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闻人物跃然纸上——人物通讯写作之我见

2013-01-28 06:22罗超
中国地市报人 2013年4期
关键词:沙县三明小吃

□罗超

(三明日报社,福建 三明 365000)

社会是由个体这一细胞组成,而人物活动则构成了事件,二者的叠加就是时代和历史。基于这一点,有人说你不用费神去解释时代,解释历史,任何一个有理性的读者,都会在记者的人物通讯中品味出一个时代的味道。人物通讯,是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的事迹或经历的一种新闻文体。写好人物通讯,不仅可以展现一个典型人物甚至一个群体的时代风貌,而且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因此,各种媒体都很重视人物通讯这种体裁。在日常采访中,怎样才能写好人物通讯,让人物跃然纸上呢?结合个人的采写经历,笔者以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寻找有故事的人

对于大多数记者来说,在日常工作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到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人物,更多的则是各种类型的先进人物。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各条战线都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人物,他们是人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先进事迹不仅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而且可以给人以强大的精神力量,能鼓舞、教育群众不断前进。因此,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的当下,通过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和带动更多群众尊重和学习英模人物,这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随着新闻报道平民化理念的不断强化,人物通讯的聚焦点逐渐向普通人靠拢,人文关怀和平民意识成为各种媒体的价值标准和实践准则,媒体开始用更从容、更人性化的方式选择自己所要宣传报道的人和事,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因此被展现在读者面前。鉴于此,笔者以为,最平凡的人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寻找这种有故事的人,不仅可以增添人物通讯的色彩和活力,而且同样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感动,并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2011年福建新闻奖三等奖作品《连升十级,一年会用英语卖小吃——访杭州最“牛”的沙县小吃店主李建标》的主人公,就是一位“有故事”的人。李建标在杭州经营沙县小吃,边送外卖边学英语,用英语卖小吃,一年连升十级,他的故事为现代年轻人追逐梦想作出了表率。此外,快乐男生诸宝、《一起来看流星雨》演员蔡俊涛、中国风歌手董贞、闽南语歌后艾花等诸多人物,都成为了笔者人物通讯中的主人公。

当然,寻找到有故事的人后,更重要的还要以平民化的姿态,有意识地挖掘人物的各个侧面,找到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故事,从而展现出人物多样的人性与人生,这样才能凸显人物的精神内核和新闻的社会价值,同时拉近人物和受众的距离,从而获得更多读者认可。

让人物自己说话

找到了“有故事”的人,如何采访同样非常重要。记者在采访时,除了尽可能收集新闻材料外,采访的过程其实也是双方交流思想感情、走进对方内心世界的过程,成功的采访过程是完成作品的重要前提。许多记者都有这样的经历,有些采访对象思维敏捷、善于表达,甚至可以牵着记者走;而有的采访对象,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使采访过程很难进行。遇到类似情况,记者既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态,又要仔细揣摩采访对象的心理,分析原因,采取合适的采访方式,才能使采访获得成功。

《连升十级,一年会用英语卖小吃——访杭州最“牛”的沙县小吃店主李建标》一文的主人公是笔者的同乡,一次回老家走亲访友中偶然听到邻居们说起他的传奇故事,便十分关注这个题材,恰逢李建标清明节回家扫墓,笔者见缝插针采访了他。采访过程中,李建标不是眼睛看着墙壁就是摆弄手机,回答问题也最多不超过两句话,根本无法进行采访。这时,笔者便试着用家乡话与他进行沟通,和他聊起了家乡的小吃、家乡的风景以及曾经读过的学校,没想到李建标眼前一亮,用沙县话讲起家乡和自己的经历来竟一下子变的滔滔不绝,还手舞足蹈地聊起了在杭州做小吃的沙县老乡。打开话匣子之后,采访进行得相当顺利。这篇通讯后来被评为《三明日报》当周好新闻。

当然,许多从采访对象嘴里说出来的人和事,有时往往缺乏现场感。在采访李建标的过程中,只要他的某件事涉及其他人,笔者都尽量找到当事人,让当事人复述当时的情景和感受,这样虽然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但写出来的人物通讯却更真实可信。

细节决定成败

人物通讯要写出人物的品格和精神,如何才能做到这点呢?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美国记者修·马利根说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可以使纸面上的文章留在人们心灵上,渗透到人们的情感中去。由此可见,抓住细节,不仅可以使人物更加感人,而且可以增强人物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报道“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英博雪津(三明)啤酒有限公司厂长翁益平的人物通讯《翁益平:中国黄金第一嘴》开头是这样的:“将一杯酒举到眼前,先仔细端详,再轻微摇晃几下,接着拿到鼻子下方嗅闻一番,最后嘬一小口酒在口中停留片刻细细品味,让整个样品溶液充满口腔,思索片刻就能判断出这杯酒和样品酒各种指标的差别。这是英博雪津(三明)啤酒有限公司厂长翁益平每天的工作任务之一……”这样的细节描写将翁益平这个人物的职业特点展示得一览无余,而最初的采访是在对方的品酒室里,为了不打扰对方的工作,记者站在边上静静地“欣赏”着对方的一举一动和表情,待工作结束才进行采访。“中国黄金第一嘴”是全国啤酒技术大赛时国家级评委给予翁益平的称号,这一雅号再配上他每天用嘴工作的细节,不仅翁益平的品酒师形象非常直观,而且读者一看标题和文章的开头就产生了阅读兴趣。

新华社前辈记者顾迈南在谈到她的采访体会时说:“我体会最深的是,作为一名记者,一定不要满足于了解皮毛的事情,要深入,深入,再深入,深入到采访对象的社会活动和个人生活中,才能发掘出精彩的人和事,材料越积累越多,就像做菜一样,由于品种多了,原材料多了,有了选择的余地,写起东西来,就可以得心应手,随心所欲了。”顾迈南的这番话用在挖掘人物细节上同样适用,因为所谓的细节其实就是细微的地方,稍不留神就被忽略,但只要我们用心,“深入,深入,再深入”,就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细节决定成败,对细节的挖掘和描写,可以使读者更接近事实本身,并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因此,细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凡事都有度,过多过杂的细节反而会节外生枝,冲淡主题,只有适度把握,才能使笔下的人物生动传神。

诚然,要写好人物通讯所要做的远不止这些,这里不一一赘述。但可以肯定的是,记者只有满怀深情地投入生活,细心观察,认真体验,才能不断有新发现,才能塑造好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情真意切的作品,并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

猜你喜欢
沙县三明小吃
沙县人民笑开颜
沙县小吃 深耕本土
我是一个小吃货
怕冷的小吃货 等
沙县小吃亮相韩国冬奥会美食展
厦门品小吃
大家都爱吃小吃
沙县:五项举措推动精准扶贫
“三明联盟”能走远吗
“三明联盟”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