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强
水土保持规划是应用水土保持原理,生态学原理及经济规律,制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的总体部署和实施安排的工作计划;是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依据,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是落实新《水土保持法》的基本要求;是贯彻中央和各级决策部署,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的重要举措;是规范各类生产建设行为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全社会参与和监督程度,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的重要途径;是实施政府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开展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符合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工作的新要求,对促进水土保持事业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十分繁重。各级水利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按时全面完成编制任务。
为全面推进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有序进行,一要成立各级组
织领导机构,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与时俱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重,坚持突出特色,坚持分类指导,促进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负责规划编制的组织和实施工作。二要设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具体负责规划编制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三要抽调具有中级职称以上职务水土保持工程技术人员,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实施规划编制工作。四要明确编制工作内容和标准要求,把握好时间节点。五要落实好工作经费,为规划编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生态文明、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及建设现代水利的要求,科学确定工作任务,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工作指导和科学依据。各级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编制规划具体实施方案,确定规划编制目的、范围、技术路线和步骤、质量控制原则,明确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任务的总体进度安排,为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要建立沟通协调和公众参与机制,广泛听取建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就是根据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规律、程度及特点,制订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进行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与布局,有效控制和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根治洪涝灾害,不断提高和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适应自然规律,改造自然面貌,改变生产基本条件的战略措施,也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必要途径。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合理安排农、林生产用地和采取合理水土保持措施,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资金,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蓄水、保土效果和农业生产以及其他方面的增产效益。因此,综合治理规划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必须坚持统筹、坡沟兼治、集中治理、综合治理、连续治理、连片开发、规格经营的原则。二是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优先抓好对全流域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力争在短期内有新的突破。在进度上,要立足当前,先易后难。要集中力量,干一项成一项发挥效益一项。三是坚持先坡面后沟道,先支沟后干沟,先上游后下游的原则,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科学合理配置各种水土保持措施。
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是指导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依据,直接关系到治理的质量、速度和效益。因此,制订小流域治理规划时,应明确以下指导思想:一是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群众为基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治理水土流失。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治理与开发并重,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以改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平衡、改变山丘区生产生活落后局面、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总目标。三是以科技为先导,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正确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深入开展水土保持规划编制的宣传工作,通过电视、网站、报纸专题报道规划编制信息、动态新闻和相关知识,使相关部门认识到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的紧迫感和重要性,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关心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