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薇
吉林市图书馆,吉林 吉林 132011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面对网络媒体和电子图书信息的冲击,农家书屋联盟无疑是传统农村图书馆参与竞争,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有效方式。
农家书屋联盟是图书馆联合的最新形式,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它既可以理解为馆际合作,也可以理解为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和虚拟图书馆,纸型资源与电子资源的互补共存。
网络时代,面对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为了丰富他们的阅读方式,笔者认为建立农家书屋联盟无疑是传统农村图书馆参与竞争,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有效方式。农家书屋联盟,资源共享,可以增强每一家书屋抗风险能力。联盟成员可包括:农家书屋、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乡镇企业图书室、附近高等院校图书馆、党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公共图书馆。
农家书屋:每一家农家书屋的规模都有限,但多个农家书屋结成联盟,农家书屋的规模就会成倍增大,即使存在资源重复建设问题,但互通有无的潜力仍然不可低估。对正在建设中的农家书屋,今后要把结盟问题可以考虑进去,对周围农家书屋建设要进行广泛调研,摸清周围书屋资源配置情况,避免重复建设,以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率。
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有相当一部分的图书馆室经过长期建设,是一笔十分可观的资源,且地理位置与农民群众接近,农民群众使用比较方便;现在有一部分农家书屋与这样图书室联手建设,一室多用,资源共享。前几年学校布局调整,现在每个行政村做不到村村设校,许多行政村、自然村还无法与农村中小学共建图书室,但这不影响互相结盟,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社区、乡镇企业图书室:一些社区、乡镇企业经过长足发展,实力大增,开始重视职工文化生活和素质提升建设,纷纷自觉建设图书室,面向职工开展阅读服务。一些图书室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完全有能力加入农家书屋联盟,与农民群众实现资源共享。乡镇图书室可以到农家书屋调剂图书资源,做到互通有无。同时壮大自己的图书资源。
高等院校图书馆:一些乡村距离高等院校较近,这就从地理上为农家书屋提供了潜在的资源增长点。农家书屋与高等院校图书馆虽然在实力上不对等,但也存在合作的可能。高校图书馆可与农家书屋建立资助性联盟,互利合作。高等院校图书馆在剔除过刊、旧书时,或者无偿或者以最优惠价格转让给农家书屋,以壮大农家书屋文献资源。例如:吉林大学农学部图书馆苇塘村分馆在吉林省辽源市工农乡苇塘村正式挂牌成立。吉林大学农学部图书馆和吉林省图书馆结合当地农村实际,以满足农民致富需求为重点,以为新农村科技服务为目的,为苇塘村精选了2300多册图书和光盘等资料,让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可随时随地查阅资料,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和农村信息传递不灵、科学种田水平不高、农民增收困难等实际问题,使图书成为农民致富的“智库”。例如:吉林市北华大学在永吉县岔路河镇设立了分馆后,农家书屋的图书增加了一倍,种田、养殖等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党校图书馆:我国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普遍建有党校,这些党校又普遍建有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大都经历了数十年发展,积累了相当的资源实力。一些党校特别是县级党校离农村较近,这就为农村书屋获取党校图书馆支持提供了便利。党校图书馆向农家书屋赠送或折价出售旧书和过刊,农民利用工余帮助党校种花种草,美化环境,互利互惠。
科研院所图书馆:一些乡村距科研院所较近,农家书屋便可以从科研院所图书馆那里获得支持。尽管科研院所图书馆所收藏的图书、期刊比较专业、高深,但也有一些农民读者用得着的资源,特别是农业科研院所的信息资源,有些可以直接为农民服务。农家书屋与科研院所图书馆联盟,可以接受捐赠、优惠购买、无偿借阅,以此丰富农家书屋的馆藏,壮大农家书屋文献资源。 例如: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实行“村企合一”充分利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党员远程教育站点、东福公司水稻研究所等教育培训资源,多渠道开展创富培训。例如:吉林市桦皮厂镇平胜村,有1500多户人家。2007年,吉林市农科院在此开展小康村建设项目。农家书屋工程启动后,市新闻出版局为该村配置了两万多元的图书,900余种音像制品,农科院则捐赠图书3000册。根据共建方案,农科院经常派老师到书屋讲课,指导村民读书、用书,并且建立了专家联系制。
公共图书馆:在农家书屋联盟建设中公共图书馆可谓担当龙头,调配适合农民阅读的馆藏图书进行流通。如果条件成熟的市级图书馆,要进一步将农家书屋办成公共图书馆的乡村分馆或流动站,让农民共享国家改革发展成果。其理由有三个:首先,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公共产品,农村居民群众理应同等享受。其次,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公共文化事业部门,政策和领导人员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可以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最后,公共图书馆享受国家财政拨款,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农家书屋始建可以接受捐赠,但发展不能靠乞援生存,应该是国家培育为主,社会捐赠起辅助作用。
2.1 农家书屋要靠结盟赢得法律发展时空。农家书屋既然纳入公共图书馆系列,那么就可以与公共图书馆一样受到法律保护。国家《公共图书馆法》经过多年酝酿,近期内有望出台。如果农家书屋联盟尽早建立,就有希望一并写入该法。农家书屋在产权上界定为国家所有,后续发展又多为公共图书馆当龙头结成农家书屋联盟,更进一步将农家书屋办成公共图书馆的乡村分馆或流动站,实际上将农家书屋纳入公共图书馆系列,农家书屋获取了合法地位,就等于获取了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2.2 农家书屋要靠结盟赢得经济支持后劲。农家书屋纳入公共图书馆系列,政府可以为农家书屋提供常规预算。同时公共图书馆也有常规经费,其中用于资源环境建设的部分可以实现城乡共享。公共图书馆承担农家书屋龙头后,国家和地方均可设立农家书屋专项经费,集中使用,一部分补贴公共图书馆对农家书屋的投入,一部分以农家书屋券的形式,分发给各农家书屋,农家书屋凭券采购图书资源,收券单位再向财政部门兑换资金。
2.3 农家书屋要靠结盟赢得资源放大效应。作为公共图书馆,宝贵的资源积累,往往处于多半闲置状态,需要盘活公共图书馆闲置资源;开发读者资源;需要满足读者需求,调剂余缺,促进资源有效流通和利用。
3.1 建立政府主导的农家书屋发展愿景。农家书屋实现全国覆盖后,建议以国务院的名义进行总结表彰,肯定新闻出版部门在农家书屋创建上的突出贡献,明确新闻出版部门和文化部门在农家书屋后续发展中携手合作的艰巨任务。在国务院及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新闻出版部门和文化部门积极会商,编制农家书屋长期发展规划,十年规划或者二十年规划,规划明确,公共图书馆在农家书屋联盟建设中担当龙头,调配适合农民阅读的馆藏加入流通。如果条件成熟的话,更进一步将农家书屋办成公共图书馆的乡村分馆或流动站。农家书屋发展纳入公共文化服务系列,应当成为永不动摇的指导方针。
3.2 建立文化部门和新闻出版部门主要是图书馆的工作协作机制。首先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文化部的协作,省新闻出版局和文化厅的协作,中央和省级两个部门要达成共识,划分好责任区,强化结合部的管理,做好农家书屋后续发展工作。在省以下区域,新闻出版工作和文化工作由一个部门管理,工作上相对来说还好协调一些。但上级机关没有态度,文化部或者文化厅没有明令将公共图书馆资源纳入农家书屋流通,市和县级文化部门操作起来难免畏首畏尾,心里不落底,生怕遭受问责,担当国有资产不当处置乃至损坏流失责任。所以,高层协调十分重要,上级协调融洽,下级工作无碍。农家书屋的创办帮助者和后续管理者要积极、真诚协作,新闻出版部门不吝奉献,为农家书屋打下坚实的基础;文化部门包括图书馆不吝馆藏,投入可能投入的资源,为农家书屋充当强大的后盾。
3.3 制定农家书屋加盟图书馆的入盟标准。包括读者需求、房屋设施、制度规范、管理机制等系列标准。对申请入盟的农家书屋认真考核。农家书屋联盟建盟要创新机制,分步实施。一是农家书屋之间包括农村中小学图书馆、乡镇企业图书室自主结盟,合作双方或者多方经过洽谈会商,达成一致即可签约,建立初级联盟,互惠互利。二是公共图书馆主导建盟,先要拟订《农家书屋联盟章程》,明确书屋入盟条件,联盟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召开首次盟员代表会议,通过《农家书屋联盟章程》。以后凡有新成员加入,承认章程便成为重要条件。三是农家书屋经历长足发展,许多农家书屋具备建设乡镇图书分馆条件,建议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会同文化部或省新闻出版局会同文化厅出台《乡镇图书馆(分馆)章程》。
3.4 建立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结盟后,便可进一步规范书屋管理,建立和完善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和机制。新建书屋或者新入盟成员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已经持证的管理人员也要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如果建成乡镇图书分馆,其管理人员必须达到县图书馆员标准。农家书屋培训制度可在《农家书屋联盟章程》或《乡镇图书馆(分馆)章程》中加以体现。
3.5 建立馆藏资源流通机制。农家书屋或全部资源或主要文献资源参与流通,无私给予,无偿获取,权利义务对等。公共图书馆要投入相当馆藏,参与农家书屋流通。具体馆藏比例可参酌各方意见确定,总的原则兼顾城乡读者需求,让大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6 完善农家书屋综合保障体系。农家书屋要建得起,立得住,用得上,即保证运营,积极发展。农家书屋要足时定期开放,北方冬季要保证供暖。资源流通要有常备交通工具,要有便捷的通讯条件,保证读者在尽短时间内获得所需资源。
总之,农家书屋联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因此,保证农家书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寻求生存发展策略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
[1]周立军.刍论农家书屋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与建议[J]. 图书馆学研究, 2010,( 3)
[2]程亚男. 关于总分馆建设的几点思考[ J].图书与情报, 2010( 3): 14
[3]王新红.论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 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