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婷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102249 )
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不足一百年,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王光祈、肖咏梅将西方音乐引入中国,西方音乐研究才在中国迈出了第一步,至今学科尚属成长阶段,仍在探索中发展。笔者作为初涉西方音乐研究的一份子,也对中国西方音乐研究在发展中的学科定位及发展、研究观念有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借以向专家、学者们求教。
明确学科定位,是从事研究的前提条件。我国西方音乐研究在上世纪长期处于学科界限模糊的状态。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让中国到处涌动着向“西方学习”激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音乐文化开始较全面地被引入现代中国,那时我国将西方音乐研究称为 “西洋音乐史”或“西洋音乐”,到上世纪六十年被改为“外国音乐史”或“外国音乐”,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被正式确定为“西方音乐研究”。特别是 1991年,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以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第4期发表题为《加强学科自我意识,促进西方音乐研究的健康发展》一文中明确西方音乐研究为一门学科,并阐述了其研究的对象、目的和发展方向。文中明确指出:西方音乐研究的对象是“以基督教文明为基质发展起来的艺术音乐”。西方音乐研究的目的被总结为:“最终是要归结对西方文化创造者与直接对象----西方人的理解”。学科在发展上应“加强对西方史学基础理论的学习,汲取国内外人文学科、音乐学各学科的有益成果,扩展并充实本学科的内涵和视野”。回顾西方音乐研究学科确立的过程,正体现了上世纪中国的音乐学术界敢于摆脱守旧的思维模式,努力进行自主性地探索,以西方音乐史研究为核心开始转向更广阔的学科领域,并以科学理性和开放的心态来面对学科的建设发展的重要转变。
西方音乐研究学科的确定也给中国的音乐研究者以新的角色地位来思考学科的存在意义。上世纪末,强烈的“主体意识”唤起中国研究者们深入思考“中国人应该怎样研究西方音乐”、“中国人研究西方音乐的意义”。在反思中,中国音乐学者们抛弃了“二传手”的自卑心理,重新审视自身的客位处境,以更为自信地心态来研究西方音乐,积极探索以“中国视野研究”来提升我们西方音乐研究的价值。笔者认为,音乐是人类精神的产物,西方艺术音乐更是人类文化与社会历史的永恒的见证,在本质上它具有人类生命的形态,需要不同文化多角度的诠释才能彰显它的文化价值。因此,中国对西方音乐研究具有不可替代性。西方音乐研究以探索西方音乐历史发展规律去理解西方为目的,那么研究的意义就在于在了解西方的同时,应反思对照,进一步认识我们自己,进而增进对整个人类的全面认识。正如学者蔡良玉所感叹:“我觉得我们应该追求更高的理想,……从功利的、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改变为认识世界、增进人类间的理解,促进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1
跨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音乐学界的学术思想的活跃,西方音乐研究学科也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学者们对学科的构建体系及跨学科研究问题尤为关注。学者叶松荣明确指出:“纵观国内西方音乐史学研究的状况,关于该研究的学科定位、特色还未有明确认识,而这可能是制约今后学科走向的一个瓶颈。”2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赵仲明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提出西方音乐史、西方音乐美学、音乐分析并列是西方音乐研究学科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论述。3此外,学者梁宝忠呼吁建立“跨学科共同体”,促进学科交流,取消音乐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之间禁锢的界限。4笔者认为,虽然这些观点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还有待斟酌与探索,但创新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西方音乐史学界早在二十世纪末已经出现后现代的思潮,其西方音乐研究不可避免地走向多学科交叉式的综合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西方音乐研究学科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学科的内涵及体系,扩展研究领域。2010年11月30日在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西方音乐研究的跨学科视野研讨交流会”正是在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笔者认为,西方音乐研究应注重开拓学科交叉式的研究,以真正实现西方音乐研究中“历史、美学、分析和批评的综合”5,促使西方音乐研究以更开放的姿态立足于人文学科、积极主动面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学科;在研究领域上应突破学科局限,扩展、延伸到西方的民间音乐、流行音乐中进行对比性研究;在时间上应扩展到当代,给予西方当代音乐足够的重视,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批评;在研究方法上对于润洋先生提出的高层次、综合性、专业性的音乐学分析应给予更多的研究与实践探索6。音乐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艺术领域,西方音乐研究的发展必须突破封闭化的单一研究模式,扩展学科内涵与视野,对此我们每一位西方音乐研究者也都要积极关注与思考学科的发展,切记不能被动而行。
西方音乐研究是以西方音乐历史研究为基础,而西方音乐历史研究自身包括两方面:西方音乐史的研究和西方音乐研究史的研究。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深入对西方音乐技法、音乐理论、音乐思想文化发展过程进行历史性的探究,一方面还要对中、外西方音乐史学家思想及其著作进行细致研究。前者是以历史观为指导,去认识、揭示历史;后者是以史学观为指导,去研究音乐史学家的思想及其所阐释的历史。所以,历史观和史学观是西方音乐研究的理论指导根基。分清历史观和史学观的内涵,认识它们的作用,树立每个人研究的历史观和史学观,对于学科的发展是至关重要。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看法、总的观点。历史观直接影响史学,是史学的灵魂。历史观的确立对于西方音乐研究就是一个立足点的问题。没有明确的历史观,在音乐研究中注定会迷失,找不到方向。历史观为西方音乐研究提供了一把钥匙,让我们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音乐作品及历史现象,在音乐历史的整体上、联系中把握本质。在我国,研究西方音乐立足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历史唯物主义是以人为出发点,坚信人是历史的主体,历史发展是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人类历史的最终归宿。于润洋先生曾感慨的说道:“至于选择何种立足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而对于我来说,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最清晰、最深刻、因而也最具理论——历史说服力的立足点是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7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它是在继承与批判中发展起来的,具有开放性,并随着时代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于润洋先生也明确指出:“我并不主张简单地拒绝任何历史上的和当代的、有价值的非马克斯主义哲学—美学理论资源。相反,应该清醒地、批判地借鉴它们,吸收它们,借以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理论视野”。8对于我们,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最具科学价值的历史观,我们必须真正领会其继承与批判的精神本质,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历史的认识,努力去记录与阐释历史。正如学者姚亚平所说“:马克思主义不但不可放弃,还应该认真学习。……当代的所有看似非常激进的新思想---都无一例外地对马克思主义保有真诚的崇拜和敬仰,……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怎样利用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思想武器服务于我们的音乐学研究。”9作为我们中国研究者,如何以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去认识异域文化的西方音乐历史,如何揭示西方音乐历史是我们在当代西方音乐研究的核心课题。
史学观是史学研究者对史学的认识与反思,同时也是对众多史学家历史观的认识与反思。它不关注历史本体,有超越历史观的理性批判精神,因而可以说,史学观是历史学家的第一观念,史学观必须客观理性,独立于历史观,才能保证史学的健康发展。多元化、批判性的历史观会促进史学的发展,而一元不变的历史观会导致史学走向末路。在西方音乐研究中存在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实证主义历史观、新历史主义历史观,结构主义的历史观等等,正是多种历史观指导下所产生的理论与方法,才使得史学蓬勃发展。所以,史学研究者切记不能将个人的历史观替代史学观从事史学史的研究,导致研究丧失客观理性。我国西方音乐研究起步较晚,至今我国对于西方音乐史学史研究虽有一些有价值的论文,但多以总结梳理为主,少有从历史哲学的高度系统地去分析、批判,这是我国西方音乐研究今后需要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论著方面,于润洋先生的《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10是一本学术价值极高的著作,它填补了我国西方音乐研究中音乐历史哲学研究的空白。而对于中、西音乐史学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说更为薄弱。
作为中国的西方音乐研究,我们要研究西方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学,同时还兼具比较研究中、西方音乐史及中、西音乐史学的多重任务。确立个人的历史观与史学观,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还深刻影响到中国西方音乐研究学科的发展。我国当代的西方音乐研究的成果注定是要经受后人的审视与评判,我们的研究应充分体现我们时代的学术深度和个性,对此,我们每一个研究者都应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注释:
1.引自 蔡良玉 《超越与深化---对西方音乐研究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 《人民音乐》2009年 5期 20页
2.叶松荣 《关于中国西方音乐史学研究特色的思考》《音乐研究》2005年 第3期 79页
3.赵仲明 2008年博士论文《中国的西方音乐研究》
4.梁宝忠《关于建立“跨学科科学共同体”的呼吁》《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 第6期
5.杨燕迪 《实证主义及其衰落----英美二次大战后的音乐学发展》《中国音乐学》1990年 第1期
6.于润洋1993年在《音乐研究》季刊连载发表《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率先提出 “音乐学分析”的研究方法,此文也成为践行此方法的经典范例。此研究方法一经立刻引发中国音乐界的广泛热议与争论。学者蔡良玉认为音乐学分析是“新时期我国西方音乐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
7.引自 于润洋《关于我国音乐学学科建设几点想法》《人民音乐》2002年第11期 15页
8.引自 于润洋《关于音乐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人民音乐》2009年第1期 8 页
9.引自 姚亚平《什么是音乐学分析:一种研究方法的探求》《黄钟》2007年4期 12页
10.于润洋 《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年1月第1版.
1.于润洋.关于我国音乐学学科建设几点想法[J].人民音乐,2002(11)
2.蔡良玉 .超越与深化---对西方音乐研究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J].人民音乐,2009(5)
3.赵仲明.中国的西方音乐研究.博士论文,万方数据库,2008
4.叶松荣 .关于中国西方音乐史学研究特色的思考[J].音乐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