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

2013-01-27 10:15白玉宝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7期
关键词:垄沟墒情灌水

白玉宝

(肃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酒泉 735000)

肃州区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属典型的干旱绿洲灌溉农业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促进肃州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0年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肃州区及时研究部署,大力试验、示范、推广了垄作沟灌、垄膜沟灌、膜下滴灌、有机生态无土栽培地膜底层防渗膜下滴灌和食用菌微喷等5项高效农田节水技术。2010—2012年,肃州区累计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4.5万hm2,节约水资源1.05亿m3,增效1.57亿元,平均每公顷节水2 340 m3、增效3 495元。

1 垄作沟灌技术

垄作沟灌技术的核心是在田间开沟起垄,将土地修整成垄畦剖面近似梯形、垄沟剖面近似U形,在垄上种植作物,在作物生长期按照作物需水规律、土壤墒情适时适量为垄沟灌水。该技术的节水增效机理是加快了灌水在田间的流通速度,使灌水快速、均匀、全面渗透到作物根际,实现了局部灌溉,减少了灌水量和田间蒸发面积,降低了蒸发和渗漏损失。该技术还可以控防作物土传病害的发生,减轻对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防止土壤板结,抑制土壤返盐,控制杂草生长,有利于集中施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目前,垄作沟灌技术主要用于油葵、马铃薯、麦类等作物的栽培。

1.1 油葵垄作沟灌

播种油葵时按宽行80 cm、窄行40 cm点播。灌头水前用开沟中耕机在宽行开沟,将土壤自然覆于油葵根部,形成梯形垄畦,灌水时将水浇灌在垄沟内。每次每公顷灌水1 350 m3,全生育期灌水4次,每公顷节水1 875 m3、增效 1 905 元。

1.2 马铃薯垄作沟灌

在每年3月上中旬耕作层解冻后播种马铃薯并起垄。种植规格为带幅100 cm,其中垄面宽60 cm、垄沟宽40 cm、垄高35 cm。每次每公顷灌水1 425 m3,全生育期灌水5次,每公顷节水1 500 m3、增效2 175元。

1.3 麦类垄作沟灌

用麦类起垄播种机起垄播种。种植规格为带幅60 cm,其中垄面宽45 cm、垄沟宽15 cm、垄高10 cm。垄上种3行小麦或大麦,垄沟种1行小麦或大麦。每次每公顷灌水1 575 m3,全生育期灌水4次,每公顷节水600 m3、增效360元。

2 垄膜沟灌技术

垄膜沟灌技术是地膜覆盖技术与垄作沟灌技术的有机结合。该技术的核心是在田间开沟起垄,在垄面或垄侧覆膜,在垄面种植作物,在沟内灌水。该技术是在垄作沟灌的基础上覆盖了地膜,不仅进一步降低了水分蒸发和化肥挥发量,提高了水分、肥料利用率,还能起到保温、抑盐、控草、改土的效果。垄膜沟灌技术主要用于瓜类、茄果类蔬菜、玉米、生菜、芸豆等宽行作物栽培。

2.1 瓜类垄膜沟灌

用于瓜类生产及制种。种植规格为带幅200~300 cm(垄宽因瓜蔓长度而定),其中垄宽150~250 cm、垄沟宽50 cm、垄高35 cm。选用幅宽145 cm的地膜覆盖垄沟及垄沟边缘部分垄畦,在垄面种植作物、垄沟灌水。每次每公顷灌水1 125 m3,全生育期灌水5次,每公顷节水2 400 m3、增效4 140元。

2.2 茄果类蔬菜垄膜沟灌

用于茄果类蔬菜生产及制种。种植规格为带幅100 cm,其中垄面宽60 cm、垄沟宽40 cm、垄高25 cm。用幅宽90 cm的地膜覆盖垄畦,在垄面种植作物、垄沟灌水。每次每公顷灌水1 200 m3,全生育期灌水6次,每公顷节水2 700 m3、增效4 350元。

2.3 莴苣、甘蓝、花椰菜、莴笋、芸豆等垄膜沟灌

用于莴苣、甘蓝、花椰菜、莴笋、芸豆等蔬菜生产及制种。种植规格为带幅90 cm,其中垄面宽50 cm、垄沟宽40 cm、垄高20 cm。选用幅宽90 cm的地膜覆盖垄畦,在垄面种植作物、垄沟灌水。每次每公顷灌水1 350 m3,全生育期灌水5次,每公顷节水2 250 m3、增效3 210元。

2.4 玉米半膜平铺起垄沟灌

适用于玉米生产及制种。播种时按膜面宽60 cm、空行宽40 cm平铺地膜,破膜点种。灌头水前用开沟中耕机在空行开沟,将土壤自然覆于地膜上,形成梯形垄畦,灌水时将水浇灌在垄沟内。每次每公顷灌水1 500 m3,全生育期灌水5次,每公顷节水1 650 m3、增效720元。

3 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技术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的有机结合。该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水能滴头把管道系统内的有压水流缓慢、均匀、定量地浸润到作物根系区域,使作物根系活动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在最优含水状态;地面覆盖地膜,有效抑制作物棵间蒸发。该技术的灌水量仅是传统灌溉方式的1/2,但肥料利用率却提高了约10%。此外,该技术在改变传统农田水利建设方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如田间的斗渠、农渠、毛渠等被输水管道和滴灌带替代,田埂、沟畦一律取消,提高土地利用率5% ~7%。该技术还改变了传统的劳作方式,降低了耕作成本,如过去种玉米全生育期内要浇水5~6次,每次浇水都会造成土壤板结,因此玉米生长期要中耕2~3次;而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则是“推闸放水拧龙头,老人妇女都能干”,且土壤不板结,团粒不破坏,膜下不长草,改良了土壤,抑制了返盐。滴灌与施肥相结合形成的水肥一体化调控技术,以水调肥,以肥促水,肥随水走,把灌水变成了营养庄稼的“复合水溶剂”,减少了田间作业次数,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了肥水利用效率。膜下滴灌技术主要应用于玉米、大棚及温室瓜菜种植。

3.1 玉米膜下滴灌

适用于玉米生产及制种。种植规格为带幅100 cm,用幅宽80 cm的地膜覆盖,其中膜面宽60 cm、空行宽40 cm。每幅膜下铺两道滴管,每幅膜上种2行玉米,在玉米生长期根据土壤墒情、玉米需水情况滴灌。每公顷可节水4 350 m3、增效1 290元。

3.2 辣椒膜下滴灌

种植规格为带幅140 cm,用幅宽145 cm的地膜覆盖,其中膜面宽120 cm、膜间距20 cm,每幅膜下铺设3道滴水管,每幅膜上种植4行辣椒,在辣椒生长期根据土壤墒情、辣椒需水情况滴灌。每公顷可节水3 900 m3、增效 5 550 元。

3.3 大棚甘蓝、花椰菜、莴苣、芸豆等垄膜滴灌

种植规格为带幅90 cm,其中垄面宽50 cm、垄沟宽40 cm、垄高20 cm。垄上铺设两道滴水管,用幅宽90 cm的地膜覆盖垄畦,在垄面种植两行作物,在作物生长期根据土壤墒情、作物需水情况滴灌。每公顷可节水4 350 m3、增效11 100元。

3.4 温室茄果类蔬菜垄膜滴灌

种植规格为带幅100 cm,其中垄面宽60 cm、垄沟宽40 cm、垄高25 cm。垄上铺设两道滴水管,用幅宽90 cm的地膜覆盖垄畦,在垄面种植两行作物,在作物生长期根据土壤墒情、作物需水情况滴灌。每公顷可节水4 500 m3、增效25 500元。

3.5 温室瓜类垄膜滴灌

种植规格为带幅120~160 cm(垄宽因株型大小而定),其中垄宽70~90 cm、垄沟宽50~70 cm、垄高30 cm。垄上铺设两道滴水管,用幅宽145 cm的地膜覆盖垄畦,在垄面种植两行作物,在作物生长期根据土壤墒情、作物需水情况滴灌。每公顷可节水4 500 m3、增效25 500元。

4 有机生态无土栽培地膜底层防渗膜下滴灌技术

有机生态无土栽培地膜底层防渗膜下滴灌技术的核心是用栽培基质替代耕层土壤,在基质下铺设地膜防止灌水渗漏,在基质层进行膜下滴灌。此技术的优点是既可防渗漏又可抑制蒸发,既可平衡供应作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又可防控作物土传病害的发生。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戈壁沙漠等非耕地日光温室瓜菜栽培。

4.1 日光温室茄果类蔬菜有机生态无土栽培地膜底层防渗膜下滴灌

把地面整平,用红砖码南北走向的宽12 cm、高30 cm的砖墙,将温室分成宽行50 cm、窄行40 cm的带幅。在宽行底部及侧面覆膜、填充基质,在基质上铺设两道滴水管、覆盖地膜、种植两行作物,在作物生长期根据基质墒情、作物需水情况滴灌。每)公顷可节水4 800 m3、增效3 150元。

4.2 日光温室瓜类有机生态无土栽培地膜底层防渗膜下滴灌

把地面整平,用红砖码南北走向的宽12 cm、高30 cm的砖墙,将温室分成宽行70 cm、窄行50 cm的带幅。在宽行底部及侧面覆膜、填充基质,在基质上铺设两道滴水管、覆盖地膜、种植两行作物,在作物生长期根据基质墒情、作物需水情况滴灌。每公顷可节水5 250 m3、增效28 500 元。

5 食用菌微喷技术

食用菌微喷技术是利用机械和动力设备,将灌溉水通过喷头射至空中,以雨滴状态降落到地面或菌菇表面。微喷不破坏土壤结构,可调节空气湿度,有利于出菇及菌菇生长,且不受地形限制,可减轻劳动强度,主要用于双孢菇生产。在7 m宽的温室架设3排喷头,喷头间距1.5 m,排与排之间的喷头呈品字形排布,在菌菇生长期根据土壤墒情、菌菇需水情况喷灌。每公顷可节水4 650 m3、增效27 000元。

猜你喜欢
垄沟墒情灌水
垄沟种植及其施肥优化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番茄灌水掌握技巧
冬季棚菜灌水四关键
加强土壤墒情监测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日照市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网建设实践
皱 纹
生活趣事
甘肃省陇东旱塬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消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