通过强烈对比,来突出总理的简朴
文中写道:“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这是当年摄政王住过的房子,可让学生们尽力去想,这个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当初都会有什么,学生可能说:“有古玩,有字画,有钟表…”总而言之该有的一应具有,把这个宫殿填得满满的。而我们新中国的总理和摄政王的职位相当,屋内最起码也该有很多的东西,可是“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与这高大的房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更能说明总理生活是多么的简朴!
(6)通过搜集相关资料,来突出总理的劳苦与简朴
我们学过很多关于写周总理的文章,可让学生搜集一些,教师也可搜集一些,如搜集总理逝世前半年是怎样度过的,就更能印证总理的工作繁重。据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回忆:在周总理最后的15天里,周秉德一直陪伴在总理的身边,到逝世前,周总理体重只有70来斤。与其说总理是有病死的,倒不如说是累死的。
通过抓篇章教学,就能拉近学生和总理的距离,使人物立起来,从而使学生深入领会总理的劳苦与简朴。
(1)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教材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恰恰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变得单调乏味 。创设情境是把学生拉进教材的有效方法。如低年级可以引入童话式的情节与文本进行对接;中高年级可制造冲突与悬念与文本进行对接;高年级可以通过布置查阅相关的资料等方法。
(2)重组内容,做到长文短教
有些课文,内容比较长,按传统的教学方法,面面俱到,把每个点都让学生掌握,就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时,教师就得认真揣摩,抓住文章的核心,重组内容,做到长文短教,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人教版第十一册)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全文1500字,篇幅较长,但脉络清晰。怎样“取其一点”,达到长文精教的目的呢?最能震撼“心灵”的细节在哪里?最能凸显“从人物的动作、神情中揣摩内心,体会人物特点”。语言训练的“点”在哪里?追悼会的场面固然催人泪下,但细节描写不够;描写教“我”读书的片段语言风趣幽默,引人深思,但却是人之常情……而“半跪着”这个平常而又普通的动作,发生在大文豪鲁迅和黄包车夫身上,感人至深。对,就从这件事切入,细扣这一动作,品味“半跪”,揣摩内心,引导学生体悟人物形象,学习表达方法。基于这样的思考,设计以下三个重点环节:(1)抓文题,巧释伯父与先生。(2)引旧知,整理内容与脉络。(3)扣细节,体悟形象与品格。
“半跪着”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内蕴却非常丰富,将“半跪”作细化处理,并在此基础上,揣摩“严肃”表情背后隐藏的内心波澜,感悟“叹了一口气”表白的心声,丰满人物形象,落实“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的训练点,也让学生真正经历学习、体悟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教师的情趣渲染是讲授的素养之一,它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材里,一篇篇名作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作者的笔墨饱含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如何让学生体味到这种情感,教师应下一番功夫。
《林海》(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11册)有这样的段落: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这一段从岭的“多而柔”两方面突出大兴安岭“岭”的特点。在学此段时,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挖掘,来体会文章之美。
本段开始写道: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这是本段的总起句,在这句话中,抓住“大不一样”,让学生体会。如把“大不一样”改成“不大一样”,让学生通过读句子体会不同。“不大一样”说明有细微的差别,而“大不一样”说明差别很大,读时应突出“大”字,把“大”字拉长。
本无儿化的地方,我们读出儿化来,就有亲切自然之感。如“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如果我们在读时,给这句话自然儿化,读成“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横着的,顺着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不但能读出岭多,而且还有亲切温柔的感觉。
例如:在描写岭多时,写道:“在疾驰的火车上看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在疾驰的火车里看好几个钟头,那么火车能跑多远?我们可想而知岭是那么的多。“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是秦岭的特点,用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来说明大兴安岭的“岭”的温柔,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本段虽然是写岭多 ,但通过抓上述几点,就把岭的“多而柔 ”融合在一起,即“多中有柔 ,柔中见多”,从而给人以亲切舒服之感。
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不完美的教学,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无论在课前、课中或课后提出来,只要学生提出来,就证明学生在思考,教师一定不要怕麻烦,要给学生提问的空间与时间,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加深入。
在讲《威尼斯小艇》(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8册)一课时,课已经结束,有个学生提出了问题,记实如下: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生甲:老师,等一等,我有个问题,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为什么结尾却写道,“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这里的“残破”一词是不是作者随意写的一笔?
师:哦,我都没发现,你提的问题真好。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乙:我认为这是作者随意写的,作者写时,看到了残破的桥梁,就如实记录下来,写文章就应记录真实的感受,并非每一句都有用意。
生丙:老师,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能理解“残破”的用意。其实在这里用“残破”一词,并不是作者随意写的一笔。前面提到“威尼斯是闻名世界的水上城市,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等于街头的汽车。”也就是说,在威尼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是靠小艇这一交通工具 ,小艇替代了汽车。而桥梁横在水上并且残破,说明这座桥已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了。
生甲:噢!我明白了。这里用残破一词,更能衬托出小艇在威尼斯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
看,学生回答的多好!我被他们这种学习的劲头而感动着。其实学生可能不清楚,威尼斯是属于意大利这个发达国家,修一座桥梁不成什么问题,但从学生的回答中,教师明白了学生真正地读懂了文本,知道了小艇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虽然作者只是这么一写,但它确实更加突出了文章所表达的主旨。
有人说:“教学永远是一个遗憾的艺术”。的确是这样啊!再好的老师,一节课上完,总有些让自己满意或遗憾的地方,及时反思一下,将使自己的经验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功和不足进行及时反思,教给学生一些反思的方法,培养学生经常对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的良好习惯。如每当下课前,可以引导学生反思今天这节课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知识我还不明白。在完成作业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我今天的作业做得怎样与昨天相比有没有进步,我都认真检查了吗?在平时也可以经常引导学生反思:在这段时间里我的学习怎么样,我认真听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发言了吗?在课堂上我做到积极发言了吗?经常引导,长期训练,直到学生能自觉反思,养成反思的习惯。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方法、途径还很多,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去探索。
北京市密云县北庄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