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粽子看传统民间美食的包装设计

2013-08-17 01:08嘉兴学院设计学院浙江嘉兴314000
大众文艺 2013年13期
关键词:嘉兴粽子传统

包 琳 (嘉兴学院设计学院 浙江嘉兴 314000)

一、前言

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日,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兼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粽子是浙江嘉兴的特色美食,从它的产生和发展上可以看到嘉兴稻作文化的体现以及传统美食中传承出来的文化脉络。

包装设计是以商品保护为目的的设计手法,用植物茎条编成篮、筐、席,或用植物叶子等天然纤维裹物的方法是典型的传统包装设计的特点,用箬叶包裹的粽子就是用到了这样的手法。

二、粽子包装的演变和地域区别

粽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最悠久最深厚的食品,是中华民族美食文化的瑰宝,伴随着端午节,粽子包装的产生和发展也有一个历史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春秋时期,古人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为“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为“筒粽”。汉代,粽子是“芦叶裹米”,以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煮熟成碱水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时至今日,粽子的品种和口味更加丰富多彩。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也流传到朝鲜以及东南亚诸国,每年五月初,家家都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从馅料上看,除了米这一固定原料之外,南北方对于粽子里面的包裹物选择也大有不同:一方面因为各地口味的不同而形成,南方天气炎热潮湿,适合水稻的成长,北方气候寒冷干燥,适合小麦生长,由此促成了南北方主食的不同,形成了饮食结构上的巨大差异。另一方面也因为南北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形成,北方的粽子多是单一用白糯米,或者配以赤豆枣子花生,蘸糖食用;江南的粽子做法复杂,尤其是馅料品种多样,另一个重大差别是将糯米原料预先用酱油浸渍与肉馅相蒸,香气四溢;南方则用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制成粽子。

同样的传统食品粽子,各地区的口味和包装外观也不相同,由此产生了南北的流派。

1.北方粽子的造型特点

由于长久以来地理环境多高原和平原,耕地多为旱地,气候干燥,农作物多为小麦、大豆、谷子为主,交通方式古来多以骑马为主,长此以往形成了北方人豪爽大气的性格,且注重传统,多喜好大方直观的造型,从粽子的包装形状和包裹形式上也能略看出一二,北方粽子大多块头较大,造型直观简洁(如图1-4所示):北京的粽子外形为三角形,包扎的方法如同系口袋,简单易行;内蒙古的粽子个头较大,修长的四角体造型,捆扎方法上是拦腰捆,整个造型上统一大气,就如同粽子中的蒙古大汉一般;陕西的粽子是方方整整的枕形,拦腰捆扎,看起来很实落;沈阳的粽子造型上比较修长,同样用系口袋的捆扎方法成形,整个形状好像东北黑土地上那颗粒饱满的庄稼一样。

图1 北京红枣粽

图2 内蒙古奶香粽

图3 陕西蜂蜜粽

图4 沈阳葡萄干粽

2.南方粽子的造型特点

南方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多山丘和丘陵,雨水较多,作物主要以水田水稻为主,古往今来的交通方式也以水路运输为主。古语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南方人大多心思聪慧机敏,情感细致温润,所以无论在自然环境、建筑风貌还是民风习俗的沿袭上都细致精巧,在粽子的包装中也明显能感受的到别致的包装方法和新颖的包装风貌(如图5-10所示):造型上的变化比北方的粽子更为丰富,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包裹造型,而是出现了很多的花式:莲藕形(图7)、金鱼形(图9)、竹筒形(图10)等等,在捆扎的形式上也不仅仅局限于拦腰捆或者扎口袋,而是更为多样,或者成连续平行状捆扎(图8),或者配以适当的装饰物(图5广西粽),使粽子的外形看起来更多了些许装饰的味道和美感,从细微之处体现了南方文化精益求精的特点。

图5 广西粽

图6 中山芦兜粽

图7 武汉卤藕肉粽

图8 深圳双拼粽

图9 苏州金鱼粽

图10 云南竹筒粽

三、嘉兴粽子的特色以及文化内涵

粽子的起源和江南一带的稻作生产有直接的关系,嘉兴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水网地带,是江南著名的水运码头。考古证实,距今七八千年的余姚河姆渡、嘉兴马家浜等诸多原始部落遗址中,先后发现了粟、黍、稻等谷物遗存,还发现了许多早期的农业生产工具以及加工粮食的各种器具,这些历史遗物昭示着史前时期农耕文化在嘉兴的存在和辉煌,也由此奠定了嘉兴是粽子之乡的基础,传统民间美食的源头。从马家浜遗址到现代化的禾城,嘉兴的粽子更是内外兼修,或鼓鼓如枕,或玲珑如角,嘉兴粽子的口味以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而著称,在包装形式上没有做太大的变化,采用了最经典的四角形为主,嘉兴民间尖角粽代表素粽,肉粽一般为长方形,形似枕头,所以也叫枕头粽。

嘉兴和粽子的渊源由来已久,所以嘉兴各市区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粽子饮食文化:如考试时吃糕和粽子,寓意“高中”。古代不光端午吃粽子,夏至也吃粽子,现在海宁等地依然有吃“立夏粽”的习惯。因粽子还有“种子”的谐音,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媳妇的礼物等,民间有吃了“粽子”能早得儿子的风俗。位于嘉兴月河街的粽子文化博物馆内,就有相关端午节的习俗以及做粽子卖粽子的图文记载。

嘉兴被命名为浙江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传承基地,从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走出了不少名人,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是嘉兴桐乡人,和许多的嘉兴人一样,粽子是他成长经历中不可或缺的事物,并成为他后来漫画创作中的经典素材,丰子恺在漫画《买粽子》中,以简约的线条和色彩勾勒出妇人从阁楼窗户中吊下竹篮向路边小贩买粽子的情景。

四、结论

在我国端午节的由来最早是源自于纪念屈原的传说,后来根据各地文化背景的不同江南一带的端午节更趋向于纪念伍子胥和曹娥,弘扬宣传的是至忠至孝的美德。粽子是端午的一个美食符号,以此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也产生了很多被人们代代相传的习俗,比如端午节悬挂艾条以辟邪求吉祥、佩香囊以驱病健体、吃五黄消除霉气、挂钟馗像、赛龙舟、贴雄鸡图、送小孩虎头枕以及戴五彩线等,每个习惯后面都有一个民间故事中的典故,或者寄托了对先人的牵挂,或者体现了对儿童的护佑,或者借助于自然事物祈求祥和等。有些活动,如赛龙舟,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这些都是由传统文化发展传承出来的习惯和风俗,现在已经成为大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粽子虽小,表情达意的情感寄托却历史悠久,它凸显了各地文化的兼容并蓄、灵动睿智、务实求真。中国传统节日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精髓,我们应该在文化多元发展的今天,自豪地将中国博大精深和富有魅力的传统习俗推向全世界,怎样更好的保留传统、保护传统,并将传统得以适当的传递和继承,让文化植根于人心和情感之中,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

[1]刘丽华.包装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8.

[2]胡普安.中华全国风俗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11.

猜你喜欢
嘉兴粽子传统
好吃的粽子
红船:从嘉兴驶到金水桥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嘉兴瑞节耀汗青
浙江嘉兴卷
ПРАЗДНИК ДУАНЬУ И ЕГО ИСТОРИЯ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端午节,粽子香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