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 杰,郭生海,杨 娟
卫勤应急机动力量是部队完成遂行多样化任务卫勤保障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部紧密结合高原遂行多样化任务特点,积极探索应急保障模式,灵活保障方法,卫勤应急保障经受了维稳处突、抢险救援、疫情防控等实践检验,为推进高原部队卫勤应急机动力量建设及其特殊性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1.1 气候特点 青藏高原气候特点可以简要概括为“两低、两少、两多”。两低:一是气压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压低,年平均气压为412 mmHg,仅占海平面的54%,水的沸点在80 ℃左右。二是气温低。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为零下10.4 ℃,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4.6 ℃,具有“年无炎夏,日有四季”的特点。两少:一是含氧少。青藏高原空气中氧含量在0.13~0.16 kg/m3之间,不足海平面(0.3 kg/m3)的一半,不适宜动植物生长和人类生活。二是降水少。青藏高原年平均降水量66.6 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32%,气候特别干燥。两多:一是辐射多。青藏高原纬度低、地势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削弱作用弱,紫外线辐射强度比海平面增加50%。二是灾害多。由于高寒缺氧,气候恶劣,一年四季狂风、雪暴、地震、雪崩和冰雹不断,雪融性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
1.2 环境特点 青藏高原地区地广人稀,环境险恶,交通闭塞,运输困难,资源有限,补给不足,少数民族群众聚集,敌社情错综复杂,宗教影响深远,经济、文化、医疗水平滞后,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发[1]。
1.3 保障特点 高原气候恶劣,卫生防病任务重;地域分布广泛,医疗保障难度大;社情错综复杂,就地保障困难多;道路交通不便,应急机动隐患多;心理应激增多,疏导干预任务紧;医疗资源匮乏,卫生防病难点多。
2.1 高原对官兵健康的影响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高原缺氧的恶劣环境对人体的神经、呼吸、循环、内分泌、免疫、消化、生殖等系统和各脏器的危害都比较大,在海拔4500 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即使人躺在床上不动,也相当于负重20 公斤从事重体力劳动,所以说高原对官兵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全方位和潜移默化的,有些损害在脱离缺氧环境后呈不可逆改变。同时,由于高寒缺氧,官兵在野战条件下无固定住房和保暖设施,官兵野外行军、宿营极易冻伤,平战医疗救治周期长,易造成非战斗减员。
2.2 高原对设备性能的影响 在高寒缺氧条件下,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风雪天多、气候寒冷,卫生装备技术性能明显下降,损耗明显增加、故障发生频繁,严重影响部队应急保障效益。比如:救援车辆使用寿命不到平原地区的1/3,无线通信在很多地方难以接通,各类设备受风沙影响,阻力增加、磨损增大;机件因寒冷低温,易发生变形、老化、断裂;观测、检验、检测设备器材易出现霜冻而无法使用的等问题。
加强高原部队卫勤应急机动力量建设,完成卫勤应急保障任务,首先要着眼于高原地区气候和应急作战卫勤保障特点,从卫勤任务紧急性、保障工作复杂性、保障形式多样性、组织指挥应变性和安全防卫紧迫性五个特点入手,紧贴“战时能保障、平时能应急、灾时能救援”目标,抓好“人员、组织、制度、装备、技术”等制度落实。
3.1 必须强化教育,坚定正确政治信念 结合高原特殊环境和机动力量应急保障突发性、复杂性、危险性等特点,教育官兵牢固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时刻做好“处突”准备,把强化官兵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完成应急机动保障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不懈地强化官兵“警魂”意识,增强高举旗帜、维护核心的坚定信念,把提高部队执勤、处突和应急保障能力,确保社会高度稳定,作为完成任务的基本行动,克服因高原环境产生的恐慌和因应急机动保障产生的畏战心理,坚定广大官兵在高原应急机动保障中“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标准更高,任务重完成圆满”的思想根基。
3.2 必须健全组织,优化灵活保障机制 科学、合理的卫勤组织机构是卫勤机动力量快速反应、快速保障的组织基础。高原地区卫勤组织机构的设置应根据不同的作战地区、作战对象和作战任务,区别对待,要本着快速反应、灵活多变、独立保障、综合保障、持续保障、野战生存的要求综合考虑[2]。由于应急任务在时间、地点、规模等方面具有不确定性,要求我们必须在平时建立健全应急指挥机构,加强组织指挥和保障方法演练,形成完善的应急保障机制。一方面要有明确的应急前指,负责关注国内和区域内敌社情发展变化,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信息,加强各种情况的分析判断,指导部队抓好战备工作落实,做到遇事能够与作战部队同步掌握情况、同步受领任务、同步定下决心、同步实施保障。另一方面,必须按照梯次保障的模式健全总队-支队-中队三级保障机构,确保在受领任务后能够有效衔接[3]。再一方面,必须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技术娴熟、训练有素、身体强健的野战医疗队,按模块编组要求设置指挥组、救治组、防疫组、医技组等保障单元,在技术力量上以外科为主,辅以内科、防疫和药械、检验、放射等医技人员,保持人员相对稳定,做到组织不散,人员不换。
3.3 必须科学研判,制订周密保障预案 卫勤保障预案是指对卫勤保障工作作出具体设想的指挥性文书,是战时组织实施卫勤保障的直接依据和行动指南,是提高卫勤快速机动反应能力的重要措施。高原地区多样化任务卫勤保障实践证明,制订好周密完整的保障预案,是提高卫勤应急保障能力的先决条件。预案不仅要紧密结合后勤战备方案、上级卫生部门有关指示、规定、标准及本级首长决心意图,而且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任务、不同开进方式和可利用资源分别拟制,明确任务分工、细化处置措施,使本级卫勤保障方案层层分明,与上下级卫勤保障预案有效相衔。应急机动卫勤保障预案,除应具备一般卫勤战备的要求外,还应突出应急机动部队快速反应、灵活应变的特点,一方面要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应急机动保障,一切准备都必须突出一个“快”字,方案具有可操作性是实现“快”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各种预案要齐全配套,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本级战备方案互相衔接,形成完整体系,提高整体保障能力。实践证明:紧贴实际、深入研究、预有准备、完善方案是圆满完成遂行多样化任务卫勤保障的一条基本经验。
3.4 必须灵活方法,拓展多元保障模式 卫勤应急机动保障实践表明,搞好卫勤应急保障,必须采取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保障模式,建立逐级保障与越级保障相结合,伴随保障与定点保障相结合,独立保障与支援保障相结合,自我保障与军地协同保障相结合的救治保障机制,畅通伤病员救治绿色渠道[4]。让每名官兵牢固树立“上一线、打头阵”意识,注重在强作风、提素质上下功夫,注重研究任务中卫勤保障特点,按照“强弱搭配、重点保障”的原则,优化整合人员和药材装备,在重点方向、重点任务完成上实现自我保障。针对部队担负任务多样、医护人员紧缺、药品装备损耗实际,积极加强对口支援工作,在应急协作方面做到上下互通,左右衔接。针对高原应急救援伤员急救后送难、部队执行任务居住分散的特点,在搞好内部协同的同时,重点加强动态条件下卫勤保障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双重领导优势,协调地方政府争取政策支持,在任务区依托驻地医疗资源,开通伤病员救治绿色通道,确保伤病官兵能够及时有效救治。
3.5 必须强化训练,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强化卫勤战备训练是提高卫勤机动力量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的有效措施。通过战备训练,提升卫勤人员综合素质,实现人与技术装备,人与运行机制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卫勤保障能力。卫勤应急机动力量训练的重点应突出军事和急救技能训练,要遵循“平战结合、突出应急、功能配套、突出模块”的原则,采取“先体能、后专业,先分组、后合成训练,先室内推演、后野外拉动,先展开撤收、后急救技能”的方法进行。要重点加强人员收拢、远程机动、模块展开、救治撤收等快速反应能力训练,在任务中渗入城市与农村、寒区与温区、高原与戈壁等特殊自然环境下的适应性训练。通过应急训练,使卫勤人员对战场救护、卫生防病、检疫消毒等任务思路清、程序明,能够快速习服环境,达到练为战的目的。
3.6 必须积极筹措,充实必要物资储备 针对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特点和相对滞后的经济社会状况,必须解决好储备标准不足、品种不配套、重点不突出、储备环境差、管理水平低等问题。一方面,要科学制订储备标准。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结合应急机动部队可能担负的任务、地区和机动方式,灵活确定卫勤物资携、运行量和加大量,使部队物资储备标准与机动方式和保障预案相配套。另一方面,要突出重点、配套储备,突出高原地区温差大、高寒缺氧、野营条件简陋、卫生环境恶劣等问题,加大供氧设施、高原防护药品、环境饮水消毒、食品检验装备和防寒保暖设施储备,加大医疗设备密封性能、抗震指数、温度可控范围、包装等指标要求。在物资储备分工上,实行总队-支队-中队三级储备和机动储备方式,严格执行用旧储新、先储后用原则,确保卫勤战备物资质好量足、放置有序、运输方便,满足新形势下卫勤机动保障需要。
3.7 必须严把关口,强化个体防病效能 搞好卫生防病是应急卫勤保障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严格把好防病防疫关口。一是严把饮食饮水关。应急机动部队受条件限制,官兵应急阶段热水热饭问题难保障,因此对既定熟食要把好“验收、储存、发放、食用”四个环节,保证食品新鲜,不吃变质霉烂食品。要严格饮水规定,采用净水片等药品处理饮用水,有条件时给部队发放盛水容器,配备供水车,以确保饮水卫生,严格落实水质品检测制度。二是严把体检巡诊关。为保证任务需求,要坚持对任务官兵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建立官兵健康档案,开展针对性治疗。任务中,要严格落实24 小时值班制度和每日巡诊制度,加强对伤病员情况的统计分析,确保卫生管理严格。三是严把检疫消毒关。针对执行任务部队驻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实际,加大爱国卫生运动实施,把检疫消毒放在卫勤保障的重心紧抓不放,要加大对驻地道路、垃圾场、水沟、厕所等区域的清理,落实“消、杀、灭”制度。
高原部队卫勤应急机动力量建设及其特殊性研究是一个现实而崭新的课题,要求我们必须着眼高原特点规定和可能出现的紧急状态,从政治、人员、装备、物资、制度和保障方法等方面抓好落实,全面提升保障效益,为高原应急卫勤机动力量建设及其特殊性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1]王东川,冯 基.部队高原卫勤保障难点与对策[J].武警医学,2012,23(6):541-542.
[2]祁玉曙,石宜凡,刘睿年.高原高寒地区应急机动卫勤力量建设的思考[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33(3):295-296.
[3]赵国光.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卫勤保障初探[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8(5):370-371.
[4]郭生海,车 杰,王洪亮.浅析藏区维稳部队卫勤保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9(9):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