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国家水保重点工程推动山西生态文明建设

2013-01-27 00:53张江汀
中国水利 2013年18期
关键词:水保水土保持建设工程

张江汀

(山西省水利厅,030002,太原)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海河上游,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0.8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9%,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自1983年实施以来,历经30年连续4期建设,对深入推进山西省水土保持工作、带动山西省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都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2013年国家启动了第五期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山西省将进一步发挥重点治理项目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一、基本情况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在山西省连续实施30年,开展4期治理,涉及 7个市 23个县(区、市),累计完成投资13.13亿元,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 851.6 km2。一期工程(1983—1992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107 km2,涉及永定河上游大同市和三川河流域吕梁市的8个县(区)。 二期工程(1993—2002 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 216 km2,涉及大同市和吕梁市的10个县(区)。三期工程(2003—2007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 km2,涉及吕梁市和阳泉市的6个区县。四期工程(2008—2012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800 km2,涉及阳泉、晋中、长治、晋城、临汾、吕梁等6个市14个县 (市、区)。五期工程(2013—2017年)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 118 km2,涉及10个市 29个县,为大同市的广灵县、灵丘县,朔州市的朔城区、平鲁县、山阴县、右玉县,忻州市的定襄县、五台县、原平市,吕梁市的临县、交口县,阳泉市的郊区、平定县、盂县,晋中市的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临汾市的古县、安泽县、浮山县,长治市的潞城市、屯留县、平顺县、襄垣县、黎城县、武乡县,晋城市的陵川县、沁水县,运城市的夏县等。吕梁市兴县、临汾市吉县、运城市平陆县为项目储备县。

二、主要成效

1.治理和控制了水土流失,树立了全省生态建设样板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在山西省不同水土流失重点区、不同时段都进行了重点实施,不仅有效地治理了当地水土流失,也带动了不同区域及全省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过多年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度均达到80%以上,年平均减沙率达到52%以上,林草覆盖率达到45%以上,项目区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整体改善,局部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一些地方经过持续不断的治理,形成了集中连片、规模宏大的生态示范区,并打造出阳高县大泉山、阳泉郊区翠峰山、潞城市比干岭和禹王山等一批生态旅游点和风景区。

2.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山西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区位于太行、吕梁两大革命老区,这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人民生活贫困。项目在各阶段的实施中,都十分注重将水土流失治理与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发展能力相结合,大力开展水平梯田、护地坝、谷坊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旱井、水窖、截潜流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切实为当地解决实际生产困难,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三川河流域第一期开展治理的重点小流域共71条,流域面积1 191.6 km2。一期治理的10年间,坚持“咬住基本农田不放,抓住经济林大上,种草养畜紧紧跟上”的指导思想,累计完成治理保存面积747 km2,其中基本农田35万亩(1 hm2=15亩,下同),占到整个水保措施的31%,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当地农业综合发展能力。

3.开辟了增产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

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一直是山西省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各项目县结合山西省委、省政府“一县一业”发展目标,在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展优质经济林果,培育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千方百计开辟增收渠道。大同市永定河流域从1983年项目实施伊始,就将杏树产业作为一个重要建设目标进行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发展至今,该地区杏树面积已达到15万亩之多,并由此发展起杏脯、杏仁露等后续加工产业,仅仁用杏一项,种植农户平均每年可增加收入1 000多元。潞城市神泉小流域在建设基本农田的基础上,配套建设旱井等水源工程,发展旱地西红柿1 000亩,并带动周边乡村形成1万多亩的种植规模。阳泉市郊区、盂县、平定等县依托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这一龙头企业,5年发展核桃林近4万亩,成为阳泉市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特色主导产业。

三、主要经验

1.建立了政府组织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工程逐步形成了“水保统一规划,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的建设管理体制,由市县两级分管副市长和分管副县长担任市县两级项目领导组组长,协调财政、国土、农业、林业等涉农部门,整合资金和项目,以此推进工程建设,确保工程顺利完成。在进行项目重点治理的同时,由省政府出台政策,通过户包、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发动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2005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民营水保大户的资金扶持办法》,对治理开发“四荒”地面积在500亩以上的企业、集体、农户等水保大户给予一定资金扶持;对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项目区范围内的治理户,可由治理户优先治理,项目资金直补到户。在政策的带动下,全省治理开发“四荒”的民营水保户达到28万户,其中面积在500亩以上的民营水保大户4 300多户,已累计投入治理资金30多亿元,成为山西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2.建立了有效的规范工程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在长期的治理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一套从规划、前期立项审批、组织实施、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提高了工程建设管理水平、质量与效益,确保了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如项目责任主体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农民投劳承诺制、工程建设公示制、资金使用报账制等,建立起了责任明确、群众参与、监督制约、管护到位的建管机制。山西省还根据水利部制定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结合山西实际制定了工程建设管理实施细则,从各个环节做好工程质量控制。晋中市和顺县在工程建设中,主动聘请水利局纪检组参与工程监督,每条小流域配备1名正股级干部作为驻地技术员,配备1名监理人员,设1个临时食堂,吃住在工地,共同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3.践行和完善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路线

1983年重点治理工程启动实施后,山西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进一步践行和完善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并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执行中略有侧重,以适应不同时代要求。一期治理中,将基本农田作为一项重要建设内容,大搞梯、坝、滩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满足了当时增加粮食生产、解决温饱问题的时代要求。二期治理中,注重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提高治理产出效益,大力发展经济林,发展流域经济,为农民开辟了增收渠道。三期治理中,将自然恢复与人工治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加大封禁治理力度,加快了水土流失防治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程投资标准偏低的问题。四期治理中,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及人居环境要求和标准的提高,在进行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同时,创新治理理念,提高治理标准,开展了一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内涵。

四、五期设想

山西省第五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将重点从支持老区发展、建设清洁型小流域、打造精品示范工程等方面进行建设。

1.鼎力支持革命老区发展

在第五期重点工程建设中,山西省将牢固树立为老区人民服务的宗旨,秉承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脱贫解困的治理理念,在项目安排上,尽量向那些为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地区倾斜;在项目实施中,加大基本农田、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与老百姓实际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保措施;在生态治理中,尽量和当地红色旅游发展相结合,为红色旅游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通过治理,改善老区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助力老区加快发展,回报老区人民,建设“扶贫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2.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山西省第五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将结合山西实际,以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为重点,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一是在水源地上游实施全面的封育保护,在宜林荒山荒坡上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在适宜的沟道内建设坝系工程,充分发挥各项水保措施的蓄洪排清、清洁净化功能。二是在水源地周边结合移民并村、街道硬化、改厕沼气、新农村建设等工程,按照“树上坡、粮下川、人出山、畜进圈”的基本思路,推广“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农业模式,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三是通过坡改梯、坝滩联治、经济林建设等水保工程,为当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和高效农业创造条件,打好基础。四是结合企业转型发展和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水源地工业污染,同时制定乡规民约,开展宣传教育,逐步改变农村一些不利于生态环境的生产生活习惯。

3.打造精品示范工程

山西省第五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将继续发挥其在全省生态建设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打造精品示范工程。一是要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全面落实配套资金,对一些财政拮据的贫困县,由省市两级予以解决;二是发挥政府的统筹综合作用,协调财政、国土、农业、林业等涉农部门,整合资金和项目;三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在确保项目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治理任务的基础上,依据各地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特点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升治理标准品质,提高治理三大效益,建设一批综合治理精品小流域、产业发展精品小流域、红色旅游精品小流域、清洁型精品小流域,全面提升项目建设水平,发挥项目示范效应,带动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效促进山西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刘宁.坚持努力 真抓实干 推进革命老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DB/OL].http://www.swcc.org.cn/desc.asp?id=35667

[2]刘震.扎实推进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建设[J].中国水利,2013(9).

猜你喜欢
水保水土保持建设工程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难题及解决措施
广元八二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监测