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春 杨 卉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00)
“文人画”的提出与社会发展有关。绘画开始在中国时更多是一种类似今天“蓝领”的工作,和文化并无太大关系。所以,才有了那个美术史上非常有名的阎立本撅着屁股、心惊胆战给皇帝画画后,立下后世不得从事绘画的家训。由此可见,当时社会中对于绘画其实是不重视的,更多将其当作一种技艺看待并没有什么文化的内容。
到了宋代情况有了变化,特别是一批有文化有理想的人在工作之余进行书画创作,极大改变了绘画的本质。这些名垂千古的大文豪的参与,令绘画有了充足的文化内涵,因为这些人饱读诗书,是中国文化的继承发扬者,而书画艺术在他们眼中变为个人情怀的一种宣泄,不仅反映出个人的喜欢,更是文化理想的一种延伸,其中代表人物是苏轼。有美术史家认为文人画的出现始于苏轼,其实,可能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因为苏轼无论在身前还是身后,学识、修养、名声都是最高的,所以大家更倾向于将苏轼当做文人画的开山始祖。这些文人并不是专门意义上的书画家,但他们的确是书画创作的积极参与者、推动者。从宋开始,书画不再是“小技耳”,它得到了提升,提升的关键就是与中国文化精神的契合。至于“文人画”这样的命名,与社会的变革即文人社会地位的转变有关,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文人在社会中就是政治权利的拥有者,他们所喜好的所热衷的就成为了发展的趋势,所以,以此命名绘画艺术可以很好的反映社会的话语权所属。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政治环境的变化,具体说来是社会构成发生了变化,“文人画”就有了不同的处境。有些人认为文人画代表落后的文化,其实,我们从文人画的出现时代可以看出,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文化鼎盛的时代,所以才能够出现文人画,而且文人画被赋予更多的是文化方面的内涵,这种内涵随着时代会不断被丰富完善,但其本质而言并无十分变化。所以,一种在文化高峰状态下出现的艺术形式,由于所富含的文化内涵及其本身的文化的延展性,使得即使到了今天也具有存在的价值。那些认为文人画是封建落后的代表的人,恐怕还是自己的心态不够好。其实这样的观点一直到今天都有市场,正如我在采访画廊老板的过程中,一位资深的画廊老板对我说的那样:对于文人画,现在大家还是不怎么提的。为什么会如此呢?仔细想来,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受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追求现实物质利益成为重要目标。从这一点上来说,文人画与此恰恰是相反的。文人画所强调的是克制人的欲望,而不是助长人的无限欲望。所以,在这些人的眼中,文人画看着很是没劲,刺激不了他们的神经,当然就无法满足他们无限的欲望。第二,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不了解或者漠视。从内心深处对中国文化的漠视使得没法产生对文化的尊敬心。第三,从市场角度来看,文人画的格调与市场氛围还处在磨合阶段,我们相信文人画在未来市场中一定会被更多人认可,会有更广阔的市场。但现在而言,文人画还处于一个隐势阶段,虽然有被市场认可的部分,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磨合。
尽管目前文人画的发展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挤压,这些挤压包括艺术界本身和社会方面的,但是,我们仍然应该明确: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一方面具有艺术的内容,另一方面,它与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生紧密相连,所以,它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不论用何种名称来称呼,其文化内涵不能动摇。事实上,历史上一代一代体制内外的优秀艺术家正是沿着这条道路继承文人画,发展文人画,而他们继承发展的实质是中国文化。
在艺术领域内,艺术家与大众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创作与欣赏的关系,而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互相交流,一种文化上的互相勉励。所以,文人画的发展之所以在今天存在一定的瓶颈,关键的问题不单在于画家的缺位还包括欣赏者的缺失。文人画不是一个孤立的绘画形式,它是一种整体的文化反映,这里面不仅包括绘画的基本技法、技巧,艺术家的文化思想,公众的欣赏水平等等,还包括社会的现实存在对绘画产生的影响等。通过绘画我们能看见的不仅仅是画家个人的修养、境界,还能够看出时代发展的痕迹。这种整体的世界观与科学主义所要求的细分、专门的要求很不一样,我们可以理解为,文人画不受现在人的重视,根本原因还是现代人的世界观有了变化。
可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的确需要这样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更加认识自我、认清社会的绘画形式,我们需要文人画,我们相信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对于真善美的渴望,只要这个存在,文人画的传承、发展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