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峡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 河南 洛阳 471039)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即更新、创造、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
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当今全球化竞争的时代,企业发展靠创新、需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思想创新、唯有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崭露头角,科学的发展企业。
中信重工这个饱经风霜的国企,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历经了风风雨雨,曾在90年代末一度陷入困境,濒临停产,之后在艰难的生产经营中逐步走出低谷,直到2004年以来,全球经济的核心向新能源技术及资源利用的合理化转变,我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更为重要、更为迫切,也更为艰巨,对企业来说是巨大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这就意味着从传统的、粗放的、资源密集、劳动力密集、高能源、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创新、节能、高附加值的且更利于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中信重工深深认识到这一点,致力于创新创生产过程的低碳化和产品技术的低碳化,以节能技术、节能工艺、节能方法生产创新节能产品,打造节能产品制造基地,用节能技术装备中国工业。走“科技节能、技术节能”之路,经过几年的奋斗,逐步使中信重工成为装备制造业最具创新能力企业。
作为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老企业,中信重工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的主体,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问题,不可能短时间内解决,资金短缺、设备老化,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市场竞争力。粗放的、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国有大企业的得到集中体现,如何解决这个复杂而又紧迫的问题,根本出路是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以节能减排低消耗、低排放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增长,这种观念的更新推动了中信重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创新-节能技术改造,实现低碳清洁生产方式。
2005 年,公司先后关闭拆除了1.5t、5t、10t炼钢炉和两台高能耗电石炉,把有限的资金首先用于节能技术改造,投资一亿元实施了“平改电”工程及其配套设施改造,淘汰了国内最后两台燃油炼钢平炉,建成了 30t、50t炼钢电炉,40t、60t钢包精练炉、150t钢包精练炉、及真空处理炉,全面实现了电炉炼钢。从根本上消除了长期以来因燃烧重油炼钢带来的大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并投入巨资购买中频电炉取代污染严重的烧焦碳冲天炉。为“十一五”节能降耗奠定了基础。
在“十一五”期间公司累计投资近50亿元,用于淘汰落后产能和包括“新重机”工程在内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重型装备铸锻件冶铸基地、重型装备重铸铁业基地建设,节约型特大选矿装备产业化、重型装备磨机加工基地建设。新建和改造节能热处理炉50余台,热效率从3-5%提高到30-40%。仅重油炉改节能煤气炉工程,年节约标煤3.68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77t/a,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566t/a,,5年共计改造炉窑重点耗能设备二百余台。
在清洁生产方面,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烟尘污染的减排治理。污染减排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投资五千万元完成为“新重机”工程技改项目中的80t电炉、150t精炼炉系列、50t电炉、60t LF精炼炉、30t电炉、40t LF精炼炉分别配置大型除尘系统;铸钢新砂、旧砂处理系统进行的技术改造,对落砂机、砂再生、砂处理配置综合大型除尘系统;对铸铁进行树脂砂改造,配置大型除尘系统;改造污水处理站,增加环境绿化面积等。使公司综合烟尘排放浓度大大低于200mg/m3,每年都经过GB/T 24001环境标准和GB/T 28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认证和复审,使公司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方面登上了新台阶。
在全球竞争的激烈前程度所未有,技术的不断复杂化和产业的全球化使得创新门槛越来越高的态势下,大企业所拥有的强大竞争优势有时可能成为影响其创新能力的关键性障碍。当企业越大越成功时,他的创新能力往往会减弱,这种现象俨然成为很多大企业难以逾越的“创新之咒”。
作为行业的领军型企业。在9年的发展历程中,中信重工始终紧跟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大胆探索、实践,在产品的节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公司以技术创新支撑内涵式发展、以技术改造提升竞争实力,“十一五”以来,公司的“重型装备铸锻件冶铸基地”、“纯低温余热发电产业化”、“节约型特选矿装备产业化”重型铆焊跨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余热发电、活性石灰、矿渣立磨、水泥辊压机、等一批符合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新产品相继实现产业化发展。节能产品已经销往全国二十几个省份, 产品由涉及煤炭、冶金、建材等行业,扩展到化工、水电、交通、轻工、环保等八大服务领域,成为面向国内外市场提供成套重大型技术装备、工程设计、成套机械装备和自动化控制设备设计、制造的重型机器研制生产企业。累计创造节能效益数数十亿元以上。节能技术和产品具有独创性、新颍性和很高的经济实用价值,中信重工的产品一般节能率可达到30%以上,在国内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与同行业其他企业比较,在产品节能的研发和生产上更具有专业优势,市场占有率更高‘应用领域也更广
中信重工的发展已经成绩斐然,但在企业领导眼中这意味着企业自身的收获、更意味着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在目前节能降耗减少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要把握机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大企业信息化投入,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公司要走的路还有很远。
公司的战略定位是坚持“四高”,以高端技术支撑高端产品,以高端产品赢取高端客户,以高端客户占领高端市场,不断完善技术先导战略、国际化经营战略、名牌战略、合作共赢战略、大型化、成套化、机电液一体化战略五大战略体系,谋求更扎实、更稳健、可持续的发展。
公司买断澳大利亚SMCC的100%知识产权,成为全球最先进的选矿工艺技术的拥有者。基于SMCC的知识产权,将提供矿业项目的破碎流程设计、地质冶金建模、破碎厂优化、矿山到磨机研究、破碎建模与模拟、工厂预算和详细设计的前期及可行性研究等服务。在水泥行业推出了绿色、复合型新型干法水泥新工艺,是集新型干法水泥、余热发电、矿渣微粉、破碎、垃圾处理为一体的新工艺,并率先在锦州市签订第一条示范线意向。并形成了以水泥余热、干熄焦余热、烧结窑余热发电及硅冶炼炉余热发电为优势的一系列相关余热发电技术。并引入了高层次研发团队,围绕公司主导产品和成套项目,打造全新的技术领域和板块。近两年取得软件产品认证证书23个。
2012 年是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公司最困难的一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滞后影响,国外经济低迷,国内产能过剩、需求不足、项目减少,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给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影响。面对持续低迷的市场形势,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主动出击,积极应对,加大对成套项目、重大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满足客户对于大型矿渣立磨、大型高效辊压机、水泥余热发电成套设备等节能环保型产品的需求,实现褐煤提质成型机的产业化。以灵活的市场营销策略,不断加大市场新领域、新产品的订货推广力度,强力做大成套产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由单机订货到成套项目直至工程总包,2012年,公司成套项目新增订货同比增长34.11%,抢抓机遇,保持了稳定的订货总量和收款总量,为公司稳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市场支撑。
在当今严峻的能源紧缺形势下,和节能市场激烈竞争中、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不创新,就会灭亡。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保障。在今天,创新能力已成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步。
[1]刘战胜、邵国晨、任志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J],煤矿机械,2002(07)
[2]姜汝祥,为什么“中国制造”难以走向“中国创造”[J],装备制造,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