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同心”思想的内涵与功能

2013-01-30 03:06贺善侃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同心政治思想

□贺善侃

(东华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05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以“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为核心内容的“同心”思想,是在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深刻论述,体现了对统一战线本质规律的科学把握,揭示了统一战线成员鲜明的价值追求,为新形势下巩固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为提高贯彻落实“同心”思想的自觉性,并使之贯穿于统战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层级、各个方面,成为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有必要对“同心”思想的内涵与功能作深入研究。

一、“同心”思想的科学内涵

“同心”思想强调了统一战线建立的根基在于具有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统一战线存在的目的在于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的过程在于团结一致,采取共同的行动。“同心”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学说的精髓,特别是与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永恒主题、凝心聚力的根本任务一脉相通,是对它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同心”思想的理论内涵非常丰富。它涵盖了从思想观念、价值目标到具体行为的具体原则和要求。在思想观念上,“同心”思想强调理想信念上的共识;在价值目标上,“同心”思想强调道路方向上的一致;在具体行为上,“同心”思想强调实践步调上的协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无论理想信念、价值目标还是实践行为都表现为特定的内涵,具有特定的时代特色。当前,思想上同心同德,就是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目标上同心同向,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共同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行动上同心同行,就是要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同心”思想的这三个层面,无不体现了统一战线最核心的价值追求。

“同心”思想的理论要求非常全面。它涵盖了对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党外民主人士,以及广大海内外爱国同胞等构成我党统一战线的最大多数成员的要求;涵盖了对政治协商、多党合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等各方面统战工作的具体要求。“同心”思想的根本要求在于谋求理念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以及目标追求的一致性;在于共同理想的感召、共同目标的激励、共同利益的维系,最终归结为人心的凝聚;达到参政党与执政党、统一战线各界人士与中国共产党、参政党之间以及参政党与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的思想、目标、行为的同心。

政治性、群众性和包容性是“同心”思想的显著特征。

一是政治性。“同心”思想是统一战线政治优势的集中体现,是政治协商、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同心同德是政治立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政治立场,坚决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同心思想”的核心。同心同向是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是“同心思想”的根本要求。同心同行是政治责任:坚持和共中国产党同心同行,共同推动各时期工作任务落实是“同心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是群众性。“同心”思想的最根本内容在于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同心。“与民同行”是“同心”思想的根本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与最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与民同行”,才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党的统战工作说到底就是要获得最广泛的社会阶层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支持和拥护。“与民同行”是执政党的合法基础和永褒青春活力的力量源泉。因此,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最现实、最急迫、最直接的切身利益;关注社会阶层发展的新趋向,正确引导他们有序政治参与,合理表达诉求,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始终应该成为“同心”思想的归宿。“同心”工程应成为暖人心、得人心、聚人心的工程;应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优先地位。

三是包容性。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1]P187江泽民在新千年到来之际的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2]P342进入新世纪,党对统一战线的基本要求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服务。“同心”思想正是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永恒主题的集中体现,其基本原则是求同存异、体谅包容。构成统一战线的各派政治力量有不同的政治诉求、不同的局部利益,统一战线要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阶层和海内外同胞团结凝聚起来,就要处理好“同”与“异”的矛盾,从“异”中求“同”,必须包容“异”,而不是抹煞“异”。诸如:包容不同的利益诉求和不同的信仰追求,兼顾各派政治力量的特殊利益,并给予充分表达不同意见的相对自由空间等。“同心”的“同”正是以“异”为基础的,是包容“异”的“同”。

二、“同心”思想在统战工作中的功能

“同心”思想是对我党领导的统一战线长期实践的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我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历程,无非就是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与中国共产党不断增进共识、致力共同目标、坚持携手奋进的历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拥护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协商制定《共同纲领》,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始终与我们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因此,坚持“同心”思想,实质就是继承和弘扬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同心”思想在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功能之一:增强共识,为统一战线奠定思想基础

统一战线是建立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的联盟。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取决于共同目标和共同理想的确立。思想、文化是统一战线的深层基础。统一战线的力量本质上是思想、文化的力量。思想、文化的凝聚作用为实现大团结提供精神动力;思想、文化的整合功能为实现大联合提供价值支撑。

回顾我党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进程,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在思想上的同心同德是做好统战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我党几十年统战工作的实践历程中,“思想上的同心同德”始终是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深层基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广大成员在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旗帜下同心同德,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努力奋斗;新中国建立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统一战线的广大成员在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同心同德,共同为建设新中国而奉献力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广大成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旗帜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小康、振兴中华而同心协力。

正是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战略指导下,十六大以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统一战线围绕我党提出的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凸现和谐主题,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任务,关爱各方人士,凝聚各方人心,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沟通思想,为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实践证明,思想上的同心同德是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是开展统战工作的首要环节。当今,只有坚持“思想上同心同德”,才能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度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高度自觉,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认同,将统一战线成员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功能之二:明确方向,为统一战线奠定政治基础

在革命战争时期,统一战线由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的联盟、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可以团结的非劳动者的联盟构成。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阶级状况发生根本变化,在我国存在几千年的剥削阶级及剥削制度被消灭,统一战线内部结构转变为以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为基础的广泛的政治联盟。而无论是阶级联盟还是政治联盟,维系统一战线的根本在于共同的政治目标。“目标上同心同向”是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我国多党合作制的形成和发展,正是基于“目标上同心同向”的政治基础的典型范例。

在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上指出:“必须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使我们的伟大的祖国脱离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命运,走上独立、自由、和平、统一和强盛的道路。这是一个共同的政治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政治基础,这也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政治基础。”[3]P1463正是有了共同的政治基础,尽管“文革”中各民主党派受到林彪、“四人帮”的严重摧残,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经受住了这场严峻的政治考验,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动摇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的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国各民主党派“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1]P186此时,“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1]P187成为新时期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成为国家意志。1997年各民主党派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写进了各自的纲领和章程,成为各民主党派一切行为的准则。

在世纪之交,江泽民指出:“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新世纪必须抓好的三大任务。……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4]P139围绕统一战线的这一根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4]P139成为新世纪多党合作的基本要求。

当今,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则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总之,尽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奋斗目标是共同的。目标上的“同心同向”把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夯得越来越结实。

(三)功能之三:统一行动,为统一战线奠定实践基础

思想上的同心同德、目标上的同心同向,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的同心同行。我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统一行动。从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到协商建国、共议国是;从投身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到对外开放,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坚持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在行动上同心同行,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了强大支持。事实证明,“行动上同心同行”是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实践基础。

“同心”思想的三方面功能从思想、目标和行动三个层面全面深化了我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一是揭示了执政党与参政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二是揭示了统一战线广大成员“荣辱与共”的实践基础;三是结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鲜明特点,把“十六字”方针置于更宽广的视野下,揭示出其更深的时代内涵。

“同心”思想的三方面功能从思想、目标和行动三个层面强化了统一战线的聚合效应,以“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和“同心同行”为基本准则,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团结作用和教育功能;注重统筹兼顾、协调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工作优势互补,利于促成同心协力的良性互动统战格局。

总之,“同心”思想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共同理想凝聚人心,用共同目标召唤人民,用共同行动创造未来,是当今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理论的升华、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和发展的源泉,以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推力。

三、落实“同心”思想的举措

“同心”思想是新形势下巩固壮大统一战线的时代要求。在2006年7月召开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并说,我们的事业越发展,我们就越要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的优势越得到发挥,团结的人越多,我们的力量就越强大,我们的事业就越能更好地向前发展。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对巩固壮大统一战线的时代要求,必须全面落实“同心”思想。这是推进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迫切需要。为此,全党务必努力做到:

第一,把握“同心”思想的精神实质,提高统战文化建设水平

“同心”思想的精神实质在于对统一战线建立的根基、目的和价值取向的精辟概括;在于对统一战线的实质和优势的深刻把握;以及对各界人士与我们党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伟大历程和统一战线成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生动实践的高度升华。

“同心”思想告诉我们,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源于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的统一,从某种意义上说,统一战线首先是思想文化的统一战线。“同心”思想的提出,为文化统战增添了新内容,更突显了统战文化与文化统战的重要意义。

“同心”思想本身就是一种统战文化力。

首先,“同心”思想体现着统战文化的软实力。统一战线的特色和优势在于服务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优势。诸如,通过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党际合作文化、宗教文化、社会阶层信义文化、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营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服务文化建设,凝聚人心,发挥各种文化的软实力。这种文化的软实力即“同心”思想的软实力。

其次,“同心”思想体现着统战文化的整合力。统战文化蕴含着统一战线内部多种政治力量之间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团结合作、互助关爱、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等为基本内容;以汇聚人心、凝聚力量、形成合力为目的。统战文化是倡导有容乃大、求大同存小异的文化;是主张文化认同、思想凝聚、追求和顺融洽的文化;一句话,是一种凝心聚力的文化整合力。而这种文化整合力正是以“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和“同心同行”为基础的。只有坚持“同心”思想,才能增进“党派合作、政治协商”的党际和谐;加强“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民族团结;增强“平和扬善、促进和谐”的宗教和睦;促进“诚信重德、互尊互谅”的阶层和谐;加强“血脉相连、同根同种”的海内外同胞联盟。

再次,“同心”思想体现着统战文化的领导力。“同心”思想是一种文化层面的影响力。它对领导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制约作用和示范作用。它可通过作用于社会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对组织和个体产生一种软性的、非强制性的约束规范;可以内化为个体行为的思想、动机和热情,塑造人格,调节和引导个体行为;可提供判断是非、行为选择的内在依据;从而有助于发挥先进文化的教育作用,为统战工作提供正确方向,促进统一战线健康发展。

第二,领会“同心”思想的重要特征,把握好统战工作中“多样性”与“一致性”的关系

如上所述,包容性是“同心”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特征来自于统一战线的重要特征。统一战线作为不同社会政治力量的联盟,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统一体。正因为存在着多样性的政治力量,才有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如果只有一致性而没有多样性,就无须统一战线了。尤其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利益格局多元化,社会矛盾凸显,一是阶层群体矛盾冲突增多;二是人口流动带来的矛盾增多;三是随着各派政治力量和社会公众的社会诉求提升,公众与政府以及干群之间的矛盾增多。在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妥善处理好“多样性”与“一致性”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应该看到,“同心”思想追求的是尊重多样的“同”,不是追求表面的一致和形式上的同,而是以求同存异弥合分歧、以民主协商扩大共识、以和谐共赢深化合作,以荣辱与共坚定信念,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协调一致。落实“同心”思想,必须兼顾各方利益、各方诉求,而不能强求统一。

第三,明确“同心”思想的具体要求,深入推进“同心”行动

“同心”思想作为衡量统战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体现在统战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同心”思想推动实践的指导性,体现在对“同心”行动的推进中。

首先,要突出“同心”思想的引领作用,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服务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凝聚共识,彰显与党同心、与人民同心的真谛。要着眼“同心”思想的目标追求,最大限度地团结各方面政治力量,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民幸福安康作出积极贡献。

其次,“同心”思想既是推进“同心”行动的精神动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针。要把“同心”作为统一战线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的鲜明主题,体现到学与行的各方面、各环节。诸如,把“同心”作为强化多党合作的思想基础;指导执政党和参政党团结合作的生动实践;把“同心”作为民主党派立党为公参政为民的共同宗旨,作为党外干部与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合作动力;把“同心”作为提高政治协商质量的思想武器,研究、分析、判断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复杂情况,广泛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为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把“同心”作为参政党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的指导思想,自觉地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立场,自觉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斗,自觉地履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责任。

再次,坚持以“同心”思想打造特色品牌,铸就“同心工程”。“同心”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精神内核,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载体,具有合民意、解民忧、惠民生、得民心的聚合效应。实施“同心工程”,就要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战略方针,引导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切实落实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发挥人才智力密集优势;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围绕主题主线,充分发挥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就要以人为本,突出民生,着重面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扶活动,整合光彩事业、感恩行动、温暖工程等有效载体,把资源用在群众急需处,把好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协助党和政府做好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三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同德是“同心”的思想根基,同向是“同心”的目标保证,同行是“同心”的实践检验,三者相得益彰,联成一体,共同闪耀着“同心”思想的光辉。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同心政治思想
同心战"疫" 携手前行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同心逐梦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勠力同心 坚韧前行
勠力同心 坚韧前行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