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玲
术后炎性肠梗阻28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朱先玲
观察与护理;炎性肠梗阻;心理护理
炎性肠梗阻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性反应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并存的粘连性肠梗阻[1]。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在腹部手术早期。费县胡阳卫生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术后炎性肠梗阻28例。严密的临床观察联合精心的护理,使患者均为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炎性肠梗阻患者28例,均符合炎性肠梗阻临床诊断标准。男13例,女15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42岁。发病前手术类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8例,肠套叠手术5例,胆囊结石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手术3例,腹部外伤脾破裂脾切除术3例,腹部外伤肝脏破裂肝脏修补术2例,胃溃疡次全切除术2例,胃穿孔修补术2例,子宫内膜癌子宫全切术1例,脾功能亢进脾脏切除术1例,结肠癌根治术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部有轻度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X线检查显示为肠腔内不同程度积气或积液者。
1.2 诊断标准①有近期(1~3周)腹部手术史,尤其是有短期反复手术史,术中有广泛分离粘连病史;②有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表现,腹痛一般较轻等机械性肠梗阻症状;③体检时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④X线检查未见明显液气平;⑤排除腹腔等机械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和假性肠梗阻等。
1.3 治疗方法28例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输液,肠外静脉营养,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抑素。
28例患者经上述综合治疗,5天内治愈3例,10天内治愈11例,15天内治愈13例,20天治愈1例。平均治愈时间9.8天,治疗期间由于加强了临床观察和护理,未发生任何并发症,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
3.1 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通过对28例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炎性肠梗阻具有以下临床特点:一是发病年龄偏大,体质较弱;二是多发生在术后4~10天;三是多发生在肠管污染严重,肠壁水肿明显;四是临床以腹胀为主要表现,多伴有腹部不同程度的压痛和肠鸣音较弱;五是无典型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3.2 正确判断胃肠功能常规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定时的腹部检查,包括腹部的问诊、视诊、触诊和听诊。问诊主要询问患者是否排气、排便和肠蠕动;视诊主要观察腹部是否膨隆,有无腹胀和肠蠕动波;触诊主要观察腹部有无压痛,有无包块;听诊主要观察肠鸣音,每日3~4次。根据问诊、视诊、触诊和听诊的情况,综合判断肠功能恢复的情况,决定能否可以进食,不过要对术后较早出现的排气或排便症状应加以慎重。本组有14例术后较早出现排气或排少量干便,之后开始进食,进食后则出现肠梗阻。
3.3 腹痛、腹胀的观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腹痛症状常不明显,触诊时多表现为轻度压痛,如果患者突然发生剧烈腹痛,应考虑患者是否发生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应立即通知医生,做进一步检查。炎性肠梗阻患者腹胀一般呈现对称性,视诊时可见腹部膨隆,但是不容易观察到肠型或蠕动波,腹部触诊有柔韧感,各部位的柔韧程度不均匀,最明显部位一般位于脐周或切口的下方,触摸不到肠袢或包块。正确观察患者腹痛腹胀变化,更有利于区分炎性肠梗阻与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
3.4 胃肠减压、禁食护理腹部手术患者一旦发生炎性肠梗阻,出现肠梗阻症状,应立即禁食,插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并根据胃肠功能恢复的情况,适当延长禁食和胃肠减压时间。胃肠减压时应严密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和引流液的性质,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为输液补充电解质提供依据。根据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判断炎性肠梗阻缓解程度。早期肠功能尚未恢复,引流量相对较多,恢复期引流量少,且变澄清。遵医嘱应用中药灌肠疏理肠道,促进肠功能恢复。
3.5 肠道静脉营养的护理一是心理护理。向患者耐心细致解释肠道静脉营养的必要性、安全性和临床意义;告知肠外营养支持可能产生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二是合理控制输入速度。营养液的输入遵循按时按量均衡的原则,过快易引起代谢并发症;过慢则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因此应根据患者的生理状况合理控制和调整输液速度。三是加强临床观察,特别是患者的神志、脉搏、面色、四肢温度和尿量的观察,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告诉医生积极处理。四是注意观察不良反应。肠外营养患者在营养液输入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有发热、静脉炎,在静脉液输入过程中应注意患者体温的变化和穿刺静脉血管的观察,发热者根据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发生静脉炎给予硫酸镁湿敷,局部涂擦类肝素。五是注意观察与穿刺置管有关的并发症。穿刺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气胸、血胸、血管神经损伤。因此,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与局部情况,了解患者的主诉,如胸闷、呼吸困难、肢体活动障碍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六是鼓励患者多活动、勤翻身,加强肢体伸缩活动。七是定期监测患者生化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合理调整营养液的成分。
3.6 炎性肠梗阻缓解判断标准排出水样便是炎性肠梗阻缓解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在临床观察过程中,再注意观察腹胀、腹痛、排气的同时,应注意观察排便情况。患者一旦有水样便排出,即提示患者肠梗阻得以缓解。
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腹部手术早期,因此对腹部手术患者应加强腹部症状和体征的观察,一旦发现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应高度警惕炎性肠梗阻的可能。发生炎性肠梗阻应加强临床病情观察和精深细致的临床护理,合理使用肠道静脉营养和正确的营养护理,正确判断炎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是保证炎性肠梗阻患者康复的必要措施。
[1]Choi H K,Chu K W,Law W L.Therapeutic value of gasu- glafinin adhesive smalI bowel Obstruction after unsuccessfuI conserva tive treatment: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J].Ann Surg,2002,236(1):1-6.
R471
A
1673-5846(2013)08-0447-02
山东省费县胡阳镇卫生院,山东临沂 27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