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玲(福建省泉州监狱)
专业化视野下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初探
■李燕玲(福建省泉州监狱)
监狱民警职业专业化是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职业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措施。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目标定位应当是建设一支职业特点突出、职能分工明确、专业结构合理、业务技能和政治理论素质较高、能适应现代监狱行刑和教育改造罪犯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
监狱警察专业化,从个体的视角看是指监狱警察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成为专业人员的动态的、长期的成长过程;从群体的视角看是指监狱警察职业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成为社会一个专业的发展结果。具体来说,它是监狱民警职业群体内部成员经过系统学习和实践培训获得专业性理论知识、职业性思维方式和实践性工作技能,具有相当的法学、监狱学、教育改造学以及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特定的改造和矫治教育思维与技能,从而获得行业认可从业资格。
(一)监狱警察成长发展的内在要求与现有管理模式的冲突
自监狱实行公务员招考制度后,不少大学生进入监狱民警队伍。由于监狱民警只有一种身份,监狱管理部门现用警察的一套标准来衡量和要求,从而在客观上致力于培养一支具有同质性的监狱民警队伍。当下监狱监管工作的知识要求相对较低,所有的警察不加区分地从事监管安全工作,特别是大量具有律师、心理咨询师、中等教师资格的民警没有被配置于对应的岗位上,这浪费了他们的专业,使他们找不到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和发展方向,从而失去进一步学习、进取的动力。这是当前警察队伍中,特别是年轻警察中产生诸多问题的最为深层次的原因。
(二)监狱民警成长选择的多元化需求与现有激励机制的冲突
监狱不是普通的行政机关,其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基层监区的管理对整个监狱工作十分重要,监区的警察直接管理矫正罪犯,直接与罪犯打交道,直接面对大量形形色色、经历复杂的罪犯,他们需要丰富的经验。监狱的执法水平系于监区,监管安全系于监区,矫正质量系于监区。目前监狱采用的公务员管理模式下的职务晋升机制,无疑大大降低了基层民警的积极性。具体表现为两点:
一是目前监狱实行两种工作资格和待遇发展:一种是行政职务系列,即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和科长、副处长、处长、副厅长等;另一种是警衔等级系列,即警员、警司、警督、警监等。如一个大学生入职后,正常情况下,只有等到工作年限满18年才能晋升为主任科员;研究生也需要10年才能晋升为主任科员。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两种系列过分注重监狱工作年限,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或 (专业)能力水平,较大程度地限制了民警成长中公平竞争的程序平台。
二是目前监狱相关法律法规并未规定监狱民警应该具备什么任职资格、享受什么待遇,以至不管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跨进监狱系统的警校生、本科生、研究生或者那些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民警来说,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般,全部按照行政系列的发展模式进行职务晋升。那些矫正和管理专家不能在一线生成和聚集,许多有工作经验的、作出一定成绩的民警先后被调到机关工作,而在一线的民警由于工作压力大、辛苦程度高,待遇上没有明显的激励,不少人谋求调离监区。这一状况使得一线缺乏高素质警察队伍,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状态比较普遍,这无疑给监狱执法、监管带来极大的挑战。
(三)监狱民警职业认同感、归属感的主体意识与监狱监管理念冲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与发展,人们在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上发生了很多的变化,逐步转向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个人主体价值的承认与肯定。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监狱民警在工作中的主体意识却不强,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较低。笔者在对200名监区一线民警问卷调查中,民警对自身工作要求不高,把目前的工作当做简单的谋生手段的占到78.1%,把工作视为实现自己价值的事业来看的占18.2%,专业对口、能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仅占3.7%。同时,他们期望自己工作出成绩,有朝一日能走上领导岗位的占18.4%,期望自己在岗位上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的占 50.2%,而表示工作仅仅是混日子的占到了31.4%。
在这样的调查背景和结果中,不难发现,民警对自我尊重的渴望和需求感不高,在工作中基本处于被动状态,习惯于听从命令和指挥,盲目且被控制。目前的监狱管理习惯用行政命令的手段,要求民警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由此带来的是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流失。这无疑是与监狱民警职业专业化所强调的主体意识相背离的。
由于警察的服务水平很低,并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20世纪初期,在美国开展了一场“回归本位,提高警察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化运动,这场改革对警察脱离政治的控制,提高警察战斗力,对以后美国乃至世界警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①刘建会、高伟:《美国警察专业化运动对我国监狱警察专业化建设的启示》,《中国监狱学刊》2005年第4期。。
(一)专业化运动正价值
美国警察专业化运动的总目标是:“使警察脱离政治,政治脱离警察。”首先是提高人员的准入标准。美国警察专业化运动中,为从根本上提高警察人员的专业水平,特别强调警察接受高等教育的必要性,不仅要求从大学毕业生里挑选警务人员,而且制定了警察录用标准,在大学设立专业警察学课程,使警察工作作为一门严肃的学科走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殿堂。其次加强警察教育培训。美国警察专业化的最重要成果是形成了全国性的警察专业化组织——国际警长协会和司法部调查局,司法部调查局后来变成为联邦调查局。随之陆续成立国家警察学院和地方警察学院,强调警察的教育培训。再次是合理划分警察职位和类别。美国警察专业化之前,警察只是简单的分为巡逻警察和便衣警察两个部分,但到20世纪初,警察的分工已经进一步细化,出现了治安警、交通警、青少年管理警等专业性警种②刘建会、高伟:《美国警察专业化运动对我国监狱警察专业化建设的启示》,《中国监狱学刊》2005年第4期。。
(二)专业化运动负价值
一是监管看守人员与专业人员的冲突、不协调。二是可能削弱监管看守人员工作的权威。看守认为他们本来也从事着很好的劝导工作, “矫正”着犯人,专家是多余的,无形中削弱了他们在犯人中的权威。而专业矫正治疗人员则通常感到看守在有意破坏他们的工作。产生这些负价值,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美国监狱看守人员的工作模式造成,且这种组织的冲突随着时间的推移趋向消除,专业人员与看守人员之间不断地相互融合与学习。因此我们在结合自身特色的情况下,不需要过于夸大监狱警察专业化可能产生的负价值。
监狱工作人员专业化既是我国监狱工作发展的要求,也是国际监狱管理的通行趋势。笔者认为,监狱能否有效改造罪犯,实现监管改造的目标,相当程度上由监狱警察的素质所决定。推行监狱民警职业专业化,在监狱工作的现实要求下,无疑是一条必由之路。
(一)科学定位,引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
引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将引导警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的分流。有部分人争取担任行政职务,这主要是那些自认为可能适合担任领导职务的群体,他们在进行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时会选择走行政晋升的道路;有一部分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兴趣,选择走专业发展的道路。就像高校、医院等机构一样,不是所有的人都以担任领导职务为荣,多数医生、老师更看重自己的知识化表征的职称、学术建树等。总之,专业化可以为监狱警察提供新的激励导向机制和发展空间③田巍:《监狱警察专业化的价值及其路径选择》,《中国监狱学刊》2008年第6期。。目前,虽然在警衔方面已经将行政与技术警衔标志区别开来,但只是局部的与院校区分。除了评聘机制的完善,笔者认为,技术衔应广泛采用,特别重视对监狱基层的使用,突破警衔现有授予的方式方法。
(二)整合重构,建立专家遴选制度
从监狱警察中遴选专家,将影响和带动监狱警察的专业化进程。《联合国囚犯待遇最低限制标准规则》要求,“管理人员应该尽可能设有足够人数的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教员和手艺教员等专家”。1993年,在美国的50个州的矫正机构中,有279名精神病专家,1446名心理学家,1006名社会工作者,2773名个案工作者,793名娱乐治疗专家,3090名顾问④金鉴:《监狱学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924页。。因此,有学者认为:发展中国现代监狱制度呼唤“专家治监”。笔者认为,可借鉴北京监狱管理局就专家型干警队伍建设的做法,具体从四个方面着手:
1.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即在逐步完善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坚持自我培养与社会引进相结合的原则,以自我培养为主,同时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优势,逐步建立完善符合监狱工作特点的人才引进机制。
2.健全专家型干警使用机制。建立健全专家型干警队伍人才信息库,进行动态集中管理。为确保监狱改造骨干人才沉到基层,发挥作用。监狱局有针对性地安排专家型人才承担重点课题或项目,开展理论技能交流活动,举办“专家论坛”、“专题研讨”,括宽视野,提升水平。
3.建立人才测评制度。根据专家型干警的具体标准,建立科学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由监狱局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对专家型干警的定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优胜劣汰。
4.建议有效的激励机制.定期组织专家型干警考察学习,进修培训;让他们承担一定的重要调研课题,给予相应的经费保障;并在非领导职务晋升、年终考核、评优、健康疗养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三)找准载体,建立与专业化建设相适应的教育培训体系
监狱警察的教育培训是提高警察人员素质的根本途径。美国警察管理专家O.W.威尔逊认为,实际工作人员需要通过长时间的正式训练才能获得专业技能。美国警察专业化运动的经验教训正说明了这点。近年来,我国多数省份都加强了对干警的教育培训力度。笔者所在单位 (福建省泉州监狱)按照福建省司法厅、监狱管理局下发文件的要求,每年组织监狱民警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培训,包含理论课程与警体课程的教育培训,并将教育培训纳入干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坚持教育培训与考核、任用相结合,同时积极搭建培训平台。一是依托福建省司法警察训练总队、省局培训中心、监狱常设培训班、监所管理专业自学考试“四大载体”,抓好学历教育和短期岗位集中培训。二是推动教育培训社会化。邀请高等院校专家学者来监组织教学和讲座活动,积极选送各个方面人才参加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三是建立信息化系统。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民警工作学习信息化、智能化、自主化和个性化。以创建数字化监狱为契机,括宽信息来源渠道,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
(四)统筹兼顾,建立警察学术研究体系
加强监狱学术研究活动,是监狱警察专业化的助推器。监狱警察通过工作与研究的结合,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不断进行重组,将有效促成警察专业潜能的最大发挥。监狱警察通过专业学术研究,形成相当的学术地位,不断重构与改善监狱警察整体的社会形象与地位。目前各监狱需要在监狱警察专业化进程中加强理论研究的必要性。一方面可在基层监狱设立研究室,通过实务部门的学术研究活动,为专业化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务部门的研究与科研院所的研究相互交流,弥补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的现状,提高监狱学研究水平,从而为专家型监狱警察队伍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责任编辑 赵海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