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

2013-01-27 10:15聂学军杨伟超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7期
关键词:三亚市水土保持植被

王 晶,聂学军,刘 飞,杨伟超,喻 斌

(1.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3;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北京 100036;3.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 100083)

三亚市地处我国南方山地丘陵区的海南及南海诸岛台地丘陵区,全市总面积1 915.21 km2,海岸线长209 km,是我国著名的生态旅游胜地。由于水土流失面积相对较小、土壤侵蚀强度低,所以其水土流失往往会被人们忽视。近年来,热带特色农业、旅游业及房地产业快速发展,造成了山坡原生植被及海岸线防护林植被的严重破坏,降低了原生态旅游品位,导致山坡坡面及海岸地带地表裸露,水土流失危害呈愈演愈烈的趋势。本研究在分析三亚市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和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

1 水土流失影响因素

(1)地形地貌。三亚市处于华南褶皱系南缘,地形北高南低,北面环山,南面濒海,从北至南分布着北部山地、东部平原和南部平原、丘陵及西部丘陵、平原等地貌,自东而西由万福岭—黄岭—云梦岭连成一条横向山系,将南部沿海的丘陵、台地、平原和北部的山地分开,山地、丘陵、平川大体各占三成。2010年三亚市山地面积674.92 km2,占总面积的35%;丘陵面积654.04 km2,占 34%;平川面积 586.25 km2,占 31% 。

(2)气象。三亚市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长夏无冬,终年温暖,四季常青。年均气温25.4℃,年极端最高气温37.5℃,年极端最低气温5.1℃,≥10℃的活动积温9 300.7℃,年均降水量1 476 mm,最大年降水量1 871 mm,最小年降水量747 mm,一年中5—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92%左右,年均蒸发量1 950.7 mm,年均风速2.6 m/s。

(3)水文。三亚市河流众多,共有独流入海的河流20多条,其中集水面积在500 km2以上的河流有宁远河和藤桥河,集水面积在100~500 km2之间的河流有烧旗水、三亚河和大茅水。三亚市水资源虽较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且年内分配也不均匀,年际变化大,80%以上的水量集中分布在东西两侧的藤桥河和宁远河,中部腹地的三亚河和大茅水仅占18%;汛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5%以上,丰枯水年的水量之比达4倍。

(4)土壤。三亚市母岩母质类型较多,形成了多种土壤类型,从南至北依次分布着滨海沙土、燥红壤、砖红壤、赤红壤和山地黄壤,非地带性土壤有水稻土和潮沙泥土。滨海沙土分布在海拔0~10 m的区域,为滨海沉积物所形成,土壤质地偏沙,有机质含量低,土质较瘦瘠;燥红壤分布在梅山至荔枝沟金鸡岭沿海地带海拔10~15 m的区域,土层深厚但肥力较低;砖红壤分布在荔枝沟金鸡岭至藤桥海拔50~100 m的区域,土层深厚,自然肥力较高;赤红壤分布在海拔400~750 m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高峰、育才、雅亮、梅山、崖城、林旺和田独等部分山地;山地黄壤分布在海拔750 m以上的山地。

(5)植被。三亚市地处热带季雨林区,植被多样。山地顶部为山地雨林,低山丘陵区为热带雨林和沟谷雨林,沿海丘陵区为常绿季雨林和落叶雨林,滨海地区为沙质草地,台地平原为农作物植被。

(6)主要自然灾害。三亚市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热带气旋和台风。旱灾年份缺水十分严重;热带气旋主要出现在每年5~11月的夏秋季节,平均每年发生2.5次,最多年份达6次,每次持续时间1~3天;在三亚登陆有强烈影响的台风,平均每年0.5个。热带气旋和台风具有较大的破坏性。

2 水土流失概况

《海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规划报告》和2000年第二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普查资料显示,三亚市水土流失面积为42.27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2%,其中风力侵蚀面积23.36 km2、水力侵蚀面积13.84 km2、人为侵蚀面积5.07 km2,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占侵蚀面积的82%。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比例小、强度低,但台风频繁,降雨强度大,日降水量超过300 mm的特大暴雨屡见不鲜,地表径流易产生较大的冲刷。此外,部分地区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和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经济建设,忽视水土保持工作,“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眼前利益”的行为仍然存在,陡坡开荒、毁林毁草破坏天然植被的现象时有发生,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都在加大。

笔者2010年对三亚市水土流失调查时发现,水土流失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局部区域流失严重,特别是近年来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山坡大量芒果园、香蕉园等热带特色农业强度开发,使自然植被破坏严重。崖城、育才等乡镇芒果园土壤侵蚀调查的结果显示,15°~20°的园地侵蚀模数达 1 500 t/(km2·a),20°~25°的园地达3 000 t/(km2·a),大于25°的园地达5 000 t/(km2·a)以上。

3 水土保持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3.1 水土保持经验

由于三亚市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因此人们容易忽视区内的水土保持工作,目前区内的水土保持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围绕大隆科技示范园和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开展了一些水土保持工作。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是从配套法律法规建设入手,以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为契机,以控制新增人为水土流失为重点积极开展工作。

针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的问题,三亚市人民政府于2008年6月10日下发了《关于三亚市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列入项目报批程序的通知》(三府〔2008〕89号),对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规范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加强水土保持防护工程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据笔者对三亚市近几年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情况进行的调查,2007—2010年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率分别为3%、23%、41%和57%,水土保持新增投资分别为440万、4 247万、15 149万、9 195万元。目前,大多数基本建设项目都能按照要求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并依据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此外,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危害,使广大群众有着强烈的改变环境的愿望,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带来的成效,使干部、群众充满了希望,信心倍增,要求治理的积极性很高。

3.2 存在的问题

(1)部分地区水土保持意识淡薄,人为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和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地区关注经济建设,忽视水土保持工作,“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眼前利益”的行为仍然存在,陡坡开荒、毁林毁草破坏天然植被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三亚市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确立了以芒果、香蕉、槟榔等热带水果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以沿海和热带雨林为主的旅游产业,使三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果园建设中为了提高单株果树产量,种植密度较小,地表草本植被缺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林下水土流失”,致使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土地变得瘠薄,果品产出率严重下降。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枯竭,加之土地、水等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相对减少,资源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作用更加明显。

(2)缺乏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治理成效不显著。据调查,三亚市开展退耕还林已达10年之久,每年都投入资金开展森林植被恢复,也积极开展农田建设,常年从事公益林保护的专职人员达200余人,但由于缺乏以小流域为单元系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出现了下游开展农田建设而上游缺少坡面植被保护致使已建工程遭到水毁,或上游植被建设较为完善而下游缺少农田建设及河道整治工程,整体工程建设效益不显著等现象。

(3)人居环境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三亚市工矿企业较少,区域内污水主要为当地居民及游客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对崖城、天涯、海棠湾等相对集中的旅游景点及城镇调查,发现污水排放相对集中且布设有相对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但没有发展旅游条件的村庄,特别是位于水库库区内的村庄污水横流,对流域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以村民生活垃圾、柴草、粪肥、建筑废弃物为主的垃圾部分堆积在排水沟道和闲置的场地内,未能得到有效处理,雨季影响正常的排水和行洪,人居环境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4)水土保持管理机构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三亚市水土流失以人为水土流失为主,近年来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人为水土流失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但是,由于三亚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因此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与管理难度大。通过对开发建设项目调查发现,虽然项目建设前期报批了水土保持方案,但是施工及工程运行中,随意倾倒弃土弃渣、地表裸露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三亚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尚未展开,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分布、流失特点等都缺乏第一手资料,影响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5)科技对水土保持的支撑不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配合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必须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但近期实施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较少,对于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规律研究不深入,缺乏适合规模化治理的系统方案及相应的集成技术,缺乏以生态经济带动生态建设,以水资源合理配置、科学利用来促进生态系统建设的统筹规划的技术与方法,现有的科技水平还不能为大规模、高效益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6)其他问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果品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公害果品和绿色食品已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化肥、农药施用量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果品的品质;灌溉仍以大水漫灌为主,水资源浪费严重;部分地块林木稀疏、建筑垃圾乱堆且长期裸露,环境面貌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

4 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1)搞好水土保持规划。2010年海南省国际旅游岛获得国务院批复,海南省对保护生态环境越加重视,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指出了“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环境”的发展原则,搞好三亚市水土保持规划是贯彻这些精神的重要内容。搞好水土保持工作规划应先行,水土保持规划应作为水土流失防治、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依据,应积极探索水土流失防治方式和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生态建设模式,因地制宜地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对策。

(2)建立功能齐全、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三亚市地形变化较大,地貌的差异使得生产方向、经济条件及水土流失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必须在充分了解区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各区域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对流域进行水土保持治理分区,结合地方对各区生产发展提出的方向,确定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综合防治中,必须以保护、恢复植被为主,实行水土保持与环境绿化、美化相结合,坚持生态环境优先的原则,尽量采用植物或封禁措施,增加绿地面积,绿化美化环境。以乡镇为单位,以小流域为单元,突出坡耕地和园地改造,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陡坡耕地和园地退耕还林(草),植被覆盖较好的林地实施封山绿化,重点沟道建设护岸工程,配套小型水利工程,提高土地产出率,结合城市规划和沿海旅游开发规划加强海岸生态建设,建立功能齐全、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

(3)把预防水土流失放在首要位置,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完善监督管理体制。针对三亚市人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实际,把预防水土流失放在水土保持工作的首位,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加大对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强化治理,将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监控网络体系,及时、准确、科学地预测水土流失,为监督执法提供技术支撑。

(4)加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以科技支撑促发展。加强水土保持基础理论研究,积极开展热带、海岸带植被建设与水土保持、强降雨造成的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河道岸坡稳定及护坡形式、经济发展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关系等研究,提高土地生产力,以科技促进三亚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开展水土保持治理示范区建设。为加快三亚市生态建设步伐,为全市乃至海南省生态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样板,须创建典型地貌或典型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示范区,旨在总结热带地区、海岸带水土保持治理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快热带地区、海岸带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探索发展经济、改善环境、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途径和模式,推动水土保持事业发展。

猜你喜欢
三亚市水土保持植被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公路水土保持与植被恢复新技术
跨境电商背景下三亚市服务业总部经济发展路径探讨
三亚市幼儿海洋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